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永远摆在
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位置上
固始县黎集镇第一初级中学胡晓丽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特别作为我县这个拥有160多万人口的贫困大县,近百分之七、八十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到全国各地务工创收,已成为我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也确实改变了农村经济状况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把孩子留给了农村中的老年人或亲戚抚养,于是在我们农村中小学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学生”,并且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不断扩大。
近年来,社会各界也都在关注“留守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
2004年国务院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强调“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辅导和帮助”。
关心爱护下一代,关注“留守学生”曾成为各部门和学校的一个新话题、热门课题,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对“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已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我们要清楚对“留守学生”的道德教育不是一个短期工程,它不仅是一个长期工程,更是一个永久工程。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和一名班主任工作者,我非常明白对“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所以在我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始终把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摆放在重要位臵上。
教育他们
“先成人,再成才”,能体现我们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作用和价值就是靠培养一批批个性健全,能健康成长,能服务于农村建设的新型公民来实现。
那么,作为农村的“留守学生”,他们思想道德状况到底怎样,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食粮?我们又怎样给予呢?
首先,“留守学生”一般都存在亲情缺失。
本人曾对所任的几个班级二百多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他们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很多一年都见不到一面,他们要么思亲心切,要么感情疏远,而在家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爷奶或其它亲戚,这些监护人大多是文盲或文化程度较低,这样的隔代教育大多要么观念陈旧,要么粗暴简单,要么溺爱放纵,这样的教育监护不能使他们体验到温情,心灵不能得到滋润,自然将渴望温情、亲情的心朝向了老师。
这时如果老师再不能给他们温情、亲情,那么他们心田里的幼苗将可能蔫枯,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将可能大打折扣,所以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要自始至终把自己看作是他们的父母来教育他们,关爱他们,生活上遇到困难,我们要倾囊帮助;学习上遇到障碍我们要悉心释疑;思想上遇到疙瘩我们要耐心解扣;犯了错误我们要包容、劝导,绝不体罚或变相体罚,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心系着他们,老师的情温暖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师就是父、师就是母,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能感受到异样的、伟大的、父母的爱,让他们在不缺失温情、亲情的港湾里茁壮成长。
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还要注重“留守学生”完整健全的个性的培养。
我们常讲对一个可能成功的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校结合的,然而对
“留守学生”的教育却成了学校一方的“单边教育”,年轻的父母在外务工,年迈又无文化的监护人观念陈旧,素质教育理念缺失,产生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留守学生”,却接受着老传统似的教育的矛盾。
监护人职责不明或只顾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或思想保守,“严”字当头,对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学习辅导难以顾及或不当,导致“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增多,他们大多性格孤僻、自私、做事喜欢武断、爱冲动、注重个人享受、花钱大手大脚、爱吃新潮、穿新潮、与他人团结合作意识差,甚至有的缺失诚信,有的好逸恶劳等等。
如果这样不健全的人格个性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成形,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言而喻。
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失败的,也是失望的,所以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完成课本知识的教授不能算完成教育任务,还要担当起对留守学生的心理疏导,要观察到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问题,“辩证施治”,利用课堂上相关课题或课下谈心,教育他们博爱、勤俭、自律、向善、诚实、合作,做一个能融入集体,服务于集体,有益于集体的新时代公民,竭尽全力把每一个“留守学生”塑造成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再次,要做好对“留守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还要学会给学生增强“免疫系统”。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技术、大众传媒也在快速普及运用,它是一把双刃剑,里面不免充斥着大量暴力、颓废、色情和其它低级不健康的内容,网络创造的是一种虚拟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体验着一种虚拟的情感,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中。
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不再满足于
网络中的虚拟情感,而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真实情感刺激,到那时对一个孩子的损害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再者现在的社会大气候赌博现象普遍存在,特别农村农闲时,男女老少“齐参战”。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现在不少农村学生也不乏“留守学生”,他们也开始尝试着打麻将、诈金花、斗地主、玩老虎机等,长此以往,学生心里也必将没有净土,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的担子更重,我们要在学生思想里与不良现象争夺阵地,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科学地利用网络,不沉迷于凶杀、色情、暴力游戏,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学会从学习中寻找乐趣,从成功中寻找喜悦,要臵身于现实,要实实在在地生活学习每一天。
诚然,对学生,特别农村“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涉及新一代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让他们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的大事。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做到把“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永远摆在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位臵上,做到真正教书育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