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荚膜2.菌苔3.溶源性4.机会致病寄生虫5.隐性感染
6.原生质体7.纤毛8.虎斑心9.副作用10.药物选择性作用
11.芽孢 12.菌落13.包涵体14.寄生15.显性感染
16.L型细菌 17.鞭毛18.溶源性细菌19.潜伏期20.毒性作用
二、填空题
1.列举五种法定的一类传染病:, ,,和。
2.传染病爆发的时候应该按照, ,和的原则划定封锁区。
3.从流行病学的观点来看,绵羊是口蹄疫病的“”,猪是口蹄疫病的
“”,牛是口蹄疫病的“”。
4.感染的类型按照临床症状可分为:, ,和。
5.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 ,和。
6.细菌一般有三种常见形态,根据其常见形态把细菌分为:, 和。
7.传染性疾病流行需要三个基本环节是:, 和。
8.动物疾病诊断基本方法“六字方针”是:, ,,,和。
9.患口蹄疫的病猪心室中膈及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因其色彩似老虎皮上的斑纹,故称“”。
10.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可分为、、、、及等阶段。
11.患结核病动物的胸腔或腹腔浆膜可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呈粟粒大至豌豆大,为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所以结核病又称为“”。
三、选择题
1.用于病毒性传染病的最佳化学消毒剂是()
A.氢氧化钠
B.漂白粉
C.新洁尔灭
D.酒精
2.我国防疫工作的方针是()
A.防治结合
B.养防结合
C.预防为主
D.综合防疫。
3.猪口蹄疫的防制应采取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包括()
A.发病时以扑杀病猪,封锁疫区和紧急预防接种为主
B.发病时以疫苗注射,治疗病猪为主
C.平时以检疫为主
D.A和C
4.散发性传染病,常见于()。
A.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
B. 经伤口传播的传染病
C. 经饲料、饮水传播的传染病
D. 经胎盘传播的传染病
5.混合感染是指()
A.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发生的感染
B.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先后发生的感染。
C.两种病原体同时侵入动物机体
D.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同时参与感染。
6.日本乙型脑炎是一种以蚊子为传播媒介的人兽共患病,动物是病毒的贮存宿主,在家畜中最重要的增殖宿主和传染源是()。
A. 马
B. 猪
C. 鸡
D. 牛、羊
7.流行性是指()
A.流行范围可扩大到几个省或全国,甚至波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
B.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中出现比平时多的病例。
C.在一个畜群或地区,有规律地出现较多的病例。
D.在一个畜群或地区,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病例。
8.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A.疫源地、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B.病原体、动物机体和外界环境。
C.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和传染来源。
D.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和外界环境。
9.因某病死亡头数占同期某种动物总头数的频率指标称()
A.患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发病率。
10.疫源地是指()
A.传染源及其排出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B.病畜所在的地区。
C.传染病流行的地区。
D.被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11.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人畜和禽类一种慢性传染病,以下菌型可人引起结核()
A. 牛型
B. 猪型
C. 人型
D. 禽型
12.成年猪发生伪狂犬病,其临诊特点是()
A.神经高度兴奋,意识扰乱,攻击人畜,四处游荡,最后全身麻痹死亡。
B.多数呈隐性感染,仅表现发热,精神差,呕吐,腹泻,若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
C.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全身发抖,运动不协调,呈转圈运动或划水样,同时有呕
吐,腹泻。
D.局部皮肤奇痒,可见病猪无休止地舔它,靠墙摩擦,进而出现咽麻痹,流涎,呼吸困难,
心跳不齐,痉挛而死亡。
13.用于芽胞性传染病的最佳化学消毒剂是()
A.氢氧化钠
B.漂白粉
C.新洁尔灭
D.酒精
14.散发性传染病,常见于()。
A.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
B. 经伤口传播的传染病
C. 经饲料、饮水传播的传染病
D. 经胎盘传播的传染病
15.猪瘟持续性感染是指()。
A.康复猪长期携带猪瘟病毒、无症状
B.猪瘟病毒在猪群中不断扩散传播
C.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不表现症状,但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染于胎儿,引起死胎、流产、早产或产出体弱仔
