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林森林病理学考点

南林森林病理学考点

第一章林木病害的概念1. 林木病害的定义:森林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到来自其他生物的侵害,或受到一些不利的非生物因素影响,以致在生理上、解剖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局部或整体的反常变化,使其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引起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林木病害分为两大类:由寄生生物侵染而引起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寄生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由环境中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如温度或水分不适,施肥不当,有毒物质影响等。

(缺乏养分—生理性病害)2. 病原、病原物和寄主但在某些植物生病时,往往会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引起植物发病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才是病原。

病原为生物的通常又称为“病原物”;病原为真菌或细菌的称为“病原菌”。

被病原物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

非生物侵染中称为受害植物。

一种森林植物病害的发生,除需要有病原存在外,还要有感病的森林植物存在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共同作用,才能促使植物病害的发生,所以三者也是森林植物病害发生的最基本要素。

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植物病害三角关系。

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三角形的每个边各代表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角形的面积代表发病程度。

只有在三者有机配合时,三角形面积才最大;如果缺少任何一边,病害就不能发生。

4.包括:植物本身的不正常(病状);和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病征)。

病征和病状统称症状5. 植物病害症状7大类型1)变色:(黄化,白化,花叶):由于植物叶绿体减少,造成植物叶片表现黄化或白化。

植物体内叶绿体分布不均匀可导致花叶症状,如病毒感染。

○1植物体内缺少某种元素(如钾、铁、锰等)可产生黄化症状;○2植物受到“植原体”感染也可产生黄化症状;例:海桐缺钾性黄化、樟树缺铁性黄化、枣疯病(有叶黄化现象)、泡桐丛枝病、杨树花叶病、茶花叶病、柑橘黄龙病(类立克次氏体病害)2)坏死:(斑点,腐烂,溃疡):由于病原物产生“毒素”或“酶”,使植物细胞坏死或组织解体,产生斑点(叶斑,果斑)或腐烂(树干腐烂,果实腐烂,根部腐烂等)症状。

溃疡为植物组织解体以后寄主产生愈伤组织形成。

毒素一般由真菌或细菌产生;酶由真菌、细菌或线虫产生;腐烂——果胶酶破坏了中胶层,未产生愈伤。

溃疡——腐烂斑的扩大与愈伤包围不断进行,产生凸起。

例:松针褐斑病、杨树黑斑病、各种叶斑病、杨树细菌性溃疡病、杨树大斑性溃疡和水疱性溃疡病、枝干腐烂、果腐3)畸形(肿瘤,丛枝):由于植物体内激素分布不平衡,导致植物生长异常。

有病原物产生或病原物侵入植物以后使影响植物体内的激素正常分布。

真菌、细菌、线虫等都可使植物产生畸形症状。

肿瘤——细胞分裂素大量积累。

例:辐射松根癌病(细菌)、油橄榄肿瘤病、楸树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竹子丛枝病(真菌)、竹丛枝病、松栎锈病、缩叶病引起的变形、樟树小叶病4)枯萎(根部坏死,维管束被破坏):由于病原物产生毒素,使植物根部或维管束坏死。

真菌、细菌都能产生毒素。

由于干旱,水淹,冻害等也可使植物枯萎。

例:松材线虫病、栎枯萎病、榆枯萎病、苗木猝倒病、毛竹枯捎病、松树枯梢病、冻害(狭叶十大功劳)5)粉霉(白粉菌,煤污菌,锈菌):几种真菌侵染植物后,其营养体或繁殖体可以生活在植物表面,表现出白色、黄色或黑色的霉状物。

如白粉菌引起的白粉病(白粉);锈菌引起的锈病(黄粉);煤炱菌引起的煤污病(黑粉)。

例:白粉病(狭叶十大功劳)松材线虫病?、榆树白粉病、叶锈病、梨桧锈病、松疱锈病、栎锈病、疫病、竹子杆锈病、煤污病6)流脂流胶:松柏类植物受伤或病菌感染后容易产生流脂症状,如松脂溃疡病。

