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南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兴奋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是活体组织产生兴奋的基础
B.活体组织受刺激后,不一定都产生兴奋
C.可以用阈值衡量兴奋性高低
D.引起兴奋产生所需阈值越大,则兴奋性越高√
【解析】兴奋性是指机制或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即机体或组织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性是所有活组织均具有的生理特性之一。
只有活的组织才能对刺激发生反应。
组织接受适宜刺激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兴奋和抑制。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强度)。
兴奋性与阈值呈反变关系:即引起组织兴奋需阈值越小,组织兴奋性就越高;反之,阈值越大,组织兴奋性就越低。
2.下列哪项是前馈调节( )
(分数:2.00)
A.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B.瞳孔对光反射
C.看见食物引起唾液分泌√
D.维持血液甲状腺素激素浓度相对稳定
【解析】前馈是指在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信息的同时,通过监测装置对控制部分直接调控,进而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号,及时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使其更加准确、适时和适度。
看见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一种人体调节的前馈控制,看见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唾液分泌的时间比食物进入口中直接刺激口腔黏膜引起腺体分泌的时间要早得多。
3.有关经载体易化扩散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
(分数:2.00)
A.逆浓度差进行√
B.具有特异性
C.存在饱和现象
D.存在竞争性抑制
【解析】小分子亲水性物质经载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称为由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其转运的物质是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有三个:①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易化扩散是顺浓度差转运,所以,备选答案A逆浓度差进行是错误的。
4.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是细胞膜先后对Na + 、K + 的通透性发生一过性改变的结果
B.细胞外液Na + 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C.锋电位产生期间Na + 、K + 的跨膜转运都是经通道易化扩散
D.维持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能力是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完成√
【解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首先是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细胞膜对Na + 的通透性最大,Na + 顺浓度差通过Na + 通道由高浓度的膜外向低浓度的膜内扩散,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接着是细胞膜对K + 的通透性最大,K + 顺浓度差经K + 通道由高浓度的膜内向低浓度的膜外扩散,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所以,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是细胞膜先后对Na + 、K + 的通透性发生一过性改变的结果。
锋电位产生期间Na + 、K + 的跨膜转运都是经通道易化扩散实现的。
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细胞膜内外两侧Na + 浓度差的大小,并与Na + 浓度差成正变。
若细胞外液Na + 浓度降低,Na + 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幅度随之降低。
动作电位产生之后通过原发性主动转运--Na + -K + 泵的作用,经分解ATP供能,逆着浓度差将Na + 泵出细胞外,将K + 泵入细胞内,
以恢复和维持细胞膜内外的正常的Na + 、K + 分布和浓度差,进而恢复和维持细胞正常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5.后负荷增加时对肌肉收缩效能的影响是( )
(分数:2.00)
A.肌肉产生张力增加,缩短速度加快
B.肌肉产生张力增加,缩短速度减慢√
C.肌肉产生张力下降,缩短速度加快
D.肌肉产生张力下降,缩短速度减慢
【解析】骨骼肌收缩效能表现为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缩短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速度。
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后负荷。
后负荷是肌肉收缩的阻力或做功对象,它影响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决定肌肉收缩的形式。
肌肉在有后负荷作用的情况下收缩,总是先有张力的增加,表现为等长收缩,以克服后负荷的阻力;然后才有长度的缩短,表现为等张收缩。
后负荷增加时对肌肉收缩效能的影响是肌肉产生张力增加而缩短速度减慢。
6.已知受血者血型为A型,在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供血者血型可能是( )
(分数:2.00)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解析】受血者血型为A型,其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
在受血者与供血者做交叉配血实验中,主侧不凝集,说明受血者血清中的抗B抗体没有遇到供血者红细胞膜上相应的B抗原,所以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而次侧凝集,则说明受血者红细胞膜上的A抗原遇到了供血者血清中相应的抗A抗体,所以次侧发生了凝集反应。
