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槽施工方案1.溜槽脚手架搭设概况本工程底板靠基坑边的区段采用溜槽浇筑混凝土。
溜槽脚手架采用单立杆3排脚手架,脚手架立杆下铺设跳板。
脚手架的立杆横距为1.6m,立杆纵距为1.6m,横杆步距为1.5m,沿脚手架满搭纵向剪刀撑,垂直于溜槽方向每隔6.4m满搭横向剪刀撑。
在脚手架的中间一排立杆一侧的小横杆上搭设溜槽,在中间一排立杆的另一侧的小横杆上铺设木跳板作为操作台和人行通道。
溜槽脚手架范围下方在原钢筋马镫的基础上采用槽钢进行加强:溜槽范围内,槽钢立杆间距为1.6m。
溜槽平面布置见下图:2.脚手架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2.1.脚手架施工工艺流程底板的面层钢筋绑扎完成→溜槽脚手架底部支架放线→溜槽脚手架底部支架定位→搭设距混凝土面高200mm位置的扫地杆→搭设溜槽脚手架→搭设木跳板人行道及防护网→搭设混凝土溜槽。
2.2.溜槽脚手架搭设构造(1)立杆起步立杆长为6m和4m(将接头错开),能用6m杆的脚手架均用6m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接头,同步内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立杆必须沿其轴线搭设到顶,且超过溜槽的行走过道1.2m。
(2)大横杆(纵向水平杆)大横杆对立杆起约束作用,与立杆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
大横杆之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与相邻立杆距离≤500mm。
相邻的两根大横杆的接头均应相互错开,水平间距应≥500mm,同一排大横杆水平偏差不大于50mm及L/250。
(3)小横杆(横向水平杆)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在立杆上,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拆除作为基本构架结构杆件的小横杆。
(4)扫地杆脚手架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混凝土面高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5)剪刀撑该脚手架外侧满搭剪刀撑,剪刀撑立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剪刀撑搭接长度不小于1m,其上旋转扣件不少于3个,垂直于溜槽方向每隔6.4m满打横向剪刀撑。
剪刀撑斜杆两端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或大横杆扣紧。
(6)脚手板、挡脚板和护拦脚手板采用对接平铺设置在小横杆上,对接处必须设双根小横杆,小横杆距脚手板端头≤150mm;脚手板用8#铅丝与小横杆(挡脚板为立杆)绑扎牢固,不得有滑动。
在行人通道外侧设置1.2m高的防护栏杆,在防护栏杆底部设置200mm高的挡脚板,在防护栏杆上挂密目网。
3.溜槽脚手架搭设施工3.1.溜槽脚手架的搭设施工(1)按照立杆横距1.6m,立杆纵距1.6m,横杆步距1.5m在脚手架底部钢管上开始搭设溜槽脚手架,如下图所示:溜槽脚手架平面示意图溜槽脚手架立面示意图溜槽脚手架剖面示意图(2)沿脚手架满打纵向剪刀撑,垂直于溜槽方向每隔6.4m满打横向剪刀撑。
(3)溜槽按间距6m对称设置缆风绳。
直径10mm,抗拉强度1550N/mm2的钢丝绳。
(4)搭设木跳板人行道及防护网。
搭设脚手架完毕后,在中间一排立杆另一侧的小横杆上铺设木跳板形成行人通道,人行道上垂直于人行道纵向每隔400mm钉防滑木条,人行道两侧设置200mm高的踢脚板,设置1.2m高栏杆,在栏杆上挂密目网,溜槽下方挂大眼网。
(5)搭设混凝土溜槽。
按设计坡度及设计标高要求,首先在靠近中间一排立杆的小横杆上铺50×100木方。
木方用铁丝绑扎在小横杆上并用铁钉钉住铁丝共同固定木方,在木方上面用内钉铁皮的木模板组成500mm宽、400mm高的溜槽,并把溜槽与小横杆每隔750mm设置一道铅丝网将溜槽与溜槽脚手架固定,为防止混凝土砂浆从木模接缝处泄漏,在溜槽内衬薄铁皮,铁皮与溜槽用铅丝每隔1m 绑扎一道固定在一起,避免铁皮滑动。
3.2.节点处理(1)溜槽脚手架支架在底板底筋处焊接溜槽脚手架支架,支架立杆采用C25钢筋,支架底部采用300mm短钢筋与底板底筋焊接,上部在距底板面筋150mm处焊接200mm短钢筋。
具体做法如下图所示:脚手架支架(2)溜槽底部与混凝土接触部位处理在溜槽端部,距混凝土结构表面150mm位置,设置500mm长水平段溜槽,以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避免混凝土直接撞击钢筋。
端部水平段溜槽利用钢管锁紧,水平向钢管与溜槽支撑架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具体支设方法如下图所示:溜槽底部与混凝土接触部位处理(3)挡板在溜槽直段中间的位置,及溜槽分叉口位置设置挡板,以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按照现场实际浇筑情况,对混凝土在溜槽中的速度进行控制。
其中分叉口挡板也起到控制混凝土流向的作用。
挡板采用5mm厚钢板,利用木枋设置卡槽,木枋与溜槽外侧木方采用16螺纹钢筋和套筒对拉固定,在挡板两侧开设18mm圆孔,采用直径为16mm的螺纹钢筋作为垂直于溜槽方向的挡板卡位,具体做法祥见下图:挡板平面示意图挡板立面示意图挡板开孔定位图4.溜槽脚手架使用(1)溜槽脚手架只是作为搭设溜槽和人行通道的脚手架,禁止在人行通道上堆放材料。
(2)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件,整体性杆件。
