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诞生》教学反思
叶连青
一、反思教学过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在很大程度上,教学的艺术在于使新问题的难度大到能激励思考,小到自然注意到的新奇因素能引起疑惑,能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获得一些启发点,并从中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在杜威的这一个理念指导下,结合英特尔最新教学理念,本课所探讨的问题,也不是凭空而来,一是通过调查,收集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二是我提供的一些学习支架,如原始文字资料、图片、图表等,从中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分析。
我认为这节课最成功之处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而且手段变化多样,教学设计能够依据《课程标准》,问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封闭式的内容问题也有开放性的单元问题,能够注意问题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设计能够体现问题化教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节奏控制得较好,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具体如下:
首先,采用新颖、具有震撼力的新课导入法:一开始上课我就让学生听美国国歌、看美国刚诞生时的国旗与现在的国旗作对比,找一找两者图案上有什么不同?美国国旗图案上的含义是什么?这样,给学生在视觉、听觉上一个冲击,创设了一种历史情境,一种氛围,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起学生探究美国国旗图案背后那段关于美国诞生的历史。
其次,在第一板块我采用男生PK女生擂台赛的形式,(题目见附录2)将这部分内容问题化。
通过这种方式让男生、女生轮流自主提问,由对方勇敢解答,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很大,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转变为主动解疑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发现问题,以及经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第二板块我让刘东生同学以一个小老师的身份,讲解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包括开始的时间、开始的标志、建军、建国、转折、胜利、签约等重大问题都串讲了,这就突破了教材难点,刘东生同学充满激情的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热
烈的掌声,甚至还有同学高声叫:“好”。
那一刻我也觉得刘东升同学讲得真棒,效果要比老师满堂灌好得多,这就是新课改的魅力所在。
同学们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随后,我再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支架:美国《独立宣言》的部分内容文字资料、美国自由女神像和《战争初期英美力量对比表》,重点让学生学会评价《独立宣言》和理解“弱小的美国为何能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英国?”将本环节知识深化,学通、学透。
第三板块主要是要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我请彭曦同学上讲台,利用他的课件逐步用图示法演绎、分析,将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实行三权分立的最大好处和局限性等问题一一道来,再次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深信同学们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解将终身难忘,我也感觉到让学生自己讲确实比老师讲要好,它能给学生不一样的新鲜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加凝神专注地听,看看有没有什么漏洞,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同学们的听课质量。
我认为这节课不足之处是:在课堂延伸环节,我设计了3道题目,但所剩时间不多了,匆忙之中我似乎又回到了传统教学,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启发式教学,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成为本节课最大的败笔;另外,在课堂上,我没有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简单的点评,鼓励,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也是本课不够完善的地方。
二、课后反思
我认为《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三维目标,我基本上达到。
1.基础知识方面,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基本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课前调查让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男、女生PK赛,学生上讲台讲解,图示法等方式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问题式教学法,不仅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主动寻找答案,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变化: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能力培养方面,我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学会了生生合作,也学会了制作课件,多种能力得到提高。
在这过程中,学生初步学会用历史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历史问题,找到了一些历史发展的规律,学会左图右书地学历史,初步掌握对历史资料,图片,
图表的分析,归纳,概括。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中考非常有用,还注意复习与中国历史相关问题,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3.情感目标方面,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明白美国独立战争是与中国的抗日战争一样都是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正义之战,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调动人民积极性,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华盛顿等领导人在这其中只是起了非常重要的领导作用,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
总而言之,我认为我的这节课,符合《历史课程标准》中“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进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
”的要求。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不足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