猪,后者对猪瘟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
D.猪瘟病毒随带毒猪从一处传带至另一处,引起该处易感猪感染。
16.狂犬病的传染源有()。
A. 发病犬
B. 外貌健康的带毒动物
C. 带毒的蝙蝠
D. 以上都是
17.日本乙型脑炎是一种以蚊子为传播媒介的人兽共患病,动物是病毒的贮存宿主,在家畜中最重要的增殖宿主和传染源是()。
A. 马
B. 猪
C. 鸡
D. 牛、羊
18.隔离是防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诊断检疫的结果,可以将全部受检家畜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分别对待,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病畜和健康家畜B.病畜、可疑感染家畜和健康家畜
C.病畜和可疑感染家畜D.病畜、可疑感染家畜和假定健康家畜
19.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亚型是()
A.H5和H7亚型B.H9和H5亚型C.H7和H9亚型D.H1和H3亚型
20.流行性是指()
A.流行范围可扩大到几个省或全国,甚至波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
B.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中出现比平时多的病例。
C.在一个畜群或地区,有规律地出现较多的病例。
D.在一个畜群或地区,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病例。
四、判断题
1.畜群一旦发生传染病,就必须立即使用疫(菌)苗进行紧急接种()
2.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无直接关系()
3.在家畜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中,昆虫、野生动物和人类只能起传播媒介的作用。
()
4.研究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是为了制订正确的防疫措施,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
5.发病率高的传染病,其病死率必定高。
()
6.结核病的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是目前诊断结核病最有现实意义的方法,而细菌学诊断对开放性结核病的诊断具有实际意义。
()
7.由两种不同的病原体同时引起的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
8.病原微生物突破宿主机体防御屏障进入机体内发育繁殖并深入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9.猪链球菌病可由呈α溶血的C、D、E、L群链球菌引起,也可由呈β溶血的2型猪链球菌引起。
()10.日本血吸虫的终末宿主是钉螺。
()
11.节肢动物传播家畜传染病,主要是生物性传播,即某些病原体(如立克次体)在感染家畜前,必须先在一定种类的节肢动物(如某种蜱)体内通过一定的发育阶段,才能致病。
()
12.预防接种发生的反应概括起来包括正常反应、严重反应和合并症,尽管在反应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性质上都是一样的。
()
13.在家畜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中,昆虫、野生动物和人类只能起传播媒介的作用。
()
14.以直接接触传播为主的家畜传染病,其特点是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形成明显的链锁状;能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在易感动物集中时可形成爆发。
()
15.在家畜传染病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养、防、检、治”中,“防”就是指用疫苗或血清预防病毒性传染病时发生;用疫苗、抗生素或药物预防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
()
16.结核病的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是目前诊断结核病最有现实意义的方法,而细菌学诊断对开放性结核病的诊断具有实际意义。
()
17.乙型脑炎在家畜中只有猪、马表现症状。
猪主要表现神经症状;马主要表现睾丸炎和流产。
()18.破伤风的发病机理是病畜运动神经抑制性突触封闭,不能释放甘氨酸,故病畜持续性痉挛;而狂犬病病毒在神经细胞中复制时,则动物兴奋神经细胞变性,崩解时,则动物麻痹。
()
19.猪链球菌病可由呈α溶血的C、D、E、L群链球菌引起,也可由呈β溶血的2型猪链球菌引起。
()20.日本血吸虫的终末宿主是钉螺。
()
五、简答题
1.用溶菌酶处理细菌得到的原生质体和支原体有什么不同?
2.广义的药物剂量包括那几种?解释各种剂量的定义。
3.如何来防制口蹄疫病的流行?
4.家畜传染病的基本诊断方法包括哪些方面?试分别阐明之。
5.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6.试述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7.根据药物对细菌的作用情况将抗菌药物分为几大类?各类的主要代表性药物有那些?各类药物的配伍应用效果如何?
8.试述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在家畜传染病防制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