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新课标之习作教学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之习作教学解读


教学案例
思维导图习作教学方法
4、形式:不拘形式————简单的记 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5、标点符号:学习使用逗号、句 号、问号、感叹号——正确使用 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正 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养 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第四部分 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指导过于细致,造成学生作文千人 一面的现象。教师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 或不厌其烦的进行指导,包括如何开头,中间怎 样写更加具体生动,又应怎样结尾,都一一详细 讲解,反复强调。其结果却是:教师指导越细, 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在写作过程中越不敢 越雷池半步,写出的文章就难免千篇一律。因此, 教科所的罗柏生老师提出习作指导课指导的时间 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习作教学理念
1.突显本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用语言文字与人交往就是作文。 经历一件事情,看到一样东西,把它记下来,就是作文。因此,教师要 让学生明白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会作文。作文 就是生活本身的需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项目。 2.回归生活 :作文是回忆生活。因此作文要求真、求实,要求学生写真 话、吐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进行生活积累。 有了对生活的积累,学生对作文就有了兴趣,有了热情。在此基础上适 当作方法的点拨,就能写出好文章。 3.放飞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 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 “自由表达”时,才能“情动而辞发”,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 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话则长,无话则短,用童心表述真实的生活, 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 4.读写结合: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 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 读写犹如天空中的云彩。因此,只有让学生多阅读,读中注意积累,厚 积才能薄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 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 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 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 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
首先是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作文指导程式化。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 ABCD,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项 目一样不落,程式固定不变。 2.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学段作文教学的 要求与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 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 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第三部分 写话、习作课标中的主 要目标 及教材特色
1、态度:有兴趣——乐于书面表 达——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语言: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 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 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有 明显错误的词句——主动修改习 作,语句通顺
3、内容:自己想说的话——写下自己 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把自己觉得新 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写清楚。——内容具体
6.培养学生修改作文 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权利是学生 的,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常见一些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改的 面目全非,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 而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 每次的习作修改,都应该以学生为主,先教给学生一定的 修改方法,使用一些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 反复修改。
(二)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与内容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 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 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 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 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1.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 习作教学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下水文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很的示范作用,而且老师通过写下水文, 知道哪些地方会遇到因难,有了这种敏感,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 看得更准,容易把学生点醒。 (2)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蹲下来”,从儿童的角度去感受身 边事物、思考问题,去评价学生的作文。
3.分清三个阶段 循序渐进 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突出三个训练 提高习作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 练,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5.重视习作讲评: 讲评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与指导,重在激励。 正确地评价、奖惩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又一 个重要的教学能力。教师讲评儿童作文应正确运用奖惩, 使成功者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不足者使之明白不 足所在,激发其改正的需要和欲望。
2.小学作文教学要开辟两种渠道。 (1)从阅读中学习作文。首先,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有意识地 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使学生从读学写,“学习作者观察事 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其次, 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体会写作风格,领悟、借鉴不同的 写作技巧;第三,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品赏、摘 抄优美词句,建立“语言宝库”,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2)从生活中学习作文。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 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为说真话、实话、 心里话提供写作基础。
第二部分
写话、习容
“写话”是学生学习书面表达初级阶段 的“内容”和“方式”。《义务教育语文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话”提出 三点要求: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 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 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
2.积累少,缺乏生活。许多学生还没有养成看课外书的 习惯,不注意进行阅读和背诵,词汇积累少,语言贫乏。文 章空洞乏味,淡如白水。没有学会观察生活,在他们眼里没 有什么可以值得写下来的精彩素材。即使有也因为过程印象 不深,胸无点墨不知如何去写。不会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因而写出的文章只能是一些空洞单调的流水账。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作文的态度不正确。多数学生习作之初就存在着畏 难心理,在平时的 生活中又不善于观察、积累。作文训练 中,常常采取: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抄: 抄一些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仿: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 是改变人物;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这些 自认为“省事有效”的方法。长此以往,必然停滞不前。
第一部分
总目标及内容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 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 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 力。 “见闻”,就是我看到的,听来的; “体验”,在我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我自 己产生的一种情感、认识;“想法”,在 精神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产生的一些主 意。 新课标强调“见闻”“体验”和“想 法”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把学生的写作 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
(三)第三学段习作课程目标与内容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 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习 读书笔记,学写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 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 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 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