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2007_—2008学年第一学期《人才市场建设与监管》(A卷)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答对每个名词的主要意思给2分。
1. 人才是指以良好的素质为基础,凭借其知识技术能力实现其劳动力超额剩余价值,并将其劳动力产权收入投入到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优化配置中的人。
乂或者说是以少数具有优越的内在素质,以其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惯用支出于人力资源,从而形成并凝结于人力资源主体,能够带来未来经济价值增值及收入的人的体力、智力、知识、技能等的总和。
2. 人才买方市场是指人才供给大于需求,人才主体相互竞争,人才的劳动力价值(待遇)下降,由用人单位即买方掌握人才市场主动权的一种市场形态。
人才卖方市场是指人才需求大于供给,买方相互竞争,人才的劳动力价值(待遇)上升,由人才主体即卖方掌握人才市场主动权的一种市场形态。
3. 人才租赁是我国政府下设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开设的服务项目,亦称人才派遣,用人单位依据企业经营情况,确定所需聘用人员的标准条件、工资和福利待遇,并将其告知人才中介机构,人才中介机构通过查询人才库,经过严格筛选,将合格人员名单送交至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予以最后确定。
最后,企业与人才中介机构签订用人协议,被聘用人员与人才中介机构签订聘用合同。
用人单位与人才中介机构是劳务关系,被聘用人员与人才中介机构是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间是有偿使用关系。
人事代理是人才中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的委托,根据国家相关人事政策法规,在尊重单位用人自主权和个人择业自主权的前提下,以人事档案管理为载体,为其代办人事关系管理业务。
4. 人事争议是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因劳动关系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履行而产生的纠纷,其中用人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聘用制的国家机关、解放军队、社会团体及公益性组织等。
人事仲裁是人事管理活动中发生的人事纠纷,由人事管理的行政权力机构和司法程序相结合进行调解和裁决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准司法性质的解决方式。
5. 人才柔性流动指在人才流动中给予劳动者较为充分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以最少的外部干预及障碍设置、条件限制来实现人才与岗位的最优化结合的-•种人才流动方式。
人才硬性流动是指在人才活动中,由政府或其他对劳动者有管辖、控制的机构对劳动者的流动做出硬性的安置与调配,使之到计划规定的规定的岗位上任职的一种人才流动方式。
二、判断辨析题,每小题5分,判断正确给2分,分析准确加3分,判断错误不给分。
6. 答:错误,华为公司变相辞退一部分老员工,实际上是为了在《劳动合同法》生效前规避新法中关于“职工在公司工作满十年,在员工申请的条件下公司即要与之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一条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确定明确的合同终止时间的合同。
华为公司的行为需要通过新法未加以制止和规范。
7. 答:错误,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九十年代时出现了内部劳动力衰退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全球化和放松管制加剧了市场竞争,技术和管理方式的进步以及资本影响的加强,表现为就业年限变化及临时性工作增加。
而在八十年代,产业工会模式和竞争雇佣模式两大雇佣模式有一共同之处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长久性的雇仰关系,当时其内部劳动力市场较发达。
8. 答:错误,人事仲裁的确是一种法律衔接制度,但是它是司法审判的前置程序。
当人事争议经仲裁调解或裁决后,若有一方当事人不服,可向法院提取诉讼, 已生效的仲裁调解或裁决书,双方当事人应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若一方不履行,则另一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强制实行。
9. 答:正确,官办人才市场是由政府人事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开办,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作用,是非便利的机构,而民办人才市场是相对于官办人才市场而言, 由非政府主管部门开办,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个体,其服务对象取决于其是综合性还是专业性人才中介机构,若为综合性,其服务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劳动者及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若为专业性,则其服务对象特定,要么其服务的人才主体是特定的,要么用人主体特定。
三、简答简述题,每小题10分。
10. 概述部分记2分,第一阶段记3分,第二阶段记5分。
回答不正确或答案不完全者酌情扣分。
答: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各自特点:以1992年十四大召开和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分界,中国人才市场发展阶段可分为两大阶段,1983年至1992年底, 是十年的解冻萌芽期,1993年初至2005年底是十二年的布局成长期。
(%1)、解冻萌芽时期(1983〜1992)%1.第一阶段:1983年初〜1987年11月,为局部解冻萌芽,咋暖还寒时期。
主要特点为人才市场在地理区域、调配方式、流动对象和理论观念上的解冻萌芽。
%1.第二阶段:1987年11月〜1989年12月,为江河自流、鱼龙混杂时期。
特点为:各类人才劳务市场鱼龙贯市,市场行为缺乏规范,极为混乱。
%1.第三阶段:1990年初〜1992年底,为整顿疏导、理论创新阶段。
特点为各级人才政府开始对人才市场进行法制规范,加强整顿,规范市场。
(%1)、布局成长时期(1993〜2005)%1.第一阶段:1993年初〜1994年底,为全面规划、布局启动阶段。
特点: 重视度提高,且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把人才市场视为中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突破曰,中组部、人事部及东南沿海地X政府开始制定人才市场发展规划,93 年,中国北方人才市场成立,是我国第一国家级的人才市场。
