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房屋建筑学-知识点讲义30585(自考)

2015房屋建筑学-知识点讲义30585(自考)

房屋构造——《房屋建筑学》接本考试复习讲义题型:1.单选 20*1’ (20’)2.填空 10*1’ (10’)3.名词解释 5*3’ (15’)4.简答 5*5’ (25’) 重点复习5.画图 5*6’ (30’) 重点复习考试时间:2.5h复习方法:分题型复习。

将讲义打印出来,单选、填空、名解利用零散时间,没事的时候看讲义(有时间将对应书本的相关部分看看最好,做到真正理解,讲义中标注的(看书上相关内容)的,一定要看教材的相关内容,讲义上没有的也可能考!);简答题要拿出一定整块的时间来背诵,做到考场时能准确写出关键词、关键数字,不遗漏关键点;作图题要对照要求掌握的图自己认认真真画两遍,尤其要注意图上标注文字和标注的位置!3.(P7)建筑的构成要素:第一,建筑功能第二,建筑技术第三,建筑形象第一是功能,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4.(P7) 民用建筑的分类:①居住建筑,如住宅、集体宿舍等②公共建筑,如行政办公建筑、文教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演出性建筑、体育建筑、展览建筑、旅馆建筑、交通建筑、通讯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5.(p8) 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建筑物。

6.(p8)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知道哪级标准高)7.(p8) 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8.(p9)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9.(P9)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

建筑物和建筑物部件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10.(p9)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11.(p9)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12.(p11)民用建筑工程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13.(p11)建筑设计的依据:①使用功能:(1)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2)家具、设备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②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2)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3)水文。

14.(p17)主要使用房间是建筑物的核心,由于它们的使用要求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住宅的起居室、卧室;教学楼中的教室办公室;商业建筑的营业厅;影剧院的观众厅)15.(p17)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各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室内与室外之间联系的空间(各类建筑物中的门厅、走道、楼梯间、电梯间)16.(p18)单个房间平面设计是在整个建筑合理而适用的基础上,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17.(p17)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各类建筑功能要求,抓住主要使用房间、辅助使用房间、交通联系部分的相互关系,结合基地环境及其他条件,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各单个房间合理地组合起来。

18.(p19)民用建筑常见的房间形状有矩形、方形、多边形、圆形等。

19.(P23)一般单股人流通行最小宽度取550mm20.(P23)当房间使用人数超过50人,面积超过60平方米时,至少需设两个门。

21.(P23)民用建筑采光等级分为5级(Ⅰ级要求最高,Ⅴ要求最低,)22.(P24)门窗设置要求(简答):①门窗位置应尽量使墙面完整,便于家具设备布置和合理组织人行通道。

②门窗位置应有利于采光通风。

③门的应方便交通,利于疏散。

23.(30)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空间(走道),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交通枢纽空间(门厅。

过厅)等。

24.(30)一般民用建筑常用走道宽度学校为2.10~3.00m 办公楼为2.10~2.40m25.(31)楼梯是多层建筑中常用的垂直交通联系手段。

26.(34)门厅的作用是接纳、分配人流。

27.(36)门厅设计应注意:①门厅应处于总平面中明显而突出的位置,一般应面向主干道,使人流出入方便;②门厅内部设计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同时交通流线组织简明醒目,减少相互干扰或不知所以的现象;③由于门厅是人们进入建筑物首先到达、经常停留的地方,因此门厅的设计,除了合理的解决好交通枢纽等功能要求外,门厅内的空间组合和建筑造型要求,也是公共建筑中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④门厅对外出口的宽度按防火规范的要求不得小于通向该门厅的走道、楼梯宽的的总和。

⑤外门的开启方向一般宜向外或采用弹簧门。

28.(36)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①使用功能②结构类型③设备管线④建筑造型(看书上相关内容)29.(36)建筑物合理的功能分区包括:①主次关系②内外关系③联系与隔离(看书上相关内容)30.(41)套间式组合如展览馆、火车站、浴室等建筑类型。

31.(48)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要求和特点来确定。

32.(51)房间的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

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房间净高应不低于2.20m33.(54)窗台高度一般取900~1000mm34.(54)室内外地面高差以不超过300mm为宜底层室内地面应高于室外地面,一般为300mm或300mm以上。

35.(57) 建筑空间的组合方式有:①重复小空间的组合②大小、高低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③错层式空间组合④台阶式空间组合36.(70)尺度的处理通常有三种方法:自然的尺度夸张的尺度亲切的尺度37.(74)体量的联系与交接;直接的连接咬接以走廊或连接体相连。

