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教学ppt
1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承上启下 的知识点 大气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 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 及分布
教学ppt
2
2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分析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 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过程。
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教学ppt
3
3、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生,刚刚接触高中地理 ,基础差,理解能力欠缺, 重在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应 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讲给学生听。
1月——北半教球学pp冬t 季、南半球夏季 16
小结归纳,提出疑问,布置作业
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
射赤道
单圈环流
地表是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
三
圈环流,近地面出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
带
地表是均匀的 气压带风带移动
教学ppt
17
四、教案设计说明:
1形式:启发思维,双向反馈 2特点:化繁为简,制造假设;由简到 繁 ,层层推进 3手段:多媒体课件,表现手段更直观、 更清晰10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6
37
低纬环流
2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教学ppt
11
设问1: 赤道低气 压带与副 极地低气 压带的形 成有何不 同?极地 高气压带 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 的形成又 有何差异
教学ppt
4
4、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 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
B、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 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 图的地理技能。
教学ppt
5
二. 教学设计
1 .设问式教学
a提出假设条件
回顾总结、得出结
论 单圈环流
b否定其中条件之一 分析得出结论一
教学ppt
18
?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教压学带ppt
设问2: 高气压 控制下 的天气 与低气 压控制 下的天 气相同
吗?
12
(3)考虑A、B、C----高低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教学ppt
66°34´S
13
(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一月 低压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c否定其中条件之二
分析得出结论二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教学ppt
6
2. 探究式学习
基本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 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
基本思想:“重新发现”和“重新组 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强调自 主学习。
教学ppt
7
三、教学过程分析
①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
阿留申 低压
太
60N
亚欧大陆
平
洋
副 热亚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夏威夷 30°N
高压
教学ppt
14
4、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判断季节 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北半球气压带呈快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7月——北半球夏教学季ppt 、南半球冬季 15
4、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判断季节 亚欧大陆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北半球气压带呈快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赤道、两极受热不均 热力环流 单圈闭合环流
教学ppt
回顾总结
8
假设条件:A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B无地转偏向力
[结论]: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 不均,赤道地区为热源,极地地区冷却, 如果地球表面性质均一且无地转偏向力, 则赤道 与极地间构成一个在的理想的热力 环流圈————单圈环流
教学ppt
9
9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