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第三节
7.室内空气品质差,卫生条件差。
散热器的tpj高,易使沉积在散热设备表面的有机灰尘焦化而产生异味,降低室内 空气品质,散热器的热媒平均温度高,易烫伤人,卫生条件差。
8.状态参数变化大,设计计算和运行管理复杂,“跑、冒、滴、漏”现象严 重,降低其经济性。
9.管路易腐蚀,寿命短.
蒸汽管道间歇工作,蒸汽管内时而流动蒸汽,时而充斥空气,凝结水管道 时而充满水,时而进入空气,管道特别是凝结水管,反复和空气接触,易受
第五章 室内蒸汽供热系统
第一:蒸汽供暖系统概述
第二节:低压蒸汽供暖系统 第三节:高压蒸汽供暖系统 第四节:蒸汽系统主要附属设备 第五节:室内蒸汽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Chap5 室内蒸汽供热系统
第一节 蒸汽供暖系统概述
蒸汽作为供热(暖)系统 的热媒,应用极为普遍。左 图是蒸汽供热的原理图。蒸 汽从热源沿蒸汽管路进入散 热设备,蒸汽凝结放出热量 后,凝水通过疏水器再返回 热源重新加热。
四、高压蒸汽供暖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系统中空气的排出:系统中每个环路末端疏水器前设空气管排空气 2. 不同压力凝结水合流
3. 蒸汽管道、凝水管道上需设置热
补偿装置 4. 二次蒸汽的利用
第四节 疏水器及其它附属设备
一、疏水器
1. 疏水器的作用 自动阻隔蒸汽漏逸,快速排除用热设备和管道中的凝水,同时能排除系统 中积存的空气和其他不凝气体 2. 疏水器的分类 根据疏水器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的疏水器。 (1)机械型疏水器 利用蒸汽和凝水的密度不同,形成凝水液位,以控制 凝水排水孔自动启闭工作的疏水器。主要产品有浮筒式、钟形浮子式、自由 浮球式、倒吊筒式疏水器等。
三、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的凝水回收方式
根据凝水回流动力的不同,分成余压回水、闭式满管回水和加压回水;
根据凝水箱是否与大气相通,分为开式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不可避免 的要产生二次蒸汽的损失和空气的渗入,损失热量与凝水,腐蚀管道,污染
环境,因而一般只适用于凝水量小于10t/h,作用半径小于500m的小型工厂 1. 余压回水:利用疏水器后凝结水的余压将凝结水送回热源凝结水箱 余压回水对凝水管道对坡度和坡向无严格要求,可以向上或向下甚至可以 抬高到加热设备上不,凝结水箱的位置不一定要在室外凝结水干管最低点的 标高之下 2. 闭式满管回水:将热用户各种压力的高温凝水先引入专门设置的二次蒸 发箱,通过蒸发箱分离二次蒸汽并就地加以利用,分离后的凝水借重力或水 泵将凝水送回热源 3. 加压回水:当靠余下不能将凝水送回热源处时,可在热用户处或几个用 户联合的凝水分站安设凝水箱,收集从各用热设备中流出的不同压力的凝水, 在处理二次蒸汽后,利用泵将凝水送回热源中心的方式
5. 静压力小,流速大,可减小管径。
由于蒸汽比容大、密度小,因而在高层建筑中,不会象热水供暖那样产生很大的水 静压力。由于蒸汽密度比水小,相同质量流量时,可采用较大的流速而不会产生过大 的阻力,从而可减小管径,节省投资。
5.同时满足对压力和温度有不同要求的多种用户的用热要求。
蒸汽的饱和温度可随压力增高而增高,变换蒸汽压力可满足各种不同工厂内生产 工艺用热对热媒温度的需要,甚至可以作为动力使用(蒸汽锻锤)。
2. 管路布置特点: 1)供汽干管低头走,汽水同向,坡度宜采用0.003,不小于0.002。当汽水 逆向流动时管道坡度≥0.005,进入散热器支管坡度i=0.01~0.02。 2)锅炉工作时,在蒸汽压力作用下,总凝水立管的水位将升高h值,达到 Ⅱ-Ⅱ水面。当凝水干管内为大气压力时,h值即为锅炉压力所折算的水柱 高度。为使系统内的空气能从P点处顺利排出,P点前的凝水干管就不能充 满水。干管的横断面,上部分应充满空气,下部分充满凝水,凝水靠重力 流动。这种非满管流动的凝水管,称为干式凝水管。它必须敷设在Ⅱ-Ⅱ水 面以上,再考虑锅炉压力波动,P点处应再高出Ⅱ-Ⅱ水面约200~250mm。 水面Ⅱ-Ⅱ以下的总凝水立管全部充满凝水,凝水满管流动,称为湿式凝水 管。
(2)热动力型疏水器 利用蒸汽和凝水热动力学(流动)特性的不同来工作 的疏水器。主要产品有圆盘式、脉冲式、孔板或迷宫式疏水器等。
(3)热静力型(恒温型)疏水器 利用蒸汽和凝水的温度不同引起恒温元件
膨胀或变形来工作的疏水器。主要产品有波纹管式、双金属片式和液体膨胀 式疏水器等。
A.浮筒式疏水器
B.圆盘式疏水器
凝水,防止产生水击现象。常用耐水击的双金属片型的疏水器(图5-2),
当供汽压力低时,也可用水封装置(图5-1下供式系统末端所示)。 (3)为了保持蒸汽的干度,避免沿途凝水进入供汽立管,供汽立管宜
从供水干管的上方或侧上方接出。
第三节 室内高压蒸汽供热系统
在工厂中,生产工艺用热往往需要使用较高压力的蒸汽。因此,利用高压 蒸汽作为热媒,向工厂车间及其辅助建筑物各种不同用途的热用户(生产工 艺、热水供应、通风及供暖热用户等)供热,是一种常用的供热方式。 一、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的形式 1. 上供下回式 2. 上供上回式
