乌鲁木齐市新医路与乌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工程路基处理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城建集团2015年7月7号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一节概况 (1)第二节地质环境 (3)第二章施工准备 (3)第一节技术准备 (3)第二节器具准备 (3)第三节机械准备 (4)第四节工程量表 (4)第三章施工方案 (5)第一节施工流程 (5)第二节放线及测量 (5)第三节施工围 (6)第四节施工措施 (6)第五节结构物台背回填及修整 (8)第六节路基修整 (8)第七节树穴处理 (9)第四章施工措施 (9)第一节安全措施 (9)第二节文明措施 (10)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概况乌鲁木齐市新医路西延与乌奎高速互通式立交工程,本工程于2011年5月开工,2012年9月停工,2015年6月复工。
经项目部人员现场勘查,发现原有施工土路基:天然级配层:J1匝道J1K21+130--J1K22+545.83J2匝道J2K21+000--J2K22+427.7A匝道AK0+252.97--AK0+352C匝道CK0+000--CK0+100D匝道DK0+850--DK0+090;DK0+130--DK0+378.8E匝道EK0+67.4--EK0+200G匝道GK0+440--GK0+476.5H匝道HK0+000--HK0+130;HK0+170--HK0+211.3路基填筑段:J2匝道J2+K21+500--J2K21+800B匝道BK0+063--BK0+296F匝道FK0+57.9--FK0+110;FK0+150--FK0+270雨水积水段:K21+270-K21+320;K21+520--K21+580;K21+850--K21+900K22+020-K22+095;K22+236--K22+320;K22+450--K22+495乌奎高速与匝道被交段:J1匝道K21+180--K22+100J2匝道K21+180--K22+100以上围经长期的雪水、雨水冲刷表面有3cm-5cm的石子;长有杂草,杂草根深5cm-10cm;构筑物护坡、台背、锥坡等部位经长期的雪水、雨水造成沟壑等破坏。
根据路基图纸设计要求在路基施工前,必须先清除全部路基表面及围的不利于路基回填质量的部位进行处理才能开始填筑。
为使路基获得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抵抗路面荷载向下传递的变形力,保证路基的连接性。
根据回填要求每一水平层采用同类填料并分层回填碾压,每层厚度30cm,而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
第二节地质环境路基现状为表层有3cm-5cm石子及砂砾堆积;路基表面长有杂草、杂物及废方;护坡有冲刷的沟壑。
第二章施工准备第一节技术准备1.1、熟悉J1、J2、A、B、C、D、E、F、G、H匝道图纸,现场地理状况1.2、明确J1、J2、A、B、C、D、E、F、G、H匝道道路中心桩号及施工围,并用白灰洒出清理废方边线。
1.3、测设路基现状高程。
第二节器具准备第三节机械准备第四节工程量表第三章施工方案第一节施工流程放线→测量放线→清表→洒水碾压→分层回填→洒水碾压→测量放线第二节放线及测量2.1、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道路情况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地下隐蔽工程,如天然气管线等。
2.2、使用全站仪将J1、J2、A、C、D、E、G、H匝道施工围确定,并用石灰和标杆做出醒目标记。
2.3、测设路基高程,并做数据保存2.4、填筑过程中,经常校对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
第三节施工围1、原填筑段已清表,现状又有杂草及弃土:J2匝道J2K21+500--J2K21+800;B匝道BK0+063--BK0+296;F匝道FK0+57.9--FK0+270。
2、天然级配层处理段:J1匝道J1K21+130--J1K22+545.83J2匝道J2K21+000--J2K22+427.7A匝道AK0+252.97--AK0+352C匝道CK0+000--CK0+100D匝道DK0+850--DK0+090;DK0+130--DK0+378.8E匝道EK0+67.4--EK0+200G匝道GK0+440--GK0+476.5H匝道HK0+000--HK0+130;HK0+170--HK0+211.33、被交段处理:K21+180--K22+1004、种植黄土处理段:J1K22+305--J1K22+5455、积水段换填段:K21+270-K21+320;K21+520--K21+580;K21+850--K21+900K22+020-K22+095;K22+236--K22+320;K22+450--K22+495第四节施工措施1、填筑施工方案1.1、路基铺筑主要采用机械施工,并配以人工找平。
在不易使用机械地段,在不影响进度的前提下,可组织人工铺筑,而碾压采用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当摊铺到无法采取压路机压实的地方,应使用打夯机或监理认可的其它有效夯具予以夯实。
1.2、恢复路基中线并加密中桩,测标高,放出坡脚桩,桩上注明桩号,标上填筑高度。
1.3、采用人工或机械对路基填筑围的场地进行清理。
表面清理后要进行碾压,当路基过于湿软无法碾压时,采用掺水泥翻拌压实等处理措施,厚度不小于20cm,然后回填戈壁料,回填后进行碾压。
其它杂物、垃圾、有机物等必须清楚。
