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专业理论综合国际贸易》试卷 ( A )(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择题(25×2=50分)1,关于过境贸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商品从甲国经过乙国向丙国输送,对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B、过境贸易分为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两种C、在过境贸易中,货物的所有权发生转移D、有些内陆国家同非邻国的贸易,其货物必须通过第三国过境2,关于转口贸易,说法错误的是()。
A、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B、货物必须经过第三国运输C、有第三国贸易商参与D、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3,从根本上说,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
A、有剩余产品可供交换B、国家的出现C、国际市场的形成D、社会分工的扩大4,近年来,到国外旅游的中国游客越来愈多,这属于()。
A、过境贸易B、水平贸易C、专门贸易D、无形贸易5,以2010年为基准年,某国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到了2011年,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了3%,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了5%,对此,该国()。
A、应加大出口,出口越多交换越有利B、贸易条件没有发生改变C、出口越多收入反而减少,政府应采取措施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D、处于出口国地位6,衡量一国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是()。
A、对外贸易量B、贸易差额C、净出口D、外贸依存度7,下列不属于超保护贸易政策特点的是()。
A、保护的阶段性B、保护目的变了C、保护的对象扩大了D、保护的措施多样化8,李斯特认为()。
A、只有处于农工商时期的国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B、一切商品输入都会减少货币,而减少货币对国家有害C、国家应当对经济实行干预D、对本国幼稚工业的保护时间以10年为最高期限9,《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一书的作者提出了()。
A、货币差额论B、贸易差额论C、对外贸易乘数理论D、贸易条件恶化论10,根据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构成中心体系的是()。
A、工业制成品B、初级产品C、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11,关于亚当斯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他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重要条件之一B、他的主要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C、他认为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一种适宜的国际分工体系才能建立起来D、他是国际分工理论的创始者12,关于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美国是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B、主要是通过GA TT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C、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D、代表了自由竞争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13,在资源投入量相同的条件下,生产一单位A产品甲国需要8个劳动日,乙国需要9个劳动日;生产一单位B产品甲国需要10个劳动日,乙国需要15个劳动日,则()。
A、乙生产A占绝对优势B、乙生产B占绝对优势C、甲生产A占绝对优势D、甲生产B占比较优势14,如果甲国生产一单位大豆需要7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钢材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乙国生产一单位大豆需要11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钢材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
根据比—1 ——2 —较成本理论()。
A、甲国应进口大豆和钢材B、甲国应生产并出口大豆,乙国应生产并出口钢材C、甲国应生产并出口钢材,乙国应生产并出口大豆D、乙国应进口大豆和钢材15,中国甲公司从乌拉圭进口葡萄酒,中国海关向甲公司征收关税。
关于本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税收主体是葡萄酒,税收客体是甲公司B、海关向甲公司征收关税,增强了该批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C、缴纳关税是甲公司而非消费者,所以关税是一种直接税D、中国海关向甲公司征收的关税是进口税16,国家事先规定一个征税比例,或征税数额征税,纳税双方必须共同遵守执行,不得随意变化或减负,这说明关税具有。
A、间接性B、强制性C、无偿性D、预定性17,日本甲公司从美国进口大豆,向本国海关缴纳关税。
在此,关税的税收主体()。
A、甲公司B、大豆C、海关D、消费者18,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关税可以分为若干种。
其中,普遍优惠制是()。
A、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低税或免税待遇B、对与该国签订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C、西方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低税待遇D、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19,在一定时期内,对某项受惠产品的关税优惠进口限额做出预先规定,超过限额则恢复征收最惠国税。
这是普惠制给惠国保护措施中的()。
A、免责条款B、预定限额C、竞争需要标准D、毕业条款20,某国规定,2011年从加拿大进口大豆10万吨,超过限额禁止进口,这属于()。
A、直接的非关税壁垒B、间接的非关税壁垒C、关税措施D、最低限价制21,进口国贸易当局经过对进口商的申请进行逐笔审查后方可放行,并明确指定进口国别或地区,这种进口许可证是()。
A、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B、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C、公开一般许可证D、特种许可证22,有些国家利用商品分类,往往故意把某些进口商品归在较高税率的税目中征收高关税,以此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这种措施属于()。
A、技术性贸易壁垒B、进口商品征税分类C、进口押金制D、国内税23,花艺陶瓷厂生产的陶瓷制品因为含铅量超标而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在此,美国采取的限制进口措施属于()。
A、技术标准B、卫生检疫标准C、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D、进出口国家垄断24、关于外汇管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限制进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B、采用混合性外汇管制能更有效控制外汇,限制商品进口C、未来会从宽松管理向严格管制发展D、成本性外汇管制可以影响商品的出口25、某国规定2008年从希腊进口橄榄油不得超过1万吨,这种措施是()A、全球配额B、国别配额C、关税配额D、“自动”出口配额制二、计算题(3×5=20分)1,某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000亿美元,当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2%,出口总额为3680亿美元,计算该国2009年的贸易差额。
2,已知某国以2006年为基准年,其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到2007年,出口商品价格上涨8%,进口价格下降4%,计算该国2007年的国际贸易条件,并分析该国对外贸易状况。
3,甲国A公司进口衬衣10000件,每件15美元,该国对衬衣的进口征收从价税,税率为5%,后来由于衬衣的价格下降,改征从量税,税率为每件0.8美元,此举使A公司的进口成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 ——4 —三、简答题(3×5=15分)1、李斯特认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处于哪个阶段时需要采取保护政策?他提出的保护对象的条件是什么?2、关税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也是管理社会经济和国民生活的一种手段。
关税是通过哪个机构征收的?请说出关税的特点。
3、复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各国实行的复汇率制不同,但主要原则大致相似。
请说出各国实行复汇率制所遵循的主要原则。
四、综合分析题(2×10=20分)1,长期以来,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主脉一直为美国投资-中国制造。
举个简答的例子:假定美国生产一双耐克鞋的成本20美元,转移到中国生产,其离岸成本价格仅为4美元。
中国赚取的只不过是员工的薪水和企业上缴的税金,企业获得的利润仅为0.4美元。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种局面有所改观。
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最大的是美国。
人民币升值导致美国消费者必须以更高的价格才能买到中国商品,而以人民币衡量的美国商品则十分便宜。
很多美国出口商利用这个机会积极扩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
这样一种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优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普雷维什提出的“中心-外围论”,将世界分为中心体系和外围体系。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根据这一理论,美国处于那种体系?(3分)(2)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最大的就是美国。
美国采取的事哪种鼓励出口的措施?该措施生效的条件是什么?(5分)(3)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分类,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属于哪种类型的国际贸易?(2分)2,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国家为了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往往会给予出口厂商一定的优惠待遇。
2011年下半年,大连海丰公司从甲国A公司进口了一批手表,甲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给予A公司每块手表美元的补贴。
我国海关除了按该批手表的总价向海丰公司征收18%正常关税意外,又额外征收了反补贴税。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本案例中,关税的税收主体是谁?(1分)(2)按照征税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分类,我国海关向海丰公司征收的18%的关税属于哪一种?这种关税有何特点?(4分)(3)出口补贴的方式有哪几种?甲国政府给予A公司的补贴属于哪一种?(3分)(4)我国征收反补贴税的目的是什么?(2分)—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