核果类植物受伤或病菌感染后容易产生流胶症状,如桃流胶病。

例:松流脂病、桃流胶病7)蕈菌(腐朽):由大型担子菌侵入树干,造成的树干腐烂或腐朽,其体表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大型菌体。

大型担子菌种类很多,菌体的类型多样。

例:腐烂病(蕈菌)、马蹄金白绢病、高羊茅草褐斑病6. 草坪病害草坪出现褐斑,以正片草坪为主。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第一节非侵染性病原1.1)缺氮:植株矮小,黄化2)缺磷:叶片发紫、发红,如松苗紫化病(冬天植物吸收磷的功能下降,症状更明显)3)缺钾:叶缘叶尖黄化,如海桐缺钾性黄化4)缺铁:嫩叶黄化,老叶绿色,如樟树缺铁性黄化(土壤碱性过高,铁离子变成高价铁)5)缺硼:抽梢粗短,芽肥大6)缺锰:叶片出现均匀的黑点7)缺镁:叶肉黄化,叶脉绿色(脉间失绿)2. 温度1)高温:破肚子病(冬季的西北面树干)、果实灼伤、地表烫伤2)低温冻害:极度低温——冻死;霜害——早霜(秋天第一次霜),晚霜(春天,危害更大)3. 水分少——干旱,萎蔫;多——烂根,上部缺水4. 有毒物质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氮化合物,药害,盐害第二节植物病原真菌1. 真菌(Fungi):有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营寄生和腐生生活的一类生物。

真菌的营养体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营养方式是异养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各样的孢子(spore)。

真菌的营养体的多为丝状(除酵母菌外),叫菌丝(hypha)。

菌丝的集合体叫菌丝体。

低等的真菌菌丝无隔膜,高等的有隔膜。

菌丝的主要功能——吸收营养(靠菌丝内部高的渗透压吸收营养)。

菌丝细胞的全能性——只要有一个细胞,就可以长成一个完整的菌株。

菌丝的变态——菌核、菌索、子座。

菌丝形成吸器从细胞中吸取养分由菌丝组成的紧密的耐久体。

形状大小各异,质地坚实。

菌核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

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

由高等真菌的菌丝纠结而成的一种索状物。

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

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还有扩展的功能。

由菌丝组成的一种块状或垫状物,有时其内部还混有部分寄主组织。

通常在子座的上面或里面产生真菌的繁殖器官和孢子。

有抗不良环境和繁殖的功能。

2. 真菌的无性生殖真菌的无性生殖产生各种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包括芽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等)。

真菌的无性生殖没有通过性的配合;真菌的无性生殖非常发达,一年往往产生多次,在病害流行中有重要作用。

3. 真菌的有性生殖真菌的有性生殖要通过性的配合。

要经过质配(双核期)、核配(双倍体期)、减数分裂(单倍体)3个过程。

不同真菌的有性生殖各异,为真菌的主要分类依据。

有性孢子一年只产生一次。

有性孢子通常对不良环境有强的抵抗能力。

卵孢子(oospore)(卵孢子为二倍体孢子)、接合孢子(zygospore)、子囊孢子、担孢子4. 真菌的生活史5. 真菌的生理和生态1)营养:真菌为异养生物,不能利用无机碳合成有机碳化物,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碳化物;另外还需要氮和一些微量元素等。

真菌的寄生能力各异,有专性寄生,也有专性腐生,但大多植物病原真菌既有寄生能力也有腐生能力。

2)水分或湿度:大多真菌需要高的湿度。

3)pH值:大多喜欢中性偏酸环境。

4)温度:大多最适温度在25-28℃。

5)光照: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光照6. 真菌的分类和命名1)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五界说2)真菌分类以形态学为主3)Ainsworth系统真菌五个亚门的划分鞭毛菌亚门:菌丝无隔,无性产生游动孢子,有性产生卵孢子。

接合菌亚门:菌丝无隔,无性产生孢囊孢子,有性产生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菌丝有隔,无性产生分生孢子,有性产生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菌丝有隔,无性阶段一般不发达,有性产生担孢子。

