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器生产工艺流程管控_图文

控制器生产工艺流程管控_图文

2、电解电容的耐压、耐温达不到要求时, 会在行驶过程中有鼓包、爆炸现象 ,容 值不足会导致力气较小。
20
来料检验
二、电解&CBB电容检验
测试目的:主要是分析同一批电容参数上的 一致性和可靠性。 测试仪器:LCR数字电桥、温箱、耐压仪。 测试项目:耐压、容量、温度以及损耗角等 要求。
21
案例分析
1、返修控制器的线束绝缘皮熔化、铜丝烧黑(绝 缘皮耐温不够、线束偏细)
31
前期准备
线束生产
1、线束选择:参照材料检验标准执行。 2、切剥线:各种线束的长度要应先测量好,或者对比样 品以及PCB板测量,保证控制器挡板外的引线长度要一致。 在剥线时注意线束剥头的长度, 插在PCB板上的一端长度为6-8 mm,端子一端的长度为4-5mm, 可以根据情况调整。
(自动切剥线机)
2019矽成新品推广/企业管理交流会
质量分析与生产工艺流程管控
2019.1
1
主要内容
一、环境管理
1、静电防护 2、漏电防护 3、生产中的产品防护
二、来料检验
1、MOS管检验(开启电压,耐压,跨导,内阻)
2
主要内容
2、电解&CBB电容检验(耐压、容量、温度以及损 耗角) 3、线束、接插件选择(尺寸、材质、外观) 4、焊锡材料及其它(锡条锡丝、助焊剂、亚胺膜、 绝缘粒等)
32
前期准备
3、捻线加锡:剥好的线需要手工或者机器把两头的线捻好 然后要把插在控制器PCB板上的一头沾锡处理。注意捻线的时 候不要让铜线乱掉,防止在浸锡后有毛刺否则在插线时可能 会有铜丝分叉,导致连锡等一系列问题,且很难发现。
自 动 捻 线 机
33
前期准备
4、端子装配:在使用端子压着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操作,工人在使用前一定要经过相关的培训,一定不要 用手直接放在端子压着机的下方。
端子拉力太大,易将铜丝压断,造成有效面积减小,大 电流工作容易烧断线。这种情况在出厂检验时难于发现。
35
前期准备
MOS管装配
使用模具提高生产效率,导热硅脂需要涂抹两面,且涂抹均匀。导热硅 脂的作用一个是有助于散热,一个是使MOS管、亚胺膜、铝条紧密贴 合,填补三者之间因为做工问题出现的空隙,也有助于防止漏电击坏 MOS管。
2、生产线上有时发现用烙铁焊接过三极管后,三极 管的参数就异常了( 烙铁漏电 )
3、有客户烙铁不接地线的情况下,换芯片经常刚换 完就又坏了,接好之后明显好很多( 烙铁漏电 )
4、有客户使用双模方案的板子,出现学习线学习有 时候能学习有时候不能学习的问题( 电源漏电 )
10
环境管理
控制器生产过程中的漏电保护
7、零功耗控制器变压器坏的很多,导致芯片也被击 穿了。(变压器质量不好)
8、有客户出现了控制器限流偏差较大的问题,更换 康铜后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康铜的材质有差异)
26
来料检验
五、焊锡材料及其他
检验项目 检验 内容
检验方法及要求
检验 工具
外观检验 尺寸检验
试验
1. 包装 色泽 2.
外观 3.
目视检查,来料应包装完好无破损,标识清晰。包装上应明确标识锡丝或锡条的
用游标卡尺测量锡丝直径应符合要求。
锡丝:将恒温烙铁的温度调节到指定的温度(含铅锡丝:245±10℃,无铅锡丝: 270±10℃),待恒温烙铁达到指定温度时,锡丝应能熔化,锡丝熔融时无大量 烟雾产生。 试焊接:焊点应光滑,有光泽。无假焊,虚焊现象。 锡条:将锡炉温度调节到235±5℃,当达到指定温度时,锡条应熔化。熔化后的 熔汤应有光泽,无杂质。
39
装配工艺
插件
操作时对照当前版本的插件图,按照图示标准进行插件。 注意有极性元器件的极性、元器件的耐压。
40
插 件 公司设计的浸焊架
装配工艺
41
案例分析
1、透锡慢、炸锡、锡珠/锡渣多 2、车子走走停停、转把/刹车失效等问题 3、贴片元器件上残留物很多,返修回来的
多严重腐蚀 4、锡炉温度偏高、 PCB板弯曲
有发现问题,装在三轮车上,车子起不来
38
案例分析
5、处理客户72V控制器充满电不走的问题,原 因是使用的是ST75NF75的管子,耐压不够, 换成4410的管子就可以了(插件的MOS管耐 压不够)
6、扣铜条,方向扣的不对,致使跟旁边的二 极管接触,控制器不工作
7、线束绝缘皮在浸焊后会软化(插线时注意 线束的张力问题)
12
案例分析
1、出现走走停停的问题(发现是下桥右边的80 50三极管裂了,查出来是在生产过程中受到 挤压撞击,出现轻微裂痕)
2、控制器出了锡炉都扔到一个大箱子中、切脚 机下面放一个箱子切好的都掉进箱子里或者 扔到分类好的几个箱子中等等(堆放/扔/摔 导致PCB板上的贴片电容/电阻掉落、破裂, 铜皮被划断,有锡渣锡珠等等)
6
案例分析
