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图图例

地形图图例


10 境界
境界是区域范围的分界线,包括行政区划和其它地域界,图上要求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等级、位 置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其包括:行政区划界和其它界限两类要素,符号表示规定按表7执行。

DB3302/T 1003—2004
宁波市 1:500 1:1000 1:2000 数字地形图图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和整饰标准,以及使用符号的原则、方法和要求;结合宁 波市实际,对部分符号进行了增补、调整和简化,并详细规定符号的类别、层、色、单元和线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测制和编绘本市l: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图,是各部门利用数字地形图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进行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研等的基本依据之一。
A79
DB3302
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 1003—2004
宁波市 1:500 1:1000 1:2000 数字地形图图式
Specifications for cartographic symbols 1:500 1:1000 1:2000 digital topographic map程度的重要标志。图上必须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 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正确表示水运和海运的航行标志,河流的通航 情况及各级道路的通航关系。其包括:铁路和其它轨道、火车站及附属设施、公路、城市道路及附属设 施、其它道路、道路及附属设施、桥梁、渡口和码头、航行标志、航行险区十类要素,其中城市道路及 附属设施为新增要素类,符号表示规定按表4执行。
I
DB3302/T 1003—2004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均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宁波市规划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规划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蔚霞、李丹农、曹学礼、叶斌、金颂伟、薛涛。 本标准于2004年10月首次发布。
符号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注记三类,且分别以A、B、C表示。 3.3 符号特征值 3.3.1 符号的层、色、单元和线型等设置值,称为符号的特征值。 3.3.2 线型名或单元名按 DB3302/T 1005——2004 的编码命名。 3.3.3 注记或辅助图形未规定层、色值的,其层、色值应与所说明或表示的符号一致。 3.3.4 层名应使用大写的英文字母。 3.3.5 层名与色值的对应关系见附录 A,文字注记的参数设置见附录 B。附录 A 还列举了符号在 Microstation 和 Autocad 中的色值与色号的对应关系。 3.3.6 线状符号按其定位线的位置及符号化的要求,规定了线型识别码,简称线型码:
新增要素符号,可放置在同类要素符号的最后面,其特征值应与同类要素符号相协调。 3.9 字体文件
字体文件应符合GB18030-2000。 3.10 数字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和图廓整饰
数字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和图廓整饰样式见附录D和附录E。
4 测量控制点
测量控制点是测制地形图和工程测量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必须精确表示。其包括:平面控制点、高 程控制点、GPS控制点、其他控制点四类要素,符号表示规定按表1执行。
3.6.6 注记应以单文本或多文本的组(group)形式表示。注记说明对象为多边形区域的,其定位点(文 本对位点 Text Justification)宜在多边形区域内;注记说明对象为线状要素的,注记宜压盖在线状 符号上。 3.7 符号尺寸
图例旁的数字标注尺寸为模拟地图的图上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 3.8 符号扩充
8 管线及附属设施
管线是各种管道、电力线和通信线等的总称,图上要求准确反映管线的类别、实地点位和走向特征。 其包括:电力线、通讯线、管道、地下检修井、管道附属设施五类要素,符号表示规定按表5执行。
9 水系及附属设施
水系是江、河、湖、海、井、泉、水库、池塘、沟渠等自然和人工水体的总称,地形图上必须准确 表示,凡有名称者均要加注。其包括:河流、溪流,湖泊、水库、池塘,沟渠,其它水利设施,其它陆 地水系要素,海洋要素六类要素,符号表示规定按表6执行。
——定位线为符号的中心线(即符号图形以定位线为轴线对称),且在定位线的两侧按对称方式 进行符号化的,线型码为“C”。
——沿数字化过程中鼠标前进方向,定位线为符号右边线的中心(或与符号的右侧相切),且在 定位线的左侧进行符号化的,线型码为“L”。
—— 以定位线为轴线,在两侧按非对称方式进行符号化的,线型码为“X”。 —— 定位线为符号本身(如境界、公路等)的实线、虚线或点线,线型码为空。 3.4 定位点和定位线
—— 地物、地貌轮廓用专门的线状符号表示的(如:一般房屋、地面上房屋式窑洞、收费站等), 其轮廓线应完全闭合,说明符号应配置在轮廓内的适中位置。
—— 地物、地貌轮廓由相应的地物、地貌符号或辅助符号组合表示的,组合的轮廓线应完全闭合。 说明符号应配置在轮廓内的适中位置,无论配置单个点状符号还是多个点状符号,都应独立绘 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19-2002 公路等级代码 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7160-1997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18030-2000 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DB3302/T 1005——2004 宁波市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程
5 居民地与垣栅
居民地是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主要地物要素,测绘居民地要求准确反映实地各个房屋的外围轮廓和 建筑特征。其包括:普通房屋、特殊房屋、房屋附属设施、垣栅四类要素,符号表示规定按表2执行。
2
6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DB3302/T 1003—2004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设施。图上要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其包括:矿山开采、地质勘探设施,农业设施,科学、文教、卫生、体育设施,公共设施,有意义的建 筑物,文物古迹、宗教设施,其他设施七类要素,符号表示规定按表3执行。
1
DB3302/T 1003—2004 3.4.1 符号定位点在本标准中未规定的,按 GB/T 7929-1995 执行。 3.4.2 表示流向、走向等的箭头符号,定位点为符号的黑圆点,如图 1 所示:
图1 3.4.3 窑洞、山洞、溶洞等符号,无论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表示,其定位点均在符号实体下方两端 点间的中心点。 3.4.4 线型码为 C、L 或 X 的线状符号的定位线按附录 C 执行。 3.5 符号制作 3.5.1 应建立点状符号库和线型库,并安装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字体文件。 3.5.2 点状符号按图例以正北方向制作,但流向、走向等符号以箭头方向制作。 3.5.3 线型码为 C、L 或 X 的的线状符号按图例和线型码确定的规则制作。 3.6 符号使用 3.6.1 线状符号之间的连接处应完全重合,坐标一致。 3.6.2 线状符号被点状符号或注记压盖时,应保持线状符号的连通和完整。 3.6.3 同层线状符号的定位线重合时,只表示主要符号;不同层线状符号的定位线重合的,符号应分 别表示,其重合部分的定位线应经过相同的结点。 3.6.4 同一幅图内的同一连续线应为一个实体。 3.6.5 地物、地貌轮廓依比例尺描绘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2004-10-08 发布
2004-11-01 实施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02/T 1003—2004
目次
前 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1 4 测量控制点........................................................................... 2 5 居民地与垣栅......................................................................... 2 6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3 7 交通及附属设施....................................................................... 3 8 管线及附属设施....................................................................... 3 9 水系及附属设施....................................................................... 3 10 境界................................................................................ 3 11 地貌和土质.......................................................................... 3 12 植被................................................................................ 3 13 注记................................................................................ 3 14 辅助图形要素........................................................................ 3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符号层名与色值的设置 ............................................ 67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符号层名与色值的设置 ............................................ 70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线状符号的定位线设置 ............................................ 72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基本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规则 ........................................ 74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图廓整饰样式及说明 .............................................. 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