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人生(完美总结版)

艺术人生(完美总结版)

《艺术人生》《艺术人生》栏目介绍节目宗旨: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周五之夜,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节目理念:以“正直品质、极端制作”作为核心理念,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强大的制作班底制作完美节目。

一、节目受众定位与风格特征《艺术人生》以访谈艺术家人生经历为主。

中央电视台曾做了一份收视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观众是喜欢《艺术人生》里讲述的人生故事,他们从故事中寻找到感动和抒发生活感慨;也有一部分观众是喜欢朱军,觉得朱军在访谈中跟嘉宾之间的互动特别好;还有一部分观众是冲着访谈嘉宾而收看节目的……其实,一档节目要形成自己固定的观众群,就必须要以内容取胜。

尤其是访谈类节目,不管访谈嘉宾是谁,只要故事能够打动人,观众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节目就肯定会获得成功。

《艺术人生》选择的嘉宾大都是知识分子型的明星,因为“用文化引导娱乐”是它的目标。

为此,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力求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首先,在选题上,《艺术人生》推崇知性的大众明星,而不是小众的艺术。

节目到现在已经邀请的明星主要来自影视界、音乐界、曲艺界等各种大众艺术。

明星知名度越高就越吸引观众,听明星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更是吸引很多普通观众的制胜法宝。

在《艺术人生》节目中,观众最感兴趣的访谈嘉宾往往是那些有着知识分子背景的明星,如罗大佑、陈凯歌等,在他们的身上,观众看到了传统和现代对接的烙印。

其次,在节目内容的取舍上,以内容对社会的向善影响作为标准。

《艺术人生》弘扬的是明星们“真善美”一面,中心话题基本上围绕着个人如何面对命运的挑战,如何协调个人和家庭、个人和时代的关系。

栏目在《温暖2002》和《温暖2003》的元旦特别节目中,盘点了一年之中演艺界最突出的人,不是以知名度排名,而是以彰显人性的光辉为序。

例如,2003年的个人主题《英雄》、家庭主题《和你在一起》、时代主题《激情燃烧的岁月》三个段落,分别邀请谈理想主义的陈凯歌、谈不惧伤痛的张柏芝、谈丧亲之痛的赵季平;节目中还邀请张越作为嘉宾主持,在老年人《今生无悔》、中年人《顺流逆流》、年轻人《长大成人》三集中,黄宗英和观众谢幕告别、曾志伟追忆好友梅艳芳、谢霆锋真诚告白……这些内容的设置,让观众深深体味到2003年的温暖和感动,体现了《艺术人生》用情感温暖人心的主题。

再次,创作人员始终保持着创作上的“真诚”。

陈凯歌曾说《黄土地》是他的诚意电影,并说人的一生中只会有一到两个诚意作品。

然而,《艺术人生》却始终坚持不懈地创作着他们的一部又一部诚意作品。

虽然从事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者更多的关注与节目的形式,但是《艺术人生》的编导们想独辟蹊径,在节目中传达社会的良知、传播智慧的思想,不谄媚时尚,部谄媚大众。

《艺术人生》要求策划和编导们除了精通人文地理,还要怀有一颗寻常百姓的悲悯之心,在演艺明星和他们的作品中寻找文化的光辉。

《艺术人生》的成功不是追求新鲜的形式,而是以内容为主,所以它不是稍纵即逝的娱乐节目,而是社会的“公器”,始终如一地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艺术只反映创作者的内心和他们眼中的世界,而《艺术人生》却是将文化、思想、良知和智慧传递给观众。

附:一. 人文精神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核心成功的谈话节目, 不仅仅在于主持人能够熟练地驾驭整个谈话节目的运作规程, 更在于制作者在整个节目运作过程中抓住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 体现出人文精神。

以《艺术人生》为例, 《艺术人生》的编导马宁说: 我们所理解的人文主义关怀, 就是把自己当成最普通的人, 把观众当成最普通的人, 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下交流。

首先, 通过现场布置塑造人文化的谈话空间。

艺术人生,节目在演播厅的布置方面就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塑造人文化的谈话空间。