38.(84)建筑骨架的作用;一般由基础、梁、柱、承重墙体、楼板、屋盖组成。

维护分隔系统起到围合和分隔空间的作用,一般由外围护墙、门窗等组成。

设备系统是建筑正常使用的保障,包括强弱电、给排水、暖通、空调等。

附属部分一般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遮阳、阳台、栏杆、花池、台阶、坡道、雨篷等。

39.(85)柱是框架或排架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和承重墙一样承受屋顶和楼板层及吊车传来的荷载,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40.(86)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坚固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大方41.(88)按受力情况可以将墙体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两种。

按构造方式墙体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

42.(89)(简答,看书上相关内容)墙体承重方案主要有: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双向承重体系。

横墙承重体系:主要由垂直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横墙组成;楼面荷载一次通过楼板、横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这一布置方式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面积不大,墙体位置比较固定的建筑,如住宅、宿舍、旅馆等。

纵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平行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纵墙承受楼板或屋面板荷载。

楼面荷载一次通过楼板、梁、纵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此方案空间划分较灵活,适用于空间的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空间、墙位置在同层或上下层之间可能有变化的建筑,如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实验室等,但对在纵墙上开门窗的限制较大。

相对横墙承重体系来说,纵墙承重体系楼刚度较差,板材料用量较多。

双向承重体系:即纵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混合组成。

此方案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如医院、实验楼等。

43.(90)墙、柱高厚比是指墙、柱的计算高度与墙厚的比值。

44.(90)墙体功能方面的要求: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防止外墙中出现凝结水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45.(92)块材墙是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等组砌而成。

46.(93)实心砖规格(长x宽x厚)为240x115x53mm47.(97)外墙的墙角又称勒脚。

48.(97)☆(重点看,理解!)防潮层的位置: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设置在垫层范围内,低于室内地坪60mm处,同时还应至少高于室外地面150mm,防止雨水溅湿墙面。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如炉渣碎石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60mm处。

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土壤一侧设垂直防潮层,见图P98,图6-24.49.(97)墙身水平防潮层的构造做法常用以下三种:第一,防水砂浆防潮层第二,细石混凝土防潮层第三,油毡防潮层50.(98)勒脚是外墙的墙角几种构造做法:勒脚表面抹灰勒脚贴面勒脚用坚固材料51.(98)外墙周围的排水处理的基本要求:房屋四周可采取散水或明沟排除雨水。

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散水,但应加滴水砖(石)带。

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素土夯实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60-70mm。

散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

散水宽度一般为0.6~1.0m。

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应设分格缝,分隔缝用弹性材料嵌缝,防止外墙下沉时将散水拉裂。

52.(99)过梁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墙体的荷载,承重墙上的过梁还要支承楼板荷载,过梁是承重构件。

构造形式:钢筋砼过梁、钢筋砖过梁、平拱砖过梁、砖拱过梁等形式。

(看书上相关内容)53.(101)钢筋砖过梁:施工麻烦,仅用于2m宽以内的洞口。

54.(102)悬挑窗台向外出挑60mm55.(102)当墙体受到集中荷载或墙体过长(如240mm厚,长度超过6m)时应增设壁柱(又叫扶壁柱)。

56.(102)圈梁是沿墙体布置的钢筋混凝土卧梁,截面不小于120mm×120mm,作用是早呢更加房屋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轻地基不均与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

圈梁设在房屋四周外墙及部分内墙中,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像箍一样把墙箍住。

57.(103)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砖圈梁两种。

58.(103)构造柱:为了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在使用块材墙的墙承重房屋的墙体中,还需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使之于各层圈梁连接,形成空间骨架。

59.(103)砖墙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空心砌块墙墙芯柱,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应在房屋四大角,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设新柱。

芯柱用C15细石混凝土填入砌块孔中,并在孔中插入通长钢筋。

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温度缝或伸缩缝。

设置要求:结构设计规范对砖石墙体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有相应规定。

伸缩缝间距与墙体的类别有关特别是与屋顶和楼板的类型有关,整体式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屋顶和楼板本身没有自由伸缩的余地,当温度变化时,在结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大,因而伸缩缝间距比其他结构形式小些。

大量民用建筑用的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瓦顶,相对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沉降缝将房屋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构件断开,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沉降。

沉降缝一般在下列部位设置: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沉降缝宽度一般为30-7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