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疗新进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疗新进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疗新进展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即是在老年人黄斑区出现的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退行性改变。

其特点是:玻璃膜疣形成、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异常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地图样萎缩、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

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患AMD危险性高于男性。

多与光暴露、吸烟、高血压、高加索种族等危险因素有关。

临床上笼统的将AMD分干性(萎缩性)与湿性(渗出性)两型,区别在眼底是否有出血渗出和水肿,如有为湿性,反之为干性。

AREDS有关AMD分型:
1、无AMD:无或仅有很小的玻璃膜疣(直径小于63微米);
2、早期AMD:同时存在多个小的玻璃膜疣,和少量中等大小的玻璃膜疣(直径63—124微米),或有RPE异常;
3、中期AMD:广泛存在中等大小的玻璃膜疣,至少有一个大的玻璃膜疣(直径大于125微米),或有未涉及黄斑中心凹的地图样萎缩;
4、晚期AMD:累及黄斑中心凹的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地图样萎缩或有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神经上皮或RPE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脂性渗出、视网膜下和RPE下纤维血管性增殖、眼底见盘状瘢痕)AMD临床表现:
中心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物变型,色觉异常,视野检查出现中心暗点,萎缩性AMD眼底检查见黄斑区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玻璃膜疣,边界清晰。

根据玻璃膜疣大小分:硬和软疣,大小与视盘边缘的静脉血管直径(125微米)比较,小于63微米为硬疣,63—125微米可为硬疣或为软疣,大于125微米为软疣。

渗出性AMD眼底检查可见融合的软性玻璃膜疣以及深层和浅层的出血、渗出以及黄白色机化膜。

渗出性AMD均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表现,CNV分为典型和隐匿CNV。

68%隐匿性CNV 可以通过吲哚青绿造影(ICGA)来确定部位。

根据病变的位置可见CNV分为中心凹外(病变后极部至少距离中心凹无血管区200微米)、旁中心凹(病变后极部距离中心凹无血管区200微米内)、中心凹下(中心凹无血管区下)。

检查:Amsler方格检查、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脉络膜造影等眼科专科检查。

治疗:
萎缩性AMD用多种维生素、叶黄素、抗氧化剂、葡萄糖酸锌等微量元素,多吃水果蔬菜,户外活动如阳光强烈要带墨镜。

渗出性AMD:1、激光治疗:适用于中心凹外,治疗时小心勿接近中心凹边缘,以免激光直接伤及黄斑。

2、经瞳孔温热疗法是采用激光在治疗区产生相对较低的温度(10度)升高,使CNV发生萎缩或瘢痕化,但易产生暗影,易复发。

3、光动力疗法用于中心凹下的CNV,但不对因治疗,易复发。

4、放射疗法
5、抗新生血管治疗,直接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到眼内的玻璃体为主要治疗AMD建议三月+PRN(即前三月每月一针,后根据造影检查选择是否再打)
6、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
7、手术治疗不建议,是禁区,恐脉络膜出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