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理财成功案例

金融理财成功案例

金融理财成功案例金融理财成功案例1:方法之一:养成好的投资习惯。

炒股就是炒心,套牢就是套心,人的脾气习惯会决定您投资成功与否。

许多炒股成功人士平时喜欢看报和读书,对政策面感兴趣。

股票操作盈亏进行总结,保证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

思维经常超前,操作不因循守旧。

对较好的理财报刊经常搜集和剪辑,对市场中较好的股票软件有深刻的了解,并熟练地运用股票软件,能经常参考软件的提示,对股票常用的技术指标和方法非常熟悉。

方法之二:别把炒股当作赌博。

赌博和投资或投机股票本质的最大区别是:赌博开出大还是小纯粹是偶然的,没有一定规律,没有人能解答为什么。

而股票涨跌虽然有一些人为投机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受供求规律支配。

经济运行的紧张或缓和、通货膨胀或经济衰退、效益增长或减退、需求殷切或萎缩等等,都给股票趋势向好或向淡指示出了它的周期性与必然性。

股票交易和赌博单纯碰运气,实在不能相提并论。

方法之三:切莫以定势思维选个股。

个股“风水轮流转”的表现形式在股市中经常见到,长期走弱的个股提供了投资者潜在的建仓机会。

正因为长期走弱,股价相对偏低,在某些题材和主力参与的前提下,很可能被市场追捧而不断走高。

相反,长期走强的个股提供了主力庄家减磅减仓的机会。

正因为长期走强,股价相对偏高,在庄家和参与投机者获利丰厚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导致不断平仓而持续走低。

“风水轮流转”的规律为我们捕捉潜在黑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当某些个股长期低迷,在成交量放大的情况下,一反常态,不断走强,那么它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大黑马。

为此,大盘调整过程中注意吸纳放量走强的长期弱势股将会给我们提供新的选股思路。

方法之四:不迷信小道消息。

许多股民朋友喜欢打听消息,尤其是在选股时特别留意小道消息。

一旦听到消息说,有哪个股将会因某些原因而上涨,则定会特别留意。

特别当股价不断走高的话,则甚为信奉而冲动地去购买该股。

甚至不惜违背“不追涨”的信条追高买入,在牢套后还利用消息来自慰。

当大跌了一段,则更是借消息来为自己不愿止损作注解,于是止跌机会就在所谓有消息面前不断流失,最终的结果当然是非常悲惨的。

每一个投机市场都充满消息,其中既有真实的报道,也有假消息,更有各种似是而非的传言和谣言。

这些消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投机市场行情的不断波动,不能唯消息炒股。

方法之五:买股看趋势。

有许多股民在炒股中存在着“喜低、厌高”的思维误区。

买股票喜欢找低价的弱势股,看见高价的强势股不敢买;找黑马喜欢寻低位缩量躺着的股票,而不敢找突破阻力区域且不断走强的股票,更不敢追进处于上升通道且不断走强的个股。

患“恐高症”的股民往往总想“抄底”,不愿顺涨势而为。

看见股价涨高,就拼命寻找低价股;瞧见股市强势股而不敢顺势介入,却偏偏寻找价格较低的弱势股买。

知道当前市场的热点在资源类高价股上,却非得寻找没有启动的低价股等。

笔者强调的不是一味去找高价股,一心去追涨强势市场。

而是一旦大盘趋强或热点强势板块初现时,应“该出手时就出手”。

方法之六:寻找适合自身的最佳炒股方法。

有人偏爱短线,有人说长线是金;有人认为技术面重要,也有人单爱基本面分析。

其实无论哪种分析方式和操作手法都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你认为是破烂一堆的垃圾股应用在其他人的身上可能就是赚钱的大黑马。

重要的是,一定要根据自己性格、能力还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等来挑选一种最适合你的投资方式。

方法之七:控制好自己的炒股情绪。

在股票投资中,真正的投入要素包括金钱、时间、心态和经验,对股票运动规律的认识、投资哲学思想和操作策略等。

在股票市场,每天都可能发生一些刺激的事情。

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心平气和地处理,否则迟早会被“震荡出局”。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是要亏得起多少做多少,不要赌身家,这样心理负担较轻;二是事先做好一套看对何时结算获利,看错何时止损认赔的计划。

盈亏都在意料之中,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情绪自然稳定。

方法之八:投资理念切勿过于单一。

目前有些投资人士在所谓价值低估的股票中反复进行博弈,不但消耗了市场做多力量,而且也排斥了许多新的机会。

因此,目前市场投资者做多所面临的并不是政策风险,而是投资理念过于单一和刻意追求价值投资所带来的选股风险。

投资理念不是绝对的,一个成熟的市场能够为不同的理念提供机会和空间,我们应该支持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典范,也应该容许索罗斯的投机理念。

我们的市场理念丰富多彩才是一个成熟、健康的股票市场。

香港成功狙击国际金融炒家:平准基金最成功的例子当属香港政府1998年的对国际金融炒家的一场成功的狙击战。

1998年8月,索罗斯等一批国际炒家发动冲击香港联系汇率和香港股市的"立体式"袭击。

一方面索罗斯联同其它财力雄厚的"大鳄"指挥旗下基金大手沽售港元,三度冲击在港奉行多年的联系汇率,港元兑美元汇率从高位迅速下降。

同时,至1998年8月14日,恒生指数已下挫至接近6500点,是当时近5年的新低,港府决定干预股市及期指市场,动用了1180亿港元的外汇基金购买香港股票,炒家不断抛空股票,港府则力接沽盘。