半知菌亚门:无性阶段多产生分生孢子,有性阶段不产生或少见。

4)真菌的命名——双名法如:油桐叶斑病菌Cercospora aleurtidis MiyakeMycosphaerell aleuritidis (Miyake)Ou7. 真菌的主要类群(一)鞭毛菌亚门7.1、腐霉(Pythium)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

菌丝无隔。

产生游动孢子和卵孢子。

孢子囊长形。

喜欢潮湿环境。

能引起苗木猝倒病等。

7.2、疫霉(Phytophthora)属鞭毛菌亚门菌丝无隔;产生游动孢子和卵孢子;孢子囊梨形,常从植物气孔中伸出。

喜欢潮湿环境;能侵染植物根部,引起各种植物疫病。

引起各种植物枯萎病(二)接合菌亚门7.3、黑根霉(Rhizopus)属于接合菌亚门真菌菌丝发达无隔;产生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有假根;引起植物种子腐烂和鳞茎霉烂等。

(三)子囊菌亚门分纲:子囊菌的分类根据子囊果的形态分为:1)半子囊菌纲——不产生子囊果,子囊裸生。

2)不整子囊菌纲——子囊散生在闭囊壳内。

3)核菌纲——子囊果为子囊壳;若为闭囊壳,则里边子囊排列成束状。

4)腔菌纲——子囊果为子囊座,子囊成双层壁。

5)盘菌纲——子囊果为盘状。

6)虫囊菌纲——子囊果为子囊壳,多寄生在昆虫上。

7.4、外囊菌(Taphrina)属于半子囊菌纲。

不形成子囊果,子囊裸生,在植物表面呈栅栏状排列一层。

强寄生菌。

引起植物叶片和枝梢畸形。

7.5、白粉菌属于核菌纲,白粉菌目真菌。

子囊产生在闭囊壳内,闭囊壳形状多样;专性寄生菌。

在植物表面寄生,产生吸器伸入寄主组织吸取营养,在植物表面产生一白色粉层。

引起各种植物的白粉病。

7.6、球壳菌类属于核菌纲。

子囊产生于烧瓶状的子囊壳中,子囊壳的颈有长有短,子囊为短棒状。

无性产生各种分生孢子。

引起很多植物腐烂病、叶斑病、炭疽病等7.7、腔菌类属于腔菌纲。

子囊生于由子座形成的子囊腔内;子囊双层壁。

引起植物腐烂病、叶斑病、煤污病等。

(四)担子菌亚门7.8.1、锈菌类属于担子菌亚门;为专性寄生菌;)典型的锈菌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分别用0、Ⅰ、Ⅱ、Ⅲ、Ⅳ符号表示各阶段);这5种孢子要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寄主上产生。

有转主寄生现象;松树干锈病7.8.2、层菌具有发达的担子果,担子果形状多样,担子果上有排列整齐的担子层,担子上产生4个担孢子。

无性阶段不发达,但可产生菌核和菌索。

多引起木材和树木的腐朽病,根部白绢病,银叶病等。

(五)半知菌亚门——半知菌半知菌无性阶段发达,有性阶段无或不发达。

半知菌大多属于子囊菌的无性阶段。

半知菌的分类根据无性孢子的产生情况。

半知菌亚门下属3个纲:丝孢菌纲、腔孢菌纲、芽孢菌纲。

第三节、植物病原细菌、植原体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为单细胞生物。

植物病原细菌均为杆状。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没有荚膜。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不形成芽孢。

植物病原细菌通常生有鞭毛,鞭毛一至多根,极生或者周生(用特殊的染色才能看到)。

细菌的繁殖为裂殖。

革兰氏染色反应:(用结晶紫和碘液处理,后用酒精或丙酮冲洗,再用番红复染和冲洗,如菌体为兰色,则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如菌体为红色,则为阴性。

)2、细菌的分类主要根据《贝捷细菌鉴定手册》(Bergey’ 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