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状园林景观设计说明书范本

带状园林景观设计说明书范本

8Xx带状景观绿化工程设计说明书8.1总平面设计8.1.1设计依据(1)《xx项目工程设计合同》(2)经建设单位确认的设计方案(3)建设单位提供的周边道路、地形图等(4)《风景园林制图标准》CJJ/67-2015《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GB/T50001-20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2005版)《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修订版8.1.2场地概述xx西起xx,东至x,位于带状河流黄金旅游发展带上,全长23.146公里,连接三大风景区,并途径生态园等多个景点。

起着连接景区、组织游览路线的重要功能。

公路两侧地形复杂,主要通过的界面有村庄、乡镇、田园、陡壁、沟堑等。

目前道路周边植物以松柏类、柳类植物为主,缺乏色叶树种,品种较为单一。

本次设计范围:(1)公路全长23.146公里的道路两侧各10米的绿化带。

(2)湿地东侧占地面积8245㎡的停车、休憩节点绿地。

(3)节点景观小品、水、电设计。

8.1.3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体现彭阳当地风貌(2)主题凸出,节点提优(3)适地适树,控制造价(4)产业指引,带动发展(5)用材生态环保,优先使用当地材料8.1.4设计内容(1)硬景设计①道路工程道路在湿地旁观景平台附近,主道路长53.5米,路宽5米。

结构采用200厚C20砼垫层+ 300厚级配砂石垫层。

人行步道全长16.5米,宽2米,结构采用150厚C20砼垫层+ 300厚级配砂石垫层。

②场地工程本工程场地铺装面积为568.6平方米。

其中硬质铺装面积146.5平方米,结构采用200厚C20砼垫层+ 300厚级配砂石垫层;木平台铺装面积422.1平方米,面层采用50厚140宽栗色山樟防腐木,采用红杉木柱子与扶手,扶手外绑φ10麻绳。

③小品构筑物工程xx沿线从带状河流瀑布景区到城区设计有7个标识构筑物和1个景观廊架。

其中城区和带状河流瀑布景区各设计一个10米高的标识小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饰面用杂色文化石贴面,用耐候钢板作为衬托;在xx进入xx观景平台的位置设计一个标识景墙,高4米、最宽处宽2.8米,用杂色文化石贴面和黄锈石光面贴面;通往中共红河地下支部景区,临近杨万珍生态园的路口构筑物高3米、宽5米,以杂色文化石为主要材料;位于xx进入xx旅游区的主要入口小品,以城墙为设计元素反映景区内的xx的特色文化底蕴;位于xx通往xx的主要路口,设计塑石假山叠水景观;位于xx进入xx入口,提取xx文化融入雕塑,形成进入景区的标志、指向性景观;观景平台上设计廊架一个,采用石木结构。

本工程中室外家具主要分布在xx湿地旁观景平台处,设计有木坐凳4个,果皮箱2个。

坐凳长1.6米,宽0.4米,高距地面0.4米,用栗色山樟防腐木作为坐面,用青石手凿面整石作为凳腿;果皮箱材料为混凝土仿木纹,尺寸为直径0.4米,高0.8米。

(2)种植设计道路绿化设计范围包括xx公路西起xx东至x全长23.146公里的道路两侧各10米的绿化带及湿地东侧占地面积8245㎡的节点绿地。

绿化总面积为443472㎡万平方米。

道路整体设计以自然流畅的曲线形种植为主,以大乔木为背景,前景成片种植花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种植,确保四季有景。

苗木品种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共种46个品种,其中上木25个品种,如青海云杉、油松、圆柏、国槐、白蜡、元宝枫、山杏、红梅杏、桃树、紫叶李、紫叶矮樱、龙柏球、火焰卫矛球、水蜡球,下木21个品种,如胶东卫矛、紫叶小檗、连翘、香荚蒾、黄刺梅、柳叶马鞭草、宿根福禄考、美女樱、白三叶、紫花苜宿、马蔺。

(3)结构设计(4)给排水设计铺设dn25聚乙烯PE给水管264.71米,dn32聚乙烯PE给水管226.085米,dn40聚乙烯PE给水管44.29米,dn50聚乙烯PE给水管560.32米,HDPE雨水管DN200 122.21米;快速取水阀25个;闸阀5个。

