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指导学案——人物的神态描写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指导学案——人物的神态描写

人物的神态描写要写好记叙文,除了确定好文章的主题、选择好文章的材料、处理好人物和事件之外,还必须要掌握两大具体的写作技巧,一是叙述的技巧;二是描写的技巧。

在描写技巧中,人物描写是掌握的重点。

从本讲开始,就针对动态人物描写的几个要素来讲讲人物描写的具体技巧。

人物动态描写(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是中小学写作训练的一个难点内容,也是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写人物除了写人物的语言还是语言,对于人物的其他几个描写几乎不沾笔墨。

要让记叙文的故事吸引人,打动读者,人物描写必须做到惟妙惟肖,如见真人。

读者读故事,仿佛在倾听人物的心声,仿佛看到了人物的立身行事、音容笑貌,仿佛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故事中,人物的描写受其所处的具体环境影响,应该是基本确定的。

也就是说,在一篇文章中,是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还是心理活动,应视具体的故事情景而定。

本讲主要讲解人物的神态描写的技巧。

一、人物神态的不同表现状态要全面透彻地掌握人物的神态描写,首先来看这几个与人物神态相关的词语,看它们分别体现了人物具体什么样的神态。

1、神态解读:面部表情,神色和姿态。

不仅是脸部状态,还伴随着身体姿态即动作的更进一步表现,具体写作时,要细心揣摩人物在具体环境下的表现。

如:神态恍惚、心神不定、神态自若等。

具体描写时,可以通过五官的状态并结合姿态来体现。

2、神情解读:神情是面部显露出来的表情,重点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

也就是说,神情是人物内心世界在脸部的表现形式。

在具体写作时,要先弄清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人物的具体处境,然后才能准确地判断人物的具体神情。

如:神采奕奕、眉飞色舞、目瞪口呆、大惊失色、面面相觑、垂头丧气、炯炯有神、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眄视指使、笑逐颜开、心平气和、呆若木鸡等3、神色解读:主要指神情面色,状态表情,是特殊环境下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反映,也可以说是人物的最本能的反应。

人物的神色受外界环境的瞬间变化影响比较大。

在具体写作时,要仔细观察当时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了解环境的具体变化,才能准确地把握神色的描写。

如:神色慌张、面容僵硬、脸色苍白、黯然伤神黯然失色等。

4、表情解读: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

表情是心里情绪的外部表现。

一般情况下,人的表情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

表情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复杂反应。

具体写作时,一定要仔细观察人物的面部状态,并注意结合具体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准确把握人物的表情。

人物的表情才能刻画得惟妙惟肖。

如:声色俱厉、油头滑脑、左顾右盼、死乞白赖、洋洋得意、心平气和、溢于言表、龇牙咧嘴、怒目横眉、其势汹汹、若有所思、嘻皮笑脸、正气凛然等。

总结:解读完以上几个与神态有关的词语之后发现,人物的神态描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观察和用心体会的过程。

要学好人物描写的具体技巧,必须弄清楚人物动态描写的四个要素(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动态人物描写四个要素中,心理活动起着关键作用,它支配着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

此外,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由什么来支配呢?它受场面和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社会处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二、人物神态描写的技巧要描写好人物的神态,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仔细观察人物表态观察是了解事物表象的一个重要方法。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一个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

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

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

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的:高兴时——嘴角上泛起一阵涟漪,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伤心时——鼻子两翼一掀一掀,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紧张时——不住地喘气,脸色灰白,双眉紧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愤怒时——竖起了眉毛,眼珠子瞪得像要弹出来似的。

发愣时——两眼直呆呆向前望去,木头一般地站在那里。

哭泣时——亮晶晶的泪珠在他是眼睛里滚动,然后,大大的、圆圆的、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滚下来,滴在嘴角上、胸膛上、地上。

... ...描写人物神态时,脸部哪些部位需要静观其变呢?头顶(冒烟、聪明绝顶)头发(长发、短发、卷发、光头、寸头、小平头、娃娃头、辫子、披肩发、染发等)额头(皱纹、脑门子、印堂,天庭饱满)眉毛(眉簇成黛、浓眉、眉如墨画、柳叶眉、一线眉、掉稍眉、八字眉、月牙眉等)眼睛(亮晶晶、水汪汪、塌陷、凸起、秋水明眸、秀眸惺忪、脉脉含情、剪水秋瞳、明眸善睐、睡眼惺忪、泪光点点、炯炯有神、鼠目寸光、丹凤眼,桃花眼,月牙眼等)睫毛(浓密的睫毛在面颊上投下两道扇形的阴影、长长的睫毛仿佛蝴蝶扑扇的翅膀、长长的睫毛犹如低垂着的羽毛等)眼珠(黑珍珠、黑葡萄、算盘珠儿、黑樱桃等)眼皮(红肿、耷拉、低垂、松弛等)眼袋(大大的、深深的、鼓鼓的、厚重的、松弛的、下垂的等)鱼尾纹(浅浅地、深深的、眼角挤出几丝、画上去的等)鼻子(高耸的、挺拔的、灵敏的、精致的、秀美的等)鼻梁(像竖放的木板平平的、形成一道完美的弧线、绵延起伏的小山、塌鼻梁等)鼻孔(鼻孔朝天像两架高射炮炮口、婉如两个深邃的小洞等)鼻尖(鹰钩鼻、酒糟鼻等)胡须(山羊胡、八字胡、络腮胡、仁丹胡、连鬓胡、一字胡、乱蓬蓬的、宛如杂草等)嘴巴(血盆大口、樱桃小口、嘴小唇薄、棱角分明、绯红小嘴等)嘴唇(红润、青紫、唇若丹霞、唇似涂朱、唇似绽桃、唇似樱红、唇若涂脂、唇红如血、唇若桃瓣等)牙齿(洁白、整齐、匀整、饱满、洁净、密密、焦黄、稀疏、雪白、鼠牙、犬牙等)耳朵(像风帆、像蒲扇、招风耳、像树叶子、老鼠耳、顺风耳等)耳垂(硕大、肥厚等)脸(慈祥、羞红、面孔、灰白、清瘦、憔悴、俏丽、端庄、秀丽、白净、红润、苍白、文静等)脸蛋、脸形(圆圆的、国字脸、长方脸、瓜子脸、苹果脸、苦瓜脸、鹅蛋脸等)酒窝(甜甜的酒窝、醉人的小酒窝、迷人的小酒窝等)下巴(尖尖的、像个白莲花瓣、下巴颏高高地翘起、下巴很宽很长像一只干瘪的梨等)观察具体,才能描写细致,要准确地描写出人物的神态,必须认真琢磨脸部的每一个细节之处。