血清中具有抗A抗体的血型有两种,一是B型血,二是O型血。
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B抗原,血浆(清)中有抗A抗体;O型血红细胞膜上没有抗原,血浆(清)中含有抗A抗体和抗B抗体。
若供血者是B 型血,则其与A型血的交叉配血实验中,主侧和次侧均有凝集反应;但此次交叉配血实验中,仅次侧凝集,而主侧没有凝集,说明供血者红细胞膜上没有B抗原,但含有抗A抗体。
在两种含有抗A抗体的B型和O型血型中,不是B型血,一定是O型血。
所以,判断供血者为O型血。
7.血小板的作用不包括( )
(分数:2.00)
A.参与生理性止血
B.促进血液凝固
C.防御功能√
D.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解析】血小板的功能包括三个:①参与生理性止血;②促进血液凝固;③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但血小板的功能不包括防御功能。
8.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长于收缩期的生理意义不包括( )
(分数:2.00)
A.使心肌不易产生疲劳
B.使心室有充足的血液充盈
C.使心肌不出现强直收缩√
D.有利于心室肌血液供应
【解析】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长于收缩期的生理意义有三个方面:①使心房和心室,尤其是心室得到充分的休息,进而保证心脏长期工作不疲劳;②使心室得到足够的血液充盈,保证其下次射血功能的实现;③有利于左心室自身的血液供应。
而备选答案C使心肌不出现强直收缩,则是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
9.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 )
(分数:2.00)
A.微动脉扩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
D.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解析】在上述的备选答案中能够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微动脉扩张。
微动脉扩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增大→血浆滤出增多→组织液生成增多。
而后三种备选答案的结果均是减少组织液的生成。
10.正常机体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反射是( )
(分数:2.00)
A.心肺感受器反射
B.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C.脑缺血反射
D.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解析】正常机体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最重要的反射是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
机体血压搏动性升高,减压反射加强,反射性地使血压回降到正常范围,反之,机体血压搏动性降低,减压反射减弱,反射性地使血压回升到正常范围。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是经常监控动脉血压的波动,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11.平静呼吸时,下列哪项叙述错误( )
(分数:2.00)
A.吸气为膈肌、肋间外肌收缩引起
B.呼气为膈肌、肋间外肌舒张引起
C.胸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
D.肺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
【解析】安静状态下平稳、均匀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
在平静呼吸时,吸气的产生是由于膈肌和肋间外肌的主动收缩,而呼气的产生则是由膈肌和肋间外肌被动舒张所致。
平静呼吸的特点: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
肺内压随呼吸运动而发生周期性变化:①平静吸气初,肺内压低于大气压;②平静吸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③平静呼气初,肺内压高于大气压;④平静呼气末,肺内压又等于大气压。
所以,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是错误的。
12.肺气肿时出现( )
(分数:2.00)
A.肺弹性回缩力减小、顺应性降低,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B.肺弹性回缩力减小、顺应性增加,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C.肺弹性回缩力增大、顺应性降低,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D.肺弹性回缩力增大、顺应性增加,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解析】肺气肿时,因肺的弹性组织被破坏,导致肺的弹性回缩力减小、肺的顺应性增大,肺容易扩张,而不易缩小,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13.氧离曲线右移时( )
(分数:2.00)
A.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降低,氧的释放增加√
B.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降低,氧的释放减少
C.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氧的释放增加
D.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氧的释放减少
【解析】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四种:PCO 2 、pH、温度、2,3-二磷酸甘油酸(DPG)。
当PCO 2 升高、pH降低、温度升高、2,3-二磷酸甘油酸(DPG)升高时,曲线右移,Hb与O 2 的亲和力降低,O 2 的释放增加;反之,当PCO 2 降低、pH升高、温度降低、2,3-二磷酸甘油酸(DPG)降低时,曲线左移,Hb与O 2 的亲和力增加,利于O 2 与Hb的结合,而O 2 的释放减少。
14.引起缩胆囊素分泌的最强刺激物是( )
(分数:2.00)
A.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