在悠扬的. 富有浓郁回忆意境的旋律中呈现出一个深蓝色的动感画面, 一滴水激荡出美丽的浪花, 淡然融入大海, 一个能激发人倾诉的话筒拉开刘荣艺术人生, 谈话现场的幕布。

演播厅的布置庄重简洁、典雅大气, 充满了艺术气息, 用深蓝色绒布布置成弧线形的背景墙, 暖色的几盏小灯映照在挂着艺术家或明星们的大幅生活照剧照上, 这些照片似乎在无声地讲述嘉宾不平凡的艺术生涯,无声胜有声的画面能够勾起人们的回忆, 唤起更多的联想。

其次,运用音乐营造人性化的谈话氛围。

节目中使用的一些小道具常常会让嘉宾们触景生情。

音乐的使用是谈话节目中不可缺少的情感表现因素, 用音乐点缀. 烘托谈话的情绪, 营造出人性化的谈话氛围。

在《艺术人生》中, 背景音乐的使用将主持人. 嘉宾和观众的心灵碰撞出美妙的合弦, 让谈话更精彩, 对节目的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场乐队的演奏者音乐感觉非常棒, 在嘉宾出场时乐队经常演奏出令人拍案叫绝的音乐。

如嘉宾葛存壮老先生出场时, 乐队的几个嘎小子竟演奏起了鬼子进村, 由于葛老先生过去扮演过不少鬼子的形象, 而葛老先生一听这音乐也不含糊, 身上的喜剧细胞被调动起来, 迈着当年的鬼子步,猫腰端着枪就走到了前台, 并且乐呵呵地说: 艺术人生, 每个环节都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刚才这段音乐, 很好, 我很熟悉。

此时现场的观众早已笑作一团。

简短的音乐可以巧妙地转换话题, 也可以推动人们的情感, 在谈话的动情处, 流淌出一段煽情的旋律, 往往比千言万语更催人泪下。

在乐队的伴奏下由大陆歌手满文军演唱蔡琴的成名曲《恰似你的温柔》在动人的歌声中引出蔡琴; 吕丽萍谈到事业转折点时, 现场演奏起《编辑部的故事》主题曲; 当歌唱家德德玛谈到重病后重返舞台, 在现场用并不完美的歌声认真演唱刘欢的《从头再来》时, 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泪流满面。

这种真实的情感, 真挚的泪水, 在音乐的烘托下更突显出《艺术人生》所带来的浓郁的人文情怀。

二、节目形式结构和视听语言从节目形态上看,《艺术人生》具有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艺术形态的复杂化的特点,集各种电视节目形态和艺术表现形态于一体。

以现行的电视节目学的规范来划分,《艺术人生》颇难“归类”,是栏目化的电视文艺专题片还是电视综艺节目,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式的电视栏目化纪录片还是访谈节目,还是历史文献片。

本文将其定位为访谈类的人物专题节目,也许有些牵强,其实《艺术人生》本身就像一个大杂烩,它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种种表现手段,比如,从戏剧或小说中吸取起承转合、高潮迭起的手法,在节目的展开中张弛有度、富有节奏,以主持人对演艺界人士表演天赋不动声色的调动,折射出关于艺术家成长经历的一出浓缩的戏剧;从相声中吸取你唱我和的手法,访谈中不断设置包袱,又巧妙的抖包袱;从电影中吸取时空切换的叙事手法,在访谈中采用大量的“闪回”手法……在2005年的春节晚会上,小品《艺术人生》冯巩专辑中,冯巩对朱军的主持有个搞笑性质的总结:“你主持的再好不就那四招嘛,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琴弹,只要钢琴一响就让你哭的没个完……”虽然该评价针对的是朱军的主持风格,但实际上却笼统地概括了《艺术人生》特别是个人专辑的一般结构。

