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制度一、施工技术管理的依据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法规,部颁的各种现行《规范》、《标准》、《办法》,以及项目施工图纸及公司有关规定。
二、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有:设计文件核对、施工技术调查、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工程测量、变更设计、技术资料管理、竣工资料编制及管理、施工技术总结等。
三、技术管理体系施工技术管理在由项目部总工程师领导进行。
本项目实行项目部、施工队两级技术管理体系。
四、设计文件核对和施工调查1、设计文件核对由项目部总工程师主持,施工技术、计划、物资等有关业务部门参加,项目工程部负责具体组织工作。
2、施工调查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参加。
收到设计文件后,对设计、工程概况、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材料、能源、交通等情况进行调查,掌握情况,提出改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意见。
五、施工组织设计编制1、项目工程师负责编制本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按规定报公司、监理审批。
2、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情况变化不断修改完善,采用动态管理,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的调整或修订应须征得总监办和驻地同意。
六、技术交底1、技术交底分工(1)项目部除组织技术人员一起参加设计院对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外,还应将总体布置、计划、主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管理措施、工程任务和技术要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向各施工队进行交底。
2、交底主要内容有:图纸要求、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有关规定、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施工顺序、安全注意事项、环保注意事项、质量通病避免措施、工种间的配合、预埋件位置、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建筑物尺寸、标高、测量桩位及水准点等。
3、交底方法项目部对重点工程、关键部位及质量要求高的特殊工程,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技术交底,使交底工作和施工作业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书面形式采用填写“技术交底书”或“作业指导书”,发至班组,并办理交接签字手续。
七、工程开工报告1、实行工程开工报告制度。
加强本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坚持按计划、按施工组织设计、按监理程序施工;杜绝盲目蛮干、铺张浪费;节约开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开工报告的填报审批开工申请报告由项目部工程部按时填写,并按规定在申请开工日期之前上报。
未经批准不得开工,没有开工报告的工程不予验工。
八、质量样板认可制度施工前,需做样板经验收合格后正式施工。
九、施工现场技术管理1、施工现场实行挂牌制。
2、经常随工程进展核对设计文件,变更设计按相关调整文件及时办理。
3、隐蔽工程验收、质量评定及质量事故处理等,按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执行。
4、施工期间,所有技术方面要求及报告均以书面资料为准。
十、技术资料管理1、技术资料专人管理,并符合贯标的要求。
2、所有文件上报下发均应建立收发文登记,履行签字手续。
所有文件应编号存档、归类管理,便于查阅。
3、图纸管理图纸领取、分发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各部门收到新图后,应立即更换,在旧图上注明作废日期和依据;如系变更图,应补装在原图后面,与原图合并存放,并用彩笔在原图中标注清楚,以便施工中正确选用和编制竣工资料时采用。
4、资料管理施工内业资料,应随工程进展及时填写、签证,不许拖延和事后补办。
项目部应经常定期及不定期的督促检查,保证内业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
十一、测量管理1、项目部成立测量班子,对工程测量工作进行管理。
项目工程师组织专人进行复核。
2、桩橛的交接及复测接桩前充分熟悉图纸、资料。
有项目部组织测量人员,会同设计单位到工地办理桩的交接手续,双方按图表对桩位逐一点交,交接完毕,记录说明交接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等并会签。
3、施工复测开工前,应对主要桩橛采用两种方法或两人换手同精度复测,未经复测核准的桩不得交付施工4、资料复核各项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认真复核和检算。
所有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必须在现场记录清楚。
记录要真实、签署齐全。
5、仪器管理(1)测量仪器建立保管责任制,指定专人管。
(2)贵重、精密仪器应专人使用,以免损坏或降低精度。
(3)测量仪器定期标定。
仪器的精度、性能应定期保养、检修,未经鉴定的不得使用。
十二、施工技术总结及竣工文件编制1、本项目的技术总结工作,由总工程师组织和领导。
2、施工技术总结的分类及分工施工技术总结分为施工小结、工程总结、重点总结和专题技术总结四大类。
施工小结主管技术人员负责按工点在工程竣工后立即编写出来;工程总结根据各工程小结汇总编写;重点工程总结由项目部总工组织,参加施工的有关人员编写,工程竣工后验交前完成;专题技术总结由工程负责人或专业人员编写,工程项目竣工验交前完成编写任务。
3、编写要求编写总结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充分反映工程技术的成绩和经验,如实写出缺点和错误。
统计数字力求准确,并与竣工文件的内容相一致。
4、技术总结管理各分管工程师对施工技术总结,应认真加以整理、核对,按照总结的性质分类装订成册、编号登记归档,以便查阅。
各类总结均应写明撰写单位和主要撰写人员姓名、日期等。
5、竣工文件项目部总工程师将竣工文件编制工作作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职责范围。
负责竣工文件编制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质量管理制度一、技术交底制度坚持以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技术部门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要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对工长的技术交底,工长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
二、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建立合格材料供应商的档案,并从列入档案的供应商中采购材料。
