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生态旅游概述

1生态旅游概述


(6)限量旅游 化,粪便处理机械化。沟内仅保留一个餐厅,供游人午餐,有效地控制和治
理污染源。
讨论
4、九寨沟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性 质 旅游地 一种旅游方式 一种生态化的旅游活动(食住行游购娱) 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生态区域 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
对 象 :当地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与历史知识
目 的
参考书目:
生态旅游 韦弗(澳) 南开大学出版社
生态旅游 芬内尔(加) 旅游教育出版社
生态旅游政策与规划 芬内尔(加)等 南开大学出版社
生态旅游案例研究 巴克利(澳) 南开大学出版社

生态旅游 杨桂华(云南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桂华博士 (Dr.Guihua Yang), 女,1957年生于云南,教授、博士 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1年),中国人事部“百千万 人才工程”人选者(2000年),云 南省旅游经济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1998年)。现任云南大学工商管 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系主 任,旅游管理硕士硕士生导师、博 士生导师。兼任国际生态学会中国 分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生态旅游 专业委员会理事、云南省地理学会 常务理事,云南省生态学会理事, 云南旅游学会理事、中科院生态学 特聘博士导师、云南大学生态学硕 士导师。
课程教学内容
生态旅游的概述 生态旅游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的功能与模式
目录
生态旅游的环境伦理观
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 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 生态旅游的产品设计 生态旅游的市场机制 生态旅游业及其发展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 生态旅游的特征与类型
本章讨论 内容
生态旅游的原则与标准
生态旅游的作用与影响
生态旅游与相关旅游的关系
LOGO
生态旅游
江汉大学商学院旅游系
二00九年二月

