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教学设想: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图文结合。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

在学完每幅画之后,让学生表演有关内容,这样激发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大胆运用心灵换位新教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教学内容:新课标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迎、追、跟的动作。

教具准备:多煤体课件、自制头饰教学过程:一、引用谜语,激趣导入。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后是庄稼的好朋友。

(小蝌蚪)2、引出课题:今天啊,小蝌蚪的妈妈不见了,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妈妈,好吗?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放第一自然段录音。

(出示第一幅图)(1)、师:咦,小蝌蚪在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的游来游去)(提问法)(2)、师: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引导观察)(3)、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齐读第一自然段。

2、操作出现第二幅图(1)、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小蝌蚪和原来的小蝌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长出两条后腿)。

(2)、小蝌蚪遇到了谁?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分角色读)(3)、指名上台表演。

(理解迎上去,指导朗读小蝌蚪问的话。

)(4)、提问:从鲤鱼妈妈的口中,小蝌蚪了解到妈妈有什么特点?(反馈:四条腿,宽嘴巴)(5)、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

3、点击第三幅图。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长出了两条前腿)。

放课文第三段录音。

(2)、这次,它们又遇到了谁?(乌龟)。

它们是怎么样做的?(追上去喊妈妈)(3)、区别迎和追的动作。

(4)、小蝌蚪为什么会叫乌龟妈妈?(联系前面的内容,学生反馈)。

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那乌龟是怎么对小蝌蚪说的?(指名读一读)。

引导学生想象:听了乌龟的话,小蝌蚪心里会怎样想?(5)、分角色朗读。

指名上台表演。

(6)、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妈妈,它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了(激趣法)4、操作出现第四幅图。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什么样了?(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它们又遇到了谁?(根据投影回答)(青蛙)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提问法)(2)、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听课文第四段录音)(3)、那小蝌蚪现在高兴吗?为什么高兴?(4)、分角色朗读。

指名上台表演。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2)、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小蝌蚪的形体裁变化,(尾巴不见了)(也就是终于长成了青蛙)。

三、图片演示,巩固提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四、总结全文,评价体验。

1、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2、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五、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下课后,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是庄稼的好朋友,再跟老师、同学、爸爸、妈妈说一说,好吗?六、板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长出两条→长出两条→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后腿前腿(迎) (追) (游) 跟鲤鱼乌龟青蛙捉害虫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后观察小蝌蚪、青蛙的实物的样子。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二、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在这世界上和我们最亲的人是谁呢?(妈妈)对,我们一出生就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慢慢长大。

我们最喜欢妈妈了,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

可是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群小客人,他们才刚刚出生,却没有妈妈在身边,他们是谁呢?出示小蝌蚪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其形状、颜色。

同学们认识他们吗?(小蝌蚪)揭示课题:小蝌蚪的妈妈在吗?(不在)他们的妈妈是谁呢?现在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帮小蝌蚪一起找找妈妈吧。

板书课题:11、《小蝌蚪找妈妈》二、讲授新课1、用1、2、3……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图文对照,讲读第一自然段(1) 刚才同学们认真观察了小蝌蚪的样子,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齐读。

(2) 指名回答,师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的图片板书:大脑袋、黑灰色身子、长尾巴。

(3) 指导朗读:“快活地游”要读出快乐的心情。

3、讲读理解第二自然段(1) 小蝌蚪在水里快活的游哇游,过了几天,他们的样子就变了。

出示遇见鲤鱼的情景图。

(2) 指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样子。

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的图片,并请学生上台画出两条后腿。

(3) 播放幻灯,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他们会说些什么?找出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理解“迎上去”:正面的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板书:迎上去:正面、有礼貌(4)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鲤鱼介绍小蝌蚪的妈妈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

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5)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4、讲读理解第三自然段(1) 齐读课文,说说小蝌蚪有什么变化,指名回答,师板书:长出两条前腿。

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的图片,指名学生上台画出两条前腿。

(2) 播放幻灯,继续观察:小蝌蚪又遇见了谁?理解“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板书:追上去:方向相同、着急(3) 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指导学生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

(4) 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板书:头顶两只大眼睛、绿衣裳5、学习理解四、五自然段(1) 过渡语:乌龟不是小蝌蚪的妈妈,那么谁又是他们的妈妈呢?(2)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蝌蚪的形体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回答,板书:尾巴变短了。

在黑板上贴出小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上台画尾巴。

他们的妈妈是谁?他们怎样找到妈妈的?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所以找到了妈妈。

(3) 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

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4) 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青蛙能吃害虫,保护庄稼,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 保护青蛙,我们能做到:不捉青蛙、不吃青蛙肉、积极向家长和亲戚朋友宣传保护青蛙……6、小结:今天我们帮助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也了解到了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投影出示青蛙成长过程,并请学生说出来。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是否真的学会了。

投影出示练习题:(1)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变短了,长成了。

(2) 青蛙四条腿,嘴巴,鼓着一对,披着,露出。

三、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向小同学讲讲这个故事,观察实物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板书:11、小蝌蚪找妈妈四条腿迎上去宽嘴巴追上去头顶两只大眼睛游过去绿衣裳雪白的肚皮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游戏目标: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游戏准备: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游戏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涞游去,活动身体。

〔注: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二、中间部分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

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

教案来。

自:大;考吧幼。

师,她在哪里?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

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注: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