(3)在使用溜槽浇筑混凝土时,工人上架作业前,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可作业,发生异常和危险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架上人员撤离。
(4)工人在收工前应清理溜槽架面,在任何情况下严禁自架上向下抛掷材料物品。
5.溜槽脚手架拆除(1)脚手架的拆除顺序与搭设顺序相反,须遵循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脚手架拆除时分层拆除,若分段拆除,脚手架的高差不能大于两步。
(3)拆除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和卸下,必须绑扎牢固或装入容器内才可吊下,严禁向下抛掷,拆除过程中应作好配合,协调工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作业。
6.安全文明施工(1)溜槽脚手架最高处为15m左右,在脚手架和溜槽搭设完成后进行检查,报监理、业主检查验收合格后溜槽才能使用。
(2)溜槽架及溜槽的搭设由持证人员进行,严格按方案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控制好立杆的垂直度,横杆水平度并确保节点符合要求。
(3)工人上架操作时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上防滑鞋。
(4)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作业。
(5)严禁架上操作人员在人行通道上奔跑和坐在栏杆上,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失衡、脱手、滑跌和落物等不安全作业。
(6)严禁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架杆件,确需临时拆除时,必须经项目技术部同意,采取相应措施,并在作业完毕后及时恢复。
(7)禁止将电线搭在溜槽脚手架上。
7.溜槽计算书7.1.溜槽脚手架荷载计算根据现场情况,溜槽脚手架的最高处15m左右,脚手架采用单立杆三排脚手架。
脚手架上的荷载主要为:溜槽自重、浇筑混凝土时溜槽内混凝土的重力、人行通道上操作工人的施工荷载。
计算依据:结构施工手册(第五版)搭设参数:立杆纵距La=1.6m;立杆横距Lb=1.6m;大横杆步距hmax=1.5m;立杆最高处为18m,计算脚手架时按照18m的高度计算,这种情况是最不利的情况。
其它计算参数:立杆截面积A=489mm2;立杆的截面抵抗矩W=5.08×10³mm3;立杆的回转半径i=15.8mm;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0.205KN/mm2。
恒荷载标准值Gk:Gk=Gk1+Gk2+Gk3Gk1——构架基本结构杆部件自重;Gk2——作业层面材料自重;Gk3——外立面整体拉接杆件和防护材料自重。
脚手架基本结构部件的自重:Gk1=(Hi)×(gk1)Hi-立杆计算截面以上的架高;gk1-以每米架高计的构架基本结构杆部件的自重基数,查表插值得gk1=0.1482;人行通道的材料自重:Gk2=(n1)×(1a)×(gk2)查表得gk2=0.4381;Hi取最不利的架高20m,由于仅在护栏一侧设置密目防护网,Gk3可忽略不计,故Gk=(Hi)×(gk1)+(n1)×(1a)×(gk2)=20×0.1482+1×1.6×0.4381=3.665KN。
荷载标准值:由于脚手架搭设在基坑内,而且高度是逐渐减小,且只在栏杆部位设密目网,所以不考虑风荷载。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0.35KN/m2;密目网:0.01KN/m2;施工活荷载:2.0KN/m2;木方及模板:(7×1.6×0.05×0.1+3×1.6×0.4×0.015)×4=0.34KN;铁皮:0.1KN/m2;满槽混凝土自重:0.4×0.5×1.6×20=6.4KN(由于满槽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浇筑过程中会采取有效措施,安排专门人员24小时值班监控,将槽内混凝土厚度保证控制在半槽以下,即厚度为200mm,即对满槽混凝土的重量取0.5的折减系数);施工荷载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溜槽截面重量+混凝土重量+施工人员荷载;取qk=0.35+2.0+0.34/(3.2×1.6)+6.4/(3.2×1.6)+0.1=3.77KN/㎡;则Qk=3.77×1.6×3.2/2=9.65KN;7.2.溜槽脚手架整体稳定性验算立杆底部的轴心力设计值:N=1.2NGK+1.4NQik=1.2×3.665+1.4×9.65=17.908KN;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μh/I;立杆的计算长度系数μ,查表μ=1.85;λ=1.85×1.5×1000/15.8=175.6<【λ】=210由λ=175.6,查表得 =0.231材料强度分项系数:=9.65/3.665=2.63, = =1.42。
立杆的整体稳定性验算:=0.9×17.908/(0.231×489)=0.142KN/mm2;=0.205/1.42=0.144 KN/mm2;满足要求。
结论:本验算说明该溜槽架在不利组合风载作用下整体是稳定的。
7.3.木枋抗弯承载力验算采用3根50×100的木方垫在混凝土溜槽下方,取如图所示最不利的计算单元。
q1=[1.2×(0.34+0.1×1.6×0.4×3+1.4×6.4×0.5)]×(1/3)×(1/1.6)=1 .07KN/m=0.125×1.07×1.6×1.6=0.343KN/m=343000/500000=0.686 N/mm2<fm=11 N/mm2,满足要求。
7.4.小横杆抗弯承载力验算取如图所示计算单元,作用在小横杆的力为3个木方传来的集中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