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课设要点
(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1)河流最高洪水位:37.50m 2)河流常水位: 34.0-36.4m 3)设计地面标高:38.5m (3)原水水质如下:
项目
Na+ + K+ (mg/L)
Ca2+
(mg/L)
Mg2+
(mg/L)
Fe2+ + Fe3+ (mg/L)
Cl-
(mg/L)
NO2- NO3- HCO3- SO42-
压缩胶体颗粒的扩散层,达到胶粒脱稳而相互聚结;或者通过混凝剂的水解和缩 聚反应而形成的高聚物的强烈吸附架桥作用,使胶粒被吸附粘结。
混凝剂的投加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干投法指混凝剂为粉末固体直接投 加,湿投法是将混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溶液投加。我国多采用后者。
已知计算水量 Q=27000m3/d=1125m3/h。根据原水水质,选 FeSO4 为混凝剂, 据原水水质浊度判断,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 u=20mg/L,药容积的浓度 b=15%,混 凝剂每日配制次数 n=2 次。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 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 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采用计量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 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 自动控制系统。 2.2.2 混合设备
使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 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复杂, 相比之下,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 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2
环境工程 2010 年级本科生课程设计
2.2.3 絮凝池 机械搅拌絮凝池是完成絮凝工艺的重要单元操作,其具有处理效率高,絮凝
环境工程 2010 年级本科生课程设计
1 综述
1.1 基本资料 水厂设计基本资料如下: (1)水厂设计产水量:25000 m3 / d ,考虑到水厂自用水和水量的损失,要
乘以安全系数 K=1.08 ,总处理水量 Q 2.5104 1.08 2.7 104 m3 / d 1125 m3 / h 。 Q高日高时 1.5Q 1.5 2.7104 m3 / d 4.05104 m3 / d
采用被广泛应用的氯及氯化物消毒,氯消毒的加氯过程操作简单,价格较低, 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虽然二氧化氯,消毒能力较氯强而且能在管网 中保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二氧化氯价格昂贵,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 国内目前在净水处理方面应用尚不多。
3 加药间设计计算
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水质的混凝处理,是向水中加入混凝剂(或絮凝剂),通过混凝剂水解产物
效果良好,不受水量变化的影响,单位面积产水量较大,对水温、水质变化的适 应性强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处理工艺。 2.2.4 沉淀池
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 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
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占地少。相比之下,平流式沉淀池虽然 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 而且斜管沉淀池因采用斜管组件,使沉淀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比平流沉淀池 要好。 2.2.5 滤池
(mg/L) (mg/L) (mg/L) (mg/L)
浑浊度 (NTU)
表一原水水质
数据
项目
8.46
总硬度
(度)
32.46
碳酸盐硬度 (度)
8.05
溶解固体 (mg/L)
0.03
耗氧量 (mg/L)
8.51
氨氮
(mg/L)
0.016
碱度
(mg/L)
2.75
色度
(度)
119.6
嗅味
17.1
pH
286
最高 1500 最低 20
混凝剂 原水 混 合
絮凝沉淀池
消毒剂 滤 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图 1 水处理工艺流程
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2.2.1 药剂溶解池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 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 0.20m 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 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 100mm 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 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溶液池一般以高架式设置,以便能依靠重力投加药剂。池周围应有工作台,
3
环境工程 2010 年级本科生课程设计
底部应设置放空管。必要时设溢流装置。
1)溶液池容积按下式计算:
W1
=
uQ 417bn
201125 417 215
1.80m3
式中:u—混凝剂( FeSO4 )的最大投加量(mg/L),本设计取 20mg/L;
细菌总数 (CFU/mL) 大肠杆菌 (CFU/L)
数据 6.38 5.51 119 0.78 0.24 120 10 无 7.6 38000 1300
(4)厂区地形:按平坦地形设计,水源口位于水厂西北方向 80m,水厂位 于城市北面 1km。
(5)自然状况 城市土壤种类为砂质黏土,地下水位 2.97m,冰冻线深度 0.69m,年降水量 569.9mm,最冷月平均为-8.2℃,最热月平均为 30.7℃;极端温度:最高 39.7℃, 最低-22.9℃。主导风向:夏季东南,冬季西北。
1
环境工程 2010 年级本科生课程设计
2 总体设计
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02),原水水质符合地面水Ⅲ类
水质标准,除浊度、菌落总数、大肠菌数偏高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
水厂水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
采用拥有成熟运转经验的普通快滤池。它的优点是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 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较大;降速过滤,效果好。虹吸滤 池池深比普快滤池大,冲洗强度受其余几格滤池的过滤水量影响,冲洗效果不如 普通快滤池稳定。故而以普快滤池作为过滤处理构筑物。 2.2.6 消毒方法
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 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
Q—设计处理的水量,1125 m3 /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