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揭示课题
1.小黑板出示:
A.9个一和6个十是()。

B.89后面的第7个数是()。

C.比较数的大小。

39○36 69○96 50○50+7
2.猜人数:
A.一(2)班的人数的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4,一(2)班有多少人?
B.一(1)班的人数比45大比48小,一(1)班可能有多少人?(学生:可能是46人,47人)
C.若还知道一(1)班的人数与一(2)班的人数不相等,那么一(1)班有多少人?(学生猜出47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多些”“少些”。

谈话:同学们,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猫比赛时折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请看黑板。

黑板出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智慧星。

小猴说:“我折了34个。

”小兔说:“我折了38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和38)
提问:听了小猴和小猫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小猫赢了比赛,小猴输了;38大于34,34小于38;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小猴折的比小猫少。

引导: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得出:38比34 只多几个,不是很多,所以小猫折的比小猴多一些。

(板书“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得出:小猴折的比小猫少一些。

(板书“少些”)
2.“多得多”“少得多”。

出示小狗图
提问:小猫和小狗怎么比呢?
引导: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还可以怎样比呢?(引导:小猴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3.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

追问:如果两个数量相差不多,可以怎样说?相差很多呢?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看要求,再看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说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依次看两小题的条件和问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答案并交流,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个答案。

3、想想做做第4题
他们为什么做40座的比较合适?4、估一估(想想做做第5题)
提示:右边的大约有几个20本书?
四、游戏活动
出示:小猴拿着卡片50,小兔拿着卡片45。

讲述:小兔和小猴打算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玩一个游戏。

你们想不想玩?
活动方法:两人各拿一张卡片,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两个数比一比。

五、小结
1.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

2.课外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