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丰碑”含义,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能抓住描写军长和军需处长的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体会表达的情感及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品读描写军长和军需处长的词句,体会表达的情感及揣摩写作方法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课文中“丰碑”的含义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曾经有无数个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今天,让我们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年代,一起聆听长征途中又一个感人的革命故事。
齐读课题:丰碑。
(学生书空碑字的写法:先写一个石,再写一个白字,然后的一撇,然后再写一个十字。
)通过这个字的偏旁我们知道他是作石头做的。
那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碑呢?(生回答)
2、破题:
师:丰碑是什么意思?(丰字典中的解释有:姓,丰富,多,大的意思,这个词什么意思呢?)(课件: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功绩)
师:请同学们先回顾一个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的丰碑?)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本文写了什么)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最让你感动的是谁?
3、找到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轻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课件:活动一、认真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及外貌的句子,并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您在旁边批注等一下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汇报:
三、重点品读感悟精神
(一)走进军需处长,感受他的品质
师:作为一个管理整个部队物资的人,他可以第一个给自己穿上棉衣,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严寒中被活活地冻僵了。
孩子们,请你们在脑海中想象军需处长被冻僵的情景。
(1)生抓住“镇定、安详”谈感受。
师:他镇定、安详的神态是什么样子?请大家在文中找到具体描写的句子读一读。
师:一个人被活活冻死是多么痛苦的事,可他临死前为什么是这样镇定和安详的神态呢?
请你转换角色地想一想,如果你就是那位在严寒中被冻僵的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你心里在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世界
,感受他的舍己为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品质。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我不禁对这位军需处长产生了敬佩之情。
这一段中还有哪写词语让你感动?
生汇报:
(2)生抓住“单薄破旧”“贴”“紧紧地”等词语进行体会。
师:衣服居然和身体冻在了一起,当时云中山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在文中找到。
课件:
师:你能试着读出当时恶劣的环境吗?(生试读)
师:就是在这样极度恶劣的环境下,军需处长仅仅穿了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大雪打在他薄薄的衣服上,衣服被打湿了,在严寒中,和身体冻在了一起,紧紧地“贴”在了他的身上。
小结:
师: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学生总结:舍己为人、对工作负责、尽职尽责……
师:让我们再次朗读,把这感人至深的一幕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课件:
(二)走进将车,感受他情感的变化。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将军的表现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课件:出示活动二:画出描写将军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将军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将军的情感变化批注在相应的句子旁。
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1、第一步:自主圈画
2、第二步:批画交流。
全班交流军长的情感变化:
课件出示:
1)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愣.”很惊讶、吃惊
有人会冻死。
2)军长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通过抓:“严峻”“抽动”“吼道”“!”等处体会军长很生气以及对战友的关心。
3)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通过比喻句体会军长发怒.了。
4)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这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体会军长对军需处长的敬.佩。
3、第三步:比较两次“愣”的不同之处。
课件出示:
第一次:时间短,没有想到会有战士被冻死,很吃惊。
第二次:时间长,完全出乎军长的意料,没想到牺牲的人就是军需处长。
师:(读一读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时此刻他心里无比的——无比的——无比的——他的眼睛湿润了,将自己的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志高无尚的军礼,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师引读)
引导学生体会军长对军需处长的敬佩之情。
……
师:是啊,正是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深深地震撼了将军,所以,他愣住了,学生接读11自然段……
4、第四步,情感升华。
师:也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我们对这位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英雄表达敬佩之情吧!
四、深化“丰碑”内涵,体会写法
1、教师引读:课件出示此时,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
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解决课前提问:为什么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晶莹”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说雪冻死结后,本身光亮而透明:另一方而,它又喻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a.从形象上说:军需处长在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让我们对着冰雪中的军需处长轻呼一声“丰碑”;
b.从精神上说:他那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更是大家心中的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对着心中的军需处长高声地呼喊一声“丰碑”.)
2、正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影响着和鼓舞着战士们继续向前挺进, A、“那声音”指的是什么?(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B、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引导:那声音表面上看是战士们的脚步声,其实是战士们怎样的心情和信念的体现?——他们既为军需处的牺牲而悲痛,又为军需处长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所鼓舞,他们再也不会为严寒所畏惧,再也不会为死亡而害怕,他们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C、“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什么句?(反问句)请改成陈述句。
理解:将军从战士们的表现中,看出了这支队伍的良好素质,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所以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D、齐读最后一句话,读出必胜的信念。
课件出示
(2)你能把它变成肯定句吗?指导朗读,读出更肯定的语气。
(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
)
(3
)教师引读:之前军长还在思索着——
课件出示
而
此时却又这样坚定: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这是为什么?在这支队伍中有千千万万个像军需处长一样舍己为人的同志,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课件:课题“丰碑”,指的是军需处长,但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将军呢?
(1)通过对军长的侧面描写,来衬托出军需处长精神的伟大。
(2)知识总结:对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称为正面描写;为突出主要人物而对次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称为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3)回忆: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运用了侧面描写?
我们学过的《军神》,重墨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是为了衬托刘伯承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
师总结: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需要,仿照这样的写法,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起来。
五、当堂达标拓展提高
1、学到这,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军需处长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铸造了这座晶莹的丰碑下面让我们把想说的话化作一首小诗,以示我们的怀念:(课件)
结束语:
是的!正是有了这千千万万座丰碑,才有了我们今天这和平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把这一座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最后让我们所有少先队员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敬队礼)(课件出示丰碑图片)
板书:
丰碑
军需处长舍己为人
《丰碑》教学反思
新林二小王瑛娜
上《丰碑》之前,通过利用多媒体(录像、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穿越时空,近距离接触、感受“长征”。
毕竟,因年代久远,长征的历史背景还是让一些学生感到陌生。
比如,本文所描写的残酷的自然环境背景,如果有动感画面,学生就能很快获得感性的认识。
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学路非常简单明了:找出重点词句——朗读——想象、理解、表达——体会人物品质——感情朗读。
要求学生画出重点词语,结合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重点理解四个“可能”。
想象红军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再谈谈将军的心情。
环节二:以“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个问题突破全文,再抓两条主线:从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动作、神态、衣着中,感悟他可贵的献身精神;从将军的情感变化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大部分学生在默读中纷纷找到了“一动不动、镇定、安详、单薄破旧、紧贴”和“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语,并凭借这些有血有肉的词语去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指导重点段落.词句的朗读不到位,孩子没有让语言文字和自我的情感交融共生,如此感人的文章并没有让他们入情、动情。
另外,如果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正面写作与侧面写作相结合)对学生今后的习作会有帮助。
通过这一节课,我深刻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老师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