指定教材:
生态旅游 田里(云南大学)等 南开大学出版社 田卫民博士(Dr.WeiMing tian),又名田里,云南大学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院长,教育部工商管理专 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 方向:旅游经济管理。
观看视频 并思考
2、九寨沟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自然的生态景观特色: 集翠海、叠瀑、彩林、雪峰等于一体 吃:沟内具民族特色的自助餐 住:沟外民族特色宾馆或民居 游客的食宿行游购娱:行:网上预订车票、门票、酒店 游:乘观光车或步行游美丽景观 购: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和土特产 娱:体验民俗风情(服装、歌舞等) 景区生态环境及保护:环境质量俱佳、环保设施齐全(如
(3)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性——尊重他们应有的权 力,改善其生活水平;
(4)具有生态环境的教育功能——提高甚至改变游 客的环境观和生活方式。 (5)尽量满足旅游者——了解、认识、欣赏、体验、 研究自然和文化的需求。
问题: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意识
与责任的旅游方式,其责任人应该是谁?
Title in 当地居民 here Title in 开发商 here
形式上
体验上 思想上
三、生态旅游的类型
1、Lindberg(1991)
中坚型生态旅游
热衷型生态旅游
主流型生态旅游
随意型生态旅游
2、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管理局
根据资源开发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强度不同, 采用0~5级的6级分类系统。
3、Orams(1995)
分为:积极主动型和消极被动型两种
4、Laura Lawton(2000)和 David Weaver
阅读与思考: (1)阅读:每人随机阅读10条定义 (2)思考:生态旅游的本质与内涵
1、生态旅游概念
生态旅游概念一: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人谢贝洛斯.拉 斯卡瑞——
“生态旅游”是1983年由他首次在文章使用这一 概念的。他指出,“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因 此,自然景物不能受到损害”。 强调“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 游客在欣赏和游赏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 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享受和考察旖旎的风光 和野生动植物。”
我国生态旅游学者张建萍在所撰写的《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 一书中将上述原则进行了细化:
1、小规模。人为操作因素、人工设施愈少愈好。 2、重质不重量。游客人数宜少不宜多,且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3、局部开放与管制。 4、联结并保护当地文化与环境。 5、科学的监测。 6、准许行为与可接受程度的制度。 7、借助旅游规划与管理技术,辅助保护区的经营管理。 8、保护第一原则。 9、“双赢”策略。 10、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包括自然环境、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区域。 11、教育的观念。 12、应促进旅游经营者对自然和文化环境负责并为之行动的精神及伦理 13、应为旅游资源、当地社区、行业提供长期的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 保护性的、科学的、社会的、文化的或经济的。 14、使用者付费的观念。
讨论
(一)案例分析
*九寨沟“生态旅游”模式*
1、 九寨沟简介
九寨沟——拥有三项国际桂冠的生态旅游极品 胜地,世界上最壮丽、最神奇的生态旅游景区,被誉 为——“世界第一景”、“神奇的绿宝石”、“童话 世界”、“人间仙境”。
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 藏族自治州九寨沟县中南部。 距成都400多公里,景区由 三条总长80公里的沟谷构成 (成“Y”型),因沟内原 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
生态旅游概念五: 卢云亭——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系教授,多年来, 他一直从事旅游地学和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的理论研究和 实践工作,并指导旅游地理专业研究生。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 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 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目的)而 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一 种专项性的自然旅游形式。
环保观光车、环保厕所、吸烟区等)
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参与景区各项旅游服务、出租民 族服装、出售民族旅游商品等
分析
3、九寨沟生态旅游的开发理念
——坚持保护与开发“双赢”,实现生态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建立了园林防火监控系统,制定了森林防火扑救预警方案,成立了防 火指挥部、专职消防队、巡山队、义务灭火防火保护站;投入巨资配置消防 (1)坚持绝色建筑 —— 关闭沟内所有宾馆,在景区外规划建设了“九寨沟民俗文化村”(晚上娱 设施设备,坚持对居民进行护林防火救火教育,坚持对游人进行“入沟须知” 乐活动),实施游客“沟内游、沟外住”;每年拨专款 800多万元作为景区居民 ( 2 )开辟绿色通道 宣传(如沟内不许吸烟,违反者罚款 200元以上)等一系列措施的深入落实, ——浓郁的藏羌民族建筑特色。且在造型和体量上,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 的生活保障,人均不低于 600元/月,同时还安排了600多名居民从事保护、环 使九寨沟创造了 25年无森林火灾的佳绩,至今还保持着 63.5%的森林覆盖率 ——从2001年7月后,九寨沟在全国率先实施“限量旅游”策略。根据规划科 (3)强化排污治污 还建设了沟内游客转换中心和入沟处的生态广场。 卫和经营服务工作,实现了居民由农牧型向旅游环保经营服务型角色转换, 与—— 85.5% 的植被覆盖率。 开通了以石油液化气为燃料的绿色观光车,并实行统一循环载客游览 学测算,九寨沟的最大容量为12 000人/日。九寨沟坚决按此环境容量指标, (此举走在国际前列)。同时景区60多公里道路上,铺设了“黑色化”柏油路 妥善地处理了“保景”与“富民”的关系,落实了社区居民参与生态管理的可持 (4)护林防火放在首位 ——率先在景区内引进 “智能型全自动免水冲环保型生态厕所” ,采用电子 “九寨归来不看水” —— 真正体现了九寨人“保护至上”的开发理念,显示了九寨人民发展现代旅游、 面,修建了格调与景观一致的木质观景亭和木桥、站道,实行人车分流。安 续旅游政策。 控制,自动更换保洁用袋,排泄物通过自动打包后,运行景区外进行处理。 九寨人辛勤呵护环境、全力 全且减少了尘埃和游人活动对海子的影响。 (5)保景富民 打造世界生态旅游精品的胆略和气魄。 保护生态资源的有力见证。 同时还配置了8辆环保型车载式流动厕所。实现了上厕自动化,厕所管理人性
资源特色:整个景区集 翠海、叠瀑、彩林、雪峰和 藏羌民俗文化于一体,动植 物资源异常丰富。
三项国际桂冠:1992年 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 录》;1997年纳入“世界人 与生物圈保护区”;2001年 获得“绿色环球21”证书, 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获得三项 国际桂冠的生态极品旅游区。 2000年为我国首批4A级景区。
Title in 当地居民 here
旅游从 业人员
Title in 开发商 here
旅游从 业人员
旅游者 Title in here
旅游者 Title in here
思考与讨论:
下列画面是否符合生态旅游的内涵?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生态旅游的特征
地域上
层次上 利用上 科教上 活动上 自然性 高品味性 可持续性 多功能性 强参与性 专项性 高雅性 生态性
生态旅游概念二: 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 战略》时候,由Ralf 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发展旅游、环 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综合。 指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 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发展 的旅游”。 并制定了涵义广泛的生态旅游概念框架。
分为:硬性型(hard)和软性型(soft)
四、生态旅游的原则
1、旅游者行为约束原则
旅游者必须对观光、游览、休闲、学习、考察的环
境予以关爱。
2、旅游地生态保护原则
生态旅游开发以不破坏旅游地生态环境为前提,保 护第一。
3、旅游业经济发展原则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利用适当的经营管理方法与 技术,提供服务,使当地民众能从中获益,而且使游客 满意的旅游体验,从而促进旅游业经济良性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