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Januar y 2012 第1期总第251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1T o tal N o .251
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资源建设在矛盾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X
李 泽
(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云南昆明 650224)
摘 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现状和发展特点,以及在自建数据库建设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分析了自建数据库发展和创新的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创新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G 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1—0078—0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建设不断发展,为了适应高校的专业和科研建设,各高校相继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建数据库,以适应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需要。
这符合高校的一些重点特色学科的建设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发展现状的主要特点1.1 数据库内容丰富多样,种类数量繁多
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有学习资料、论文、专著、专家库、重点学科特色库等;从需求层次上来说,有适合各个层次需求的自建数据库,例如优秀学士、硕士、博士、专家论文库等;从存储的形式来说,有图片、论文、视频、专著等。
无论是种类上还是数量上,目前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都应有尽有。
1.2 数据库建设和本校专业学科建设密切相关
由于高校的专业种类设置的特点,与本校专业相关的数据库建设就成了一个自建数据库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学校的重点学科,通常都会建一个甚至多个数据库,作为学科建设的支持和存储重要科研成果的一种方式。
1.3 数据库规模大小不一
尽管数据库的数量有很多,目前,全国各个大学的图书馆很多都还在继续从事自建数据库资源的工作,但是可以看到,各种数据库的规模和大小差别很大,由于各个图书馆预设的目标不同,因此,有的自建数据库预定目标过大,有的过小,形成了大小林立并存的局面。
1.4 数据库开发平台多样性
各个高校的图书馆虽然都有自己的专业的开发人员,但是,自建数据库中使用的开发技术是不一样的,还有很多的图书馆是购买专业数据库开发商提供的数据库构建平台,因此,形成了数据库开发平台的多样性,各种数据库之间的接口也没有统一性。
2 数据库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2.1 数据库的质量参差不齐,学术价值高低不等
数据库的建设,应该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如果目标定的过大,反而欲速不达,影响到数据库的质量
和内容的全面性,甚至最终无法完成,导致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数据库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与此相反还有一个极端,有的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过小,内容单调,甚至不能称其为一个数据库,这样的数据库并没有太多的学术参考价值,建设的再多,也不过是起一个充数的作用。
2.2 自建数据库资源利用率不高
很多的自建数据库存储的内容,都是基于本校内的专业学科的数据,尤其是专家学者的各种专著、文献和科研成果,在本校从事学术活动的人员本身就是研究这些领域的,他们更加希望获取其他实力更强的学校的数据库中的内容,或者是国外先进的科技发展情报,因此,很少去查询本校中和自己专业相近的数据库的内容。
还有很多的数据库是因为宣传不到位,导致使用率很低。
除此以外,很多数据库的质量不高,以及建设的必要性不是很大,也是导致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2.3 知识产权无法解决,数据库的共享性差
由于技术条件上的限制,各种数据库之间开发的平台不一样,因此,数据库的接口也不相同,要整合或者共享资源,都会带来很大障碍。
很多的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由于无法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因此,自然也无法对校外的用户开放,这也极大限制了数据库资源的共享,甚至有的图书馆的主页上的数据库在校外就无法打开访问了。
2.4 数据库之间存在重复性
相同或者相近学科之间的数据库容易出现重复性建设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出现在不同高校之间,也会出现在同一高校内部。
如今,高校图书馆自行建设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大多数的图书馆都会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的特色来考虑建设数据库,但是由于各个高校之间的学科存在的重复性,就不可避免各个高校的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重复性,这是一种人力、财力和时间资源上的浪费。
2.5 自建数据库倚赖的开发技术不足
开发数据库的技术滞后,主要是表现在专业开发人员的缺乏,开发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这会影响
・
78・X
收稿日期:2011-11-28
作者简介:李泽(1979,)男,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现就职于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
李泽・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资源建设在矛盾中不断创新和发展2012年第1期
到自建数据库的各项功能以及数据库的扩展、更新和维护。
大部分的自建数据库都是以网络为平台,如果数据量非常大,或者占用存储过大,都会影响访问和检索的效率,因此,如何优化数据库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数据的检索效率和程序的检索算法也是直接相关,如何快速、准确的检索是开发技术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
3 解决的途径
3.1 参照“空间站模式”建设数据库
所谓“空间站模式”,就是将一个整体模块化,抓住重点和特色,从小建大,以点到面,最后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大的数据资源库。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¹避免了盲目制定目标,不会将目标定的过大以至于到后来无法保证高质量地完成;º这样做可以保证自建数据库的特色和重点,立足于模块,可以保证质量;»模块化的数据库易于整合成大型的数据库,形成有特色、有品牌的数据资源。
数字资源整合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总体规划,长远布局,协调发展,大力合作,避免重复建设[1]。
3.2 引进技术和开发人员,注重专业水平提升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专业数据库供应商合作,购买数据库整合发布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
例如清华同方的T P I数据库制作发布系统功能就非常强大。
用这种方法来自建数据库最大的好处就是效率高,节省大量时间,管理起来也很方便,能够保证高质量,发布的各个数据库标准也是统一的。
如果资金紧缺,那么就要依靠图书馆的专业研发技术人员自主开发了,这种情况可以节省很多的资金,但是缺点是花费的时间较长,研发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应该不断的自我提升,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3 高校图书馆之间加强合作
高校图书馆之间加强合作,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加强资源信息的共享,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加数据库的使用效率,让更多的用户能够访问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网络的发展为多个图书馆共同利用统一电子资源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平台[2]。
高校图书馆之间可以在技术上合作,联合建立数据库以方便信息共享,同时,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能够汇聚更强大的技术团队和研发力量。
通过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甚至是以不同地域的高校图书馆为单位进行合作,在高校的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相似或者相近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各个高校的自建数据库出现重复性建设,从而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也增强了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增强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越紧密,就越容易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标准。
通过不断合作,打破原有的格局,就是一种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3.4 不断更新和完善数据库
一个内容丰富,质量高的数据库,应该让更多的人能够利用到,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宣传手段,扩大数据库的影响力。
用户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满足需求,就没有人愿意去访问,数据库建成后,数据修正、数据维护和数据更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轻视[3],需要调查用户的需求,加以分析和总结。
如果只重建设不重视利用,自建数据库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4 自建数据库发展的趋势
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在不断地增加数量,但是,只有高质量、高利用率的数据库才能够生存下去,因此,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会越来越紧密,共同建设、共享信息是一个发展趋势。
自建数据库的资源整合与优化,将是高校图书馆自建数字化资源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肖健,张文举,丁健.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字资
源整合平台的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
志,2011,(5):50~53.
[2] 毕娟.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35~37.
[3] 于丽滨.关于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探
讨——以哈尔滨商业大学货币图片数据库的
建设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7,(5):44~46.
・
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