1、生产线上新生产的控制器转动有异响(相线缺 相、MOS管软损伤 )
2、生产线上新生产的控制器不转(灯闪4下/5下、 三极管软损伤)
3、装壳前第一道调试5V电源短路(芯片击穿) 4、处理客户生产线上总是烧芯片的问题,结果是
防静电环旧的原因,防静电的效果不好,更换成 新的就好了
7
环境管理
13
环境管理
产品防护
1)MOS管装好铝条后的产品摆放 2)PCB板在装接插件前不要直接堆/插放在泡沫盒中,移动时严禁挤压、
推拉、扔和摔等动作 3)浸焊/波峰焊后的控制器要进行冷却并单个放置 4)切脚后的控制器最好单层放置,如需叠压,需在每层间加防静电介质
隔开 5)补焊与检查后的控制器要求单层放置,如需叠压,需在每层间加防静
2、返修控制器电机有异响、缺相(金属端子与线 束之间未冲压好)
3、返修控制器工作有时候正常、有时候不正常 (金属端子氧化、接触不良)
22
来料检验
三、线束、接插件选择
线束标准:必须使用国标线,电机/电源线建议使用高温阻燃线 ,其耐 温要求≥120℃。 尺寸要求: 电流(14A--18A)通过线束采用截面积≥1.5mm²的线束。 电流(18A--25A)通过线束采用截面积≥2.0mm²的线束。 电流(25A--35A)通过线束采用截面积≥2.5mm²的线束。 电流(35A以上)通过线束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截面积≥3mm²的 线束。 转把/刹车线、功能类用线使用截面积为0.3-0.5 mm²的线束。
2、MOS管耐压不足,导致电动车自动报警、 MOS管损坏等等问题。
18
来料检验
一、MOS管检验
测试目的:主要是分析同一批MOS管参数上 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测试仪器:场效应管测试仪 测试项目:MOS管的开启电压、耐压、内阻 和跨导。
19
案例分析
1、今年有多个品牌的电容出现有几个批次 的质量问题:极性标反、漏电、容值不足 等等。
电门锁线采用截面积≥ 0.8mm²的线束。
23
来料检验
三、线束、接插件选择
线束测试: 1.用游标卡尺对线束的截面积进行测试 2.温度老化测试
金属端子件的选用: 磷铜、镀锡磷铜
金属端子塑料件要求: ABS工程塑料
24
案例分析
1、亚胺膜绝缘效果不好、易漏电(亚胺膜厚度太薄) 2、锡炉温度高、其中锡易氧化(锡条纯度抗氧化性) 3、控制器持续高温状态下,铝壳漏电严重、MOS管易
静电防护
①多数电子元器件是静电敏感 器件
②静 电 造 成 巨 大 的 经 济 损 失 (200多亿美元)
③静电危害具有隐蔽性、潜在 性、积累性、随机性、复杂 性
8
环境管理
• ESD静电腕带测试仪(每天上、下午上班时都要测试) • 绿灯亮合格.
9
案例分析
1、生产线上新的MOS管固定到铝条上后,用指针万用 表测试时,发现MOS管参数变小或者击穿了( 电动 螺丝刀漏电 )
三、生产流程
3
主要内容
四、老化测试
1、控制器失效率的分布规律 2、失效率曲线图 3、控制器老化的重要性
五、产品追溯体系
1、目前存在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方法
4
主要内容
3、如何建立产品追溯体系 4、建立产品追溯体系的意义
六、同行对比 七、未来工艺展望
5
案例分析
上图为芯片进行化学树脂部分开封后,使用金属显微镜对芯片 表面观察的结果;原因判定为过电流/过电压-EOS造成芯片引 脚保护电路破坏,导致芯片异常失效;
含锡量。如果是无铅锡丝或锡条,包装上应有“不含铅”的标识。
目视检查,锡丝应光滑,有光泽。无氧化,发黑现象。免清洗锡丝剪断锡丝后检 查其横切面应为中空,中间有松香助焊剂。 表面不可有油污、水渍及其它脏物。由运输材料引起而且能够被空气吹走的灰尘 是可被接收的。
样品 目视
外形 1.
尺寸 1.
可用性 试验 2. 3.
(半自动端子压着机)
(操作)
34
前期准备
5、线束端子拉力:
3kg≤ 0.3mm²≤5kg; 8kg≤ 0.8mm²≤10kg; 16kg≤ 2.0mm²≤19kg;
注意:
5kg≤ 12kg≤ 19kg≤
0.5mm² ≤8kg; 1.5mm² ≤16kg; 2.5mm² ≤21kg;
端子拉力太小,装上整车后,时间一长线氧化后接触电 阻增大,大电流情况下会发热,烧毁线束;
③ 预热可缩短焊接时间,用较短的时间达到较好的焊接效果,避免长时 间焊接造成贴片元器件漂移或过热损伤等情况。
预热方法
常见的预热方法有三种:①石英发热管;②发热丝/发热棒;③浴霸。
44
焊接工艺
预热设备
36
前期准备
产品存放:
① 存放在防静电周转箱内; ② MOS管不应叠放,防止管脚弯曲或折断; ③ 存放在干燥的环境,避免管脚受潮氧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