△P—疏水器的前后压力差,kPa
(2)疏水器的选择倍率
考虑到实际运行时负荷和压力的变化,应使疏水器设计排水量大于用热 设备的理论排水量。即在理论排水量基础上考虑一个安全系数—选择倍率
Gsh KGL
6. 疏水器前后压力的确定
(1)疏水器前表压力P1 :取决于疏水器在蒸汽供热系统中连接的位置。
用于排除蒸汽管路的凝水时,P1 =Pb ,此处Pb 表示疏水点处的蒸汽表压力; 当疏水器用于排除用热设备的凝水时,P1=0.95Pb ,此处Pb 表示用热设备
三、低压蒸汽供暖系统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保证合适的供汽压力。在设计低压蒸汽供暖系统时,一方面尽可能采用 较低的供汽压力,另一方面系统的干式凝水管又与大气相通;因此,散热器 内的蒸汽压力只需比大气压力稍高一点即可,靠剩余压力以保证蒸汽流入散 热器所需的压力损失,并靠蒸汽压力将散热器中的空气驱入凝水管。设计时, 散热器入口阀门前的蒸汽剩余压力通常为1500~2000Pa。
二、机械回水系统
1. 与重力回水系统的区别 系统多了凝结水箱和凝结水泵 不同于重力回水系统,机械回水系统是“断开式”系统。凝水不直接返回 锅炉,而首先进入凝水箱,然后再用凝水泵将凝水送回热源重新加热。
i≥0.003
i≥0.005
2. 对系统的要求 凝水箱布置应低于所有散热器和凝水管。进凝水箱的凝水干管应作顺流 向下的坡度,使从散热器流出的凝水靠重力自流进入凝水箱。为了使系统的 空气经凝水干管流入凝水箱,再经凝水箱上的空气管排往大气,凝水干管应按 干式凝水管设计。 3.优点 扩大了供热范围,应用最为普遍。
水泵电耗省。
2.散热器的tpj高,同样Q,节省散热器面积。
蒸汽在散热器内在定压下凝结放热,热媒温度为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平均温度高。
3.有相态变化,状态变化大 相态变化大,输送过程密度变化大,在凝结水管路中易出现二次蒸汽,管路内流动 复杂
4.热惰性小,适用于间歇供暖。
热得快,冷得快(适用于影剧院观众厅);热水系统水的贮热能力大,热惰性大。
前的蒸汽表压力;
当疏水器安装在凝水干管末端时,P1=0.7×Pb,此处Pb表示该供热系统的 入口蒸汽表压力。
(2)疏水器后的出口压力P2:为保证疏水器正常工作,必须保证疏水器有
一个最小的压差ΔPmin,亦即在疏水器前压力P1给定后,疏水器后的压力P2不 得超过某一最大允许背压P2max值。通常,P2 0.5P 1 为疏水器后的设计倍压值。
(a)
(b)
(c)
(d )
( e)
(f)
图5-10 疏水器的安装方式
5. 疏水器的选择计算 选择依据:疏水量、工作压力、凝结水温度、疏水后的背压;接口管径、 安装条件等 (1)疏水器排水量的计算
G 0.1Ap d 2 P
G—疏水器的排水量,kg/h;AP—疏水器的排水系数;d—疏水器的排水阀孔直径,mm
二、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的特点
1. 供汽压力高,流速大,系统作用半径大,但沿程管道热损失也大。对同
样的负荷,所需管径小,但如果沿途凝水排泄不畅时,会产生严重的水击 2. 散热器内蒸汽压力高,表面温度也高,对同样的热负荷,所需散热面积
少,但易堂少人和烧焦落在散热器上的有机尘,卫生和安全条件较差
3. 凝水温度高,容易产生二次蒸汽。可设置二次蒸发箱对凝水管道中蒸汽 二次利用
C.温调式疏水器
3. 疏水器的要求
(1)性能方面:在单位压降下的排凝水量较大,漏汽量要小,能顺利的排除
空气,对凝水的流量、压力和温度的波动适应性强。 (2)结构方面:结构简单,活动部件少,便于维修,体积小,金属耗量少。
(3)使用寿命长。 4. 疏水器与管路的连接方法
疏水器多为水平安装。与管路的连接方式见图5-10
第二节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
一、重力回水系统
1. 工作原理
在系统运行前,锅炉充水至
Ⅰ―Ⅰ面。锅炉加热后产生的蒸汽, 在其自身压力作用下,克服流动阻 力,沿供汽管道输进散热器内,并 将积聚在供汽管道和散热器内的空 气驱入凝水管,最后,经连接在凝 水管末端的空气管排出。蒸汽在散 热器内冷凝放热。凝水靠重力作用 沿凝水管路返回锅炉,重新加热变 成蒸汽,继续循环。
3. 重力回水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的特点 优点:系统型式简单,无凝水箱、凝水泵,运行时不消耗电能,适用于小
型系统。
缺点:供暖系统作用半径不能过大。 当系统作用半径较大,供汽压力较高(表压高于20KPa)时,一般采用机
械回水系统。室内系统的作用半径一般控制在50m以内,若超过50m,可
通过调整入口或分支点的位置来解决,多分成几个小系统。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了避免未凝结
的蒸汽窜入凝水管,可在每个散热器 出口或在每根凝水立管下端安装疏水
器。
2. 排空气及防止真空。当停止供汽时,散热器和管路内会出现一定的真空度, 应打开空气管的阀门,使空气通过干凝水干管迅速进入系统,以免空气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