对其采购的建筑材料、结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材料进场必须进行材料产品外观质量的检查验收和材质复核检验,同时要检查厂家或供应商提供的“质保书”、“准用证”(规定有要求的)、“检验报告”,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在工程上。
三、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操作要注意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艺的标准化操作,通过不断探索,积累必要的管理和操作经验,提高工序的操作水平、操作质量。
每个分项工程或工种,都要在开始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板,把标准实物化,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
四、施工挂牌制度主要工种在施工工程中要现场实行挂牌制,注明管理者、操作者、施工日期,并作相应的图文记录,作为重要的施工档案保存。
因现场不按规范、规程施工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过程三检制度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
自检要作文字记录,隐蔽工程要由工长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班组长做检查验收,并做出详细的文字记录。
自检合格后报现场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六、质量否决制度对不合格分项、子分部、分部和单位工程必须进行处理,对不合格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班组长的责任;不合格工程流入社会追究公司经理和项目经理的责任。
七、成品保护制度重视成品保护。
项目管理部成员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工序的交叉作业。
上下工序之间应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记录。
如下道工序的施工可能对上道工序的成品造成影响时,应征得下道工序操作人员的同意,并避免破坏和污染,否则,造成的损失由下道工序操作及管理人员负责。
八、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制度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即作为工程质量的记录,也作为工程量核算及操作人员考核的依据。
九、竣工服务承诺制度工程竣工后应在建筑物醒目位置镶嵌标牌,注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开竣工日期。
十、培训上岗制度项目部所有管理及操作人员经过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并持上岗证。
因无证指挥、无证操作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出现质量事故的,除追究责任者外,还要追究企业主管领导的责任。
十一、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检查制度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施工单位应立即向当地的质量监督机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事故现场抢险及保护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事故的等级逐级上报,同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按照调查程序的有关规定负责事故的调查及处理工作,对事故上报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实行安全生产常规检查制度1、公司每月组织一次检查2、项目部经理每半月进行一次检查3、班(组)应坚持每周安全活动日。
实行班前班后和自检互检相结合。
按施工季节、施工前,节假日前后组织安全检查,自然气候变化(恶劣气候)应随时检查。
4、安全检查时管生产的领导(技术负责人)亲自组织的,有领导干部、技术干部和工人参加的检查,其方法是,听取反应情况和检查实际效果相结合,传播先进经验和收集改进安全工作意见相结合,查思想、查制度、查隐患,查原因、查损失,对查出的问题,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
5、每次检查要按创“标准化管理合格工地”和“市文明工地标准”对“三宝、四口、五临边、脚手架、井架、施工用电、机械设备、防火安全、场荣场貌、生活卫生、安全管理资料和要害部位,以及施工集中或交叉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
6、严禁带小孩和穿高跟鞋、赤脚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酒后作业,对不听劝阻者,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经济制裁。
7、坚持每天检查“三宝“的使用情况,进入施工现场疑虑要戴安全帽,按规定系安全带、挂安全网,对违反规定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不挂安全网的要进行罚款。
8、要严格检查是否按施工程序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对违章、冒险作业应立即纠正,本人或迫使他人冒险作业造成安全事故,按情节轻重给予经济罚款,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9、注意职工的安全啊、健康。
对本单位食堂职工和特殊工种及有关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全体职工要适当进行健康普查。
二、安全生产教育制度1、新工人入场教育制度。
凡新招收的工人及分配来的实习、施工人员均需进行安全教育。
具体工作由安全负责人组织落实。
2、三级教育制度内容:(1)公司教育:①、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规范、规程等教育。
②、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及文件等教育。
③、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纪律教育。
④、本企业的安全形势和事故案例教育。
⑤、发生事故后的抢险、保护现场和及时报告的程序。
(2)项目部教育①、工地安全基本知识和安全生产制度、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
②、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高处作业、机械设备、电气安全基本知识。
③、防火、防毒、防尘、防爆及紧急情况安全防范自救。
④、防护用品、用具发放标准及使用的基本知识。
⑤、本工程施工特点及环境情况。
(3)、班组教育①、班组作业特点及安全操作规程;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及纪律。
②、爱护和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及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③、岗位易发生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
④、岗位的作业环境及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的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