1.4、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纵向分段的施工方法。
填土时逐段分层进行,先填低洼地段,后填一般地段;先填路中,再填路边,保持有一定的路拱和纵坡。
填土分几个作业施工时,则先填地段分层留台阶,台阶宽度 1.3m。
水平分层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纵向分段长度平均为150m左右,施工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作业方法进行施工。
路基填筑时,为保证路堤边缘的压实度,路堤两侧比设计宽度各宽15cm,待路基碾压完毕后再修整边坡。
1.5、碾压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直线段由路基两侧向中心碾压,有超高的曲线有弯道侧向外侧碾压,碾压时对振动压路机一般保证轮迹0.4m-0.5m。
控制碾压速率,保证碾压遍数,达到规规定的压实度或固体积率。
压路机碾压时,要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慢后快,先边后中等原则,且碾压轮应超过两施工段的接缝。
碾压速度应均匀轮迹重叠。
1.6、土路基除草使用挖掘机将路基顶翻挖30cm,再由人工将杂草拾取,杂草处理完毕后使用平地机将路基整平,并进行洒水碾压;对于路基表面有黄土的路段使用铲车或平地机将黄土集中装车外运,再进行洒水碾压;对于积水段进行换填处理,换填原则是清至戈壁料层,无淤泥死角。
1.7、回填过程中出现新老路基交接处,回填深度大于1米时需放置土工格栅并分层留台阶,台阶宽度为1.3m。
第五节结构物台背回填及修整结构物台背回填质量是保证路基整体质量的重中之重,也是路基施工的难点,本项目沿线结构物多,对每个结构物的台背回填,将精选组织施工。
台背回填在上部梁板安装或浇筑完成后到达设计强度的75%以上是进行回填,以保证结构安全。
回填从两个台背两侧对称均匀回填。
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在台背上划出每层的厚度控制标线和回填层数,每层厚度控制在15cm,为了保证回填土压实质量,采用18T压路机压实,压路机达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配合振动夯分层夯实。
台背回填与路基衔接的部分采用台阶搭接,台阶宽度按施工图纸规定尺寸和填土高度确定。
在开挖台阶时,先彻底清除达不到规定压实度的松散部分。
具体和路基同步填筑的台背和路基同步填筑。
每填一层压实后都要严格按规要求进行压实度检测,压实度控制不低于96%,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
第六节路基修整6.1、土质路基用人工配合平地机刮土的方法整修成型,路堑边坡修整按设计要求的坡度,自上而下用挖掘机进行刷坡,刷坡前挂线施工,不欠刷,不超刷。
6.2、在修整加固边坡坡面时,预留加固位置。
当填土不足和受雨水冲刷形成的冲沟时,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
6.3、路基顶面表层,需补填的土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后表面平整,不得松散、起皮。
保证路基顶面排水顺畅。
石质路基表面用石屑嵌缝紧密、平整,不得有坑槽和松石6.4、修整的路基表层15cm以,松散或粒径尺寸大于的石块,从路基表层移走,并补土填平压实。
6.5、对中途停工较长的路基路面进行整修,洒水碾压,路基修整完毕后,堆于路基围的废弃料全部清除。
第七节树穴处理现原有土路基J1匝道(J1K22+305--J1K22+390)段有种植树木,树木移除后,有树穴残留,需对树穴进行处理:1、树穴宽度2米,深度1.5米,树穴间距2米,如只处理树穴,会造成路基的性变差,不利于施工要求,故将此段成条形开槽挖方换填处理。
2、树穴处理为压路机分层碾压,压路机达不到的地方由人工使用打夯机夯实。
第四章施工措施第一节安全措施1、施工围不准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
挖掘机施工时,装载机卸土应等待挖掘机停稳后进行。
2、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路线行驶,防止撞车。
3、多台挖掘机施工时,挖掘机的间距应大于10米,挖土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第二节文明措施为了维护现场环境,减少对外运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我放将做到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废土在外运中发生扬尘、撒漏等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违规等问题,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土方外运管理小组,对外运中违规现象及时纠正。
2、弃土外运车辆选用有顶棚的运输车辆,严格控制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掉土现象,无顶棚的车辆禁止进场。
3、加强对运输车辆的检查,安全运输,做好持证运营。
4、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机械、车辆、作业人员繁忙和道路狭窄的地方设置指挥人员,保证交通畅行和安全。
5、在施工便道与道路交接处设置文明施工牌及警示牌6、定期对驾驶员进行机械安全教育,排查机械隐患。
7、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