举例:老师正在上课,有人捣乱,老师发火了,该如何描写此时老师的神态?范文:⑴、老师额上的青筋突突地暴跳,整张脸憋成了酱色。

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阿华,那目光就想要把他这个人看穿。

教室里异常得安静,静得让人透不过起来。

大家意识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点拨:小作者的观察很仔细,不仅描写出了脸色、眼神,就连脸上的青筋暴起也看得这么仔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人物生气时的神态。

让人看了,感觉“不寒而栗”,达到了“静”和“恐怖”的描写效果。

⑵、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于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

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

点拨:每个人生气时的神态是不一样的,这个小作者自上而下,对脸部器官都做了非常入神的描写,一张活脱脱生气的脸印在了读者脑海里。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作者描写脸部神态时动中有静。

在直接描写脸部神态的同时,还使用的了间接描写办法,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面部僵硬的表情传神地刻画了出来。

这一技巧值得琢磨和学习。

⑶、老师的脸上突然烧起一团火,通红通红的。

刚才还半闭半开的眼睛,睁得圆圆的,喷出两束光,灼得人浑身发烫。

点拨:本片断中,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脸色和眼睛做了刻画和描写,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生气时的神态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作者间接描写的应用非常到位,如:描写脸色时,用“烧起一团火”表现出了生气的程度,描写眼睛时用“喷出两束光,灼得人浑身发烫”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眼神的“火辣”,也感受到他心中迸发的怒火。

总结:在描写人物神态时,一定要仔细观察,要做到“百人百态”,不可千篇一律。

平常作文习作训练是要有意识地针对性练习,才能掌握这一技巧。

就本例子而言,三个例子都非常精炼,没有一点儿雷同和累赘之感,这一点一定要切记!二)要用心琢磨人物心理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

”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心理活动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人物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

要琢磨一个人内心想什么,就需要“察言观色”。

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一个人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一个人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一个人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

要描写好人物的神态,就必须设身处地的用心琢磨人物在特殊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举例:在全校英语比赛中,“小林黛玉”获得第一名。

英语课上,老师让他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此时如何描写她的神态?⑴、走到讲台上,刚准备说话,全班爆出来雷鸣般的掌声。

顿时,“小林黛玉”的脸儿红得像熟透了的山柿子,忙低下头去,不敢再看我们一眼。

点拨: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很巧妙地描写出了此时“小林黛玉”害羞的神态。

透过她脸上的神态,我们仿佛也感受到了她羞涩的内心活动。

在神态描写时,要时刻考虑到人物的心理活动!⑵、别看“小林黛玉”成绩全班第一,她可胆小了。

刚说了半句话,她的脸就煞白了,仿佛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儿似的。

点拨:在作者描写的本片断中,人物脸部神态体现的是人物内心的紧张、害怕之态。

由此可见,动态人物描写的几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在描写人物的某一方面时,一定要考虑到其他要素的影响,尤其是心理活动对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影响。

⑶、“小林黛玉”是个不经夸的人,老师这么一表扬,她脸红得简直像墙上贴的对联纸。

点拨:此小片段是人物不好意思的内心活动体现在脸部的神态。

只有充分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仔细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才可以把握此时此刻人物的最真实的反应。

总结:由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人物的神态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人物心理活动的反应。

人物描写一定要符合此时此刻人物所处的状态。

要像演员琢磨角色一样,认真体会此时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在写作时,要抓住眉毛、眼睛、脸部肌肉、嘴巴、鼻子、脸色、皱纹、耳朵等的具体变化,人物的神态描写才会出神入化。

三)要充分考虑周围场景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场景中,人物的表现要与周围的场景合拍,不能格格不入,否则人物的描写就会不合情、不合理、不合规。

周围场景的变化,会对人物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人物的神态描写时,必须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具体变化。

举例:看着儿子拿回来的奖状,如何描写父亲激动而又专注的神态?⑴、走到儿子跟前,父亲接过奖状,那手明显有些颤抖。

父亲的眼珠像生了锈的锁心,再也转不动了。

点拨:想象生动的比喻传神地描写出了此时此刻父亲的神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