%1.第二阶段:1995年底〜1997年底,为全面发展,维形初现。
特点:92 年十四大召开至97年十五大召开的五年里,中国人才市场由小到大,迅速成长, 已形成以区域性人才市场为龙头,以大中城市人才市场为主导,以各区县人才市场为基础,以专业化人才市场为配套的人才市场开局,七个国家及人才市场成立。
%1.第三阶段:1998年初〜2000年底,为实现“三个转变”,网络升级阶段。
特点:政府明确人才市场发展1=1标及体系,竞争的市场化,管理的法制化,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加强,并倡导政府从直接建设人才市场中退出,实现三个过渡。
%1.第四阶段:2001年初〜2005年底,为调整创新、加快发展,与国际接轨阶段。
特点:发展速度加快,并体现为联系合作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基础建设进一步发展,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业务水平。
11. 正确回答每个部分得5分,回答不完全者酌情扣分。
答:劳动力市场内部化的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形成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长期性的雇仰关系,相互承担默示和时示的义务,稳定的劳动关系可以使企业与员工关系更加稳定、和谐。
(2)内部化使得企业在补充空缺岗位或增添岗位对比较低的成本从内部获得合适的人员。
(3)内部化可以激励员工,在为其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下,员工会更努力的为企业贡献力量,归属感较强,因而对企业更富有责任感。
(4)内部化的方式下,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能力、态度、业绩均较为了解,因而在将其派往新职位时,可靠性强。
(5)内部化下,劳动者往往形成了以本企业为中心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发展方向多按企业内部职位高低选择,因而可以减少人才流失,也减少了人事纠纷。
缺点:(1)内部化下,员工与企业之间坚固的劳动雇佣关系,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员工因感觉岗位稳定而不再积极学习,提高能力的现象,因而使得人才价值下降, 而企业却仍要以较高成本“养活”这些“人才”,负担加重。
(2)内部化下,企业在选择人员从事新岗位时,很少从企业外部选择,因而较难选到最为合适的人才。
(3)内部化下,企业员工在长期合作共事下,思维也极为一致,不利于新思想的引进。
(4)内部化下,企业高层多为员工从基层、年轻时逐步达到的,年龄往往较高,缺乏冒险、竞争精神是一大弊端。
12. 正确回答每个部分得5分,回答不完全者酌情扣分。
答:美国劳动力市场运行模式及机制:模式:美国劳动力市场内容广泛,包括白领工人、蓝领工人及一般管理人员,其运行模式就是美国企业为填补空缺职位,从社会上招聘人才的方式。
美国人才流动的情况可以反映其模式,美国劳动力求职多呈通过公共职业介绍所、私人职业介绍所、广告、零星劳动力、举荐劳动和上门招聘等方式,这些方式形成了美国人才市场模式。
机制:美国劳动供求关系的联系主要通过报纸、就业辅导机构、人际关系等方式来实现。
而工资水平则取决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企业通常给予某岗位的工资水平、求职者以往的工资水平、工作业绩、谈判能力等。
美国社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种族间工资水平存在差异,但差距在3倍以内。
工资水平的不同取决于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物价变动水平,以及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
13. 正确回答每个要点记2.3分。
答:我国人才市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市场发育不成熟,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尚未建立。
(在人才市场中仍存在着部门分割,地方保护和部分服务项R垄断等现象)(2)市场体系不完善,人才供需主体没有完全到位。
(仍存在一些户籍限制、档案限制等)(3)人才市场服务水平不高,缺乏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部分记12 (4) 人才市场法制体系不健全,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同时,有些规定与WTO 规则冲突。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共20分。
14. 要求答案不少于500字,答案字数不足者扣5分,正确回答第一部分记12 分(每个要点3分),启示部分记8分。
回答不完全者酌情扣分。
答: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一)注重对人才市场立法规范,强调政府宏观管理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市场, 基本上由社会供需自发调节,政府机构不直接干预市场的微观运行,不直接插手 基层单位人才的取舍及其流向。
其主要精力放在强化立法的约束和政策的引导 上。
(二)充分发挥价格、供求等市场信号的作用,人力资源完全契约化。
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体系,十分注意人才市场供给的动态平衡,主要通 过人才市场中介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优化配置。
(三)公办与民营共同发展,人才中介成为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个产业门类 在西方发达国家,不管是从产值、规模还是行业整体发展状况上来看,人才中 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对社会有着很大影响的产业。
人才中介既有专门的公办机构,也有民办的实体机构。
(四)形成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了市场配置外部障碍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住房、医疗和保险等社会保障都实现了社会化,人才不 受户籍、地域的制约,可在全国和世界人才市场上自由流动。
启示:由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5. 要求答案不少于500字,答案字数不足者扣5分,正确回答第 分(每个要点2.3分),第二部分记8分(每个要点2.3分)。
回答不完全者酌情 扣分。
答:入世情势下我国人才市场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挑战:加入WTO 后我国人才市场面临的挑战如下:(1) 人才竞争国际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