经过14日的"火拼",港府终成功击退炒家:8月28日恒指以7829点收市,成交额达790亿港元,创出单日成交纪录的历史性新高。

随后,香港财政司立即注册成立了外汇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入市"行动中购买的股票。

到2001年为止的32个月中,香港政府当时动用的外汇基金已经尽数回笼。

同时还赚回1100多亿。

2002年,外汇基金通过盈富基金,将手中的港股平稳地转入香港市民的手中,顺利完成了"救市"的历史使命。

互联网金融七大不成功案例互联网不但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改变着人们了解信息的方式,改变着人们购物的方式,它也持续的改变着金融领域。

2014年,互联网金融这个词毫无疑问会继续火爆下去。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在海外并不是新鲜事物,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大多是海外模式本土化的结果。

我们一直关注着这个战场上各大巨头推出的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也想在这场热潮背后提出一些“冷思考”,详细分析一些国内外的不成功案例,或能提供一些启示,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错误,少走些弯路。

Paypal货基无奈清盘诞生于1998年的全球在线支付巨头PayPal成立次年即推出了“美版余额宝”——账户余额的货币市场基金,极具开创性的将在线支付和金融业务结合起来。

该基金由PayPal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联接基金的方式交给巴克莱(之后是贝莱德)的母账户管理,用户只需将基金账户激活,账户余额每个月就可以获得股息,收益率每天浮动。

在业务开通的最初几年里,美国货币基金行业迅猛发展,PayPal 货币市场基金在2007年的规模峰值达到1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一个规模排名中游的货币市场基金水平。

诞生次年,美版余额宝的年收益曾达到5.56%,但2002年美国利率大幅下降后,2004年的收益只有1.37%。

为了吸引更多的沉淀资金、提高客户黏性,在这几年里,PayPal一直通过主动放弃大部分管理费用的收取来维持住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和吸引力。

好在2005年至2007年利率上行期间,货币基金的年收益率超过4%,其规模出现连续翻番。

但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的三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超低利率政策,由于基准利率水平关乎货币市场基金所必须购买的低风险资产的回报,使得货币市场基金获利困难或者经营亏损。

此外,美财政部在2009年后不再作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最后担保人,货币市场基金的刚性兑付不再存在,投资货币基金不再能保底。

在这个宏观背景下,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普降至0.04%,仅为2007年高峰5%的零头,甚至远不如储蓄账户2.6%的收益。

PayPal货币基金的规模也逐步缩水。

2011年7月PayPal被迫关闭了其运营的货币基金。

国内各种宝的核心逻辑与PayPal货币基金如出一辙。

而因为银行储蓄收益整体偏低,但国内利率水平整体偏高(一年SHIBOR,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都可以在5%),在目前的货币政策下,投资货币基金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基本上能做到4%—5%左右,这给老百姓摆脱低存款利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假设一旦今后银行利率如果出现像美国、日本等地一样的零利率,那么整个货币市场基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未来“余额宝们”是否会步美国先驱后尘?尚待时间来考验。

众贷网满月即夭折2013年4月2日,上线仅一个月的众贷网宣布破产,成为史上最短命的P2P网贷公司。

该公司在“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表示,由于整个管理团队经验的缺失,造成了公司运营风险的发生,所有的投资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公告同时称,对于投资者的损失,已经用自己的资金先行按照一定比例垫付给了投资人,垫付款已经通过网银转账给投资者。

资料显示,众贷网,注册资金1000万,隶属于海南众贷投资咨询公司,总部在海口市,定位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

同时也自称是“P2P网络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多种贷款中介服务。

据第三方网贷平台统计,众贷网运营期间,共计融资交易近400万。

众贷网的投资模式与大部分P2P一致:投资人通过第三方支付国付宝或银行将投资款打给众贷网,拍标完成后再由众贷网将此笔款打给借款人。

对于公司倒闭的具体原因,该公司法人代表卢儒化曾对媒体表示,众贷网破产是“栽”在了一个项目上。

由于缺乏行业经验,审核工作没有做到位,众贷网未能及时发现一个300万左右的融资项目的抵押房产已经同时抵押给了多个人,到众贷网这里已经是第三次抵押了。

在资金难以追回的情况下,众贷网只能走向破产这一步。

众贷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倒闭的P2P公司,P2P网贷在我国爆发性增长的核心因素是因为理财市场和小贷市场有效对接与监管真空,促使行业规模高速增长。

高利差和监管套利保证行业的高盈利,不断吸引着新的进入者。

但P2P行业有着与银行类似的风控模式,来做银行不愿意放贷的客群,这样的模式必然十分脆弱。

除掉那些专为制造庞氏骗局,赤裸裸的骗取投资跑路的,更多是凭着热情,没有金融背景,没弄清风险,仅因为这个行业暴富机会大而盲目进入的,众贷网的例子显然属于后者。

数银在线光环不再位于杭州,号称是“金融界携程”的数银在线曾经名噪一时,不仅有杭州市委及浙江省委为其背书,它还是首家获得银监会核发牌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并且是国内唯一一家引入央行个人身份认证系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数银在线类似于金融产品超市,集成银行的信贷产品,使得客户能够通过其平台比较并申请贷款,其主要人群包括自然人及小企业。

数银承担前端客户的搜集和前期的信用评估等服务工作,资金由正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审批和发放的流程是由银行来完成的,与数银在线存在合作关系的有包括建行、农行等十几家商业银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