在嘉宾亮相前主持人会对即将来做客的嘉宾做一些简单的介绍,这就是该栏目的引子。

主题部分是主持人跟嘉宾的交流。

主持人运用亲切的语言和行为使嘉宾融入轻松的氛围,从而和盘托出主持人和剧组幕后策划的系列问题。

根据内容需要或时间许可,还设有现场提问和场外观众通过电话或网络向嘉宾提问的环节。

《艺术人生》再回首系列在结构上更简单一些,基本上围绕嘉宾团体现在情况的介绍和对以前故事的回忆,对个体的提问并不很深刻,主要还是对当年整个剧组拍戏过程细节的重叙。

因为要让嘉宾感受到气氛的温馨和谐,嘉宾也随着主持人的亲昵而逐渐放松,因此整个过程语言平和,音乐温馨。

三、主持人风格随着我国电视节目的不断成熟,节目主持人已经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成为栏目品牌建设和收视率提高的关键。

主持人在节目中所代表的并非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和媒介判断。

朱军、李咏、张政、周涛……这一批央视当红的少壮派主持人整体素质都很强,主持个性与节目风格很匹配。

当然,再出色的主持人都存在缺憾,朱军主持的语言和神态都带有明显的套近乎的成分,其实他的主持不足在《艺术人生》的早期节目中还很明显,即对重量级的老艺术家毕恭毕敬,甚至连“我是您的崇拜者”这样明显偏离主持人中立客观位置的话语也在节目中出现过。

冯巩对朱军的主持的总结——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琴弹。

虽然有玩笑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艺术人生》的大体结构和朱军的主持风格有了概括性的总结。

在做香港艺人张学友的那一期节目遭到非议后,制片人王峥表示,朱军的年龄、经历使他能把节目做的很人性化。

比如做赵薇那期节目,当时“军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朱军在访谈中却只字不提,而且在节目最后送了她一盏灯,希望赵薇能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现场观众很受感动。

如今的朱军在主持节目中,对于访谈嘉宾既不仰视也不俯视,心态平和,一视同仁。

《艺术人生》的主持风格是朱军的个人风格和整个摄制组集体意识的融合。

朱军的主持特点有:一、开场提问,轻松幽默,营造和谐氛围。

二、抓住细节,及时追问,呈现嘉宾魅力。

三、直面敏感话题,进行人文关怀,将主题深入。

《艺术人生》节目组一直本着“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的宗旨进行每期节目的录制。

因此,是否提及往事,如何触碰嘉宾内心最敏感的神经而又不给嘉宾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也成了节目组非常关注的环节。

朱军在节目中一直以宽容、理解、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嘉宾,他亲切自然的声音,娓娓道来的语速,语言直白,没有太多的修饰,没有太多的客套,就像和老朋友小叙家常。

《艺术人生》是一档具有人文关怀的节目,是一个表现爱的舞台。

节目的性质和宗旨需要主持人是一个善于交流、富有爱心、充满人格魅力的人。

而朱军在节目中注入了真实的情感,用真实情感去倾听、去碰撞,才真正打动了嘉宾、打动了观众,让嘉宾说实话、吐真情,让观众随着节目的悲喜而感动,引发共鸣。

四、节目的包装策略《艺术人生》作为访谈类的品牌节目,在视觉表现上有其独特的策略。

首先,有意无意的混淆艺术家作为个体的现实人生与作为明星的表象虚构之间的界限。

《艺术人生》力图再现演艺明星的“真实”自我,让观众觉得明星在《艺术人生》中彻底褪下了神秘的光环,成为了一个完全真实的普通人。

《艺术人生》通过对演艺明星真实人生的“似真性”幻觉的营造,建立起一种比真实还真实的“超级真实”。

其次,“细节为王”的具象化策略。

《艺术人生》对某些见证明星人生成长的细小道具进行了充分的开掘和利用,使得节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最有利的具象无疑就是人自身了,这是一种鲜活而又富有生命力、具有二度创造性的“活道具”。

因此,除了亲到现场的访谈嘉宾外,节目还邀请和访谈嘉宾相关的人物到场,即使不能到场的也会进行现场连接或播放事先录制的影像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