(5)电气设计主要园路间距20米安装LED庭院灯12盏,假山瀑布部分安装泛光灯11盏,水景内部安装一台喷泉泵,配电箱室外安装2台。

8.1.5总平面图(1)周边现状、工程坐标网、用地边界及主要场地的定位坐标。

①周边现状图②工程坐标网本设计平面坐标系采用测区独立坐标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③用地边界及主要场地的定位坐标。

(2)竖向地形设计必要的等高线和控制高程。

(3)保留的建筑及植物的名称平面图以及新建的园林小品的位置和名称平面图。

①保留的建筑及植物的名称平面图以道路两侧边线往外20米内的现有建筑将拆除,20米外的现有建筑将保留。

两侧边线往外10米内为此次设计范围。

另外道路两侧的现有大植物和苗圃保留。

②新建的园林小品的位置和名称平面图8.1.6用地平衡表设计范围包括xx公路西起xx东至x全长23.146公里的道路两侧各10米的绿化带及湿地东侧占地面积8245㎡的节点绿地。

景观总面积约为44.5万平方米。

8.2竖向设计8.2.1竖向设计的依据(1)甲方提供的xx道路平面设计及周边地形图(2)勘探的地质勘查报告(3)彭阳的水文气象条件(4)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1999)《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GB/T50001-2010)8.2.2设计意图道路景观设计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植物配置疏密有致,结合周边环境预留出视线空间,让游人在驾车的途中可以充分感受彭阳的自然风景、风土人情。

以山桃、山杏为主题植物,贯穿全线。

充分挖掘当地自然、人文、历史文化资源设置景观节点,强化道路节点景观。

在通往龙龟峡风景区、xx风景区、六盘山国家农业梯田公园三大风景区、湿地、xx、杨万珍生态园等等景区的地方重点设计。

8.2.3土方平衡情况此次景观设计是在原有道路周边地形基础上进行设计,尽量保持道路两边原有地形风貌。

8.2.4设计图纸(1)平面图8.3种植设计8.3.1设计依据(1)现行国家法规《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令第100号(修订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66号(2)技术标准《风景园林制图标准》CJJ/67-2015《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GB/T50001-2010)8.3.2设计原则保留原有植被,多种植乡土植物,部分重要节点增添新品种,达到春花、夏荫、秋果、冬绿的四季有景。

根据道路两侧不同的地形,配置适合的植物,满足生态、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保证景观效果。

选择重要的节点和段落重点打造,其余路段根据周边环境适当点缀植物,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从而节约造价。

8.3.3种植设计的分区、分类及生态要求道路整体设计以自然流畅的曲线形种植为主,以大乔木为背景,前景成片种植花灌木,或点缀常绿、落叶大乔木丰富层次。

并结合周边地形进行具体设计:(1)种植设计的分区以xx公路通往红色景区的两条主干道为分界线,将整条道路分为三个分区:自然风情段、城市印象段、红色记忆段。

①自然风情段——山花语成片种植桃树、山杏,营造以山花为主题的道路景观。

点缀松柏类植物、落叶乔木,增添绿量,延长观赏期。

②红色记忆段——枫树情以秋色叶植物为主要树种,营造丰富的季相景观,呼应红色文化,点缀松柏类植物,增添绿量。

色叶植物主要有丝棉木、元宝枫、紫叶矮樱、紫叶李等。

③城市印象段——苍松翠以松柏类植物为主要树种,营造苍翠碧绿的道路景观,点缀桃树、山杏,体现彭阳文化。

或以常绿植物为背景林,前景成片种植暴马丁香、紫叶李等花灌木,形成花海景观。

松柏类植物主要有油松、青海云杉、圆柏等。

(2)种植设计的分类种植设计按现状地形的不同进行分类,具体种植类型如下:①陡壁梯田(两侧陡壁)土坡覆绿,丰富景观下层种植乔木与花灌木,上方垂挂连翘等植物对陡壁进行遮挡,陡壁喷播植物对裸露黄土进行覆绿。

陡壁上方结合远处景观种植山花林。

②两侧田园或荒地预留视廊、路景交融道路两侧采用疏林草地的形式点栽乔木或花灌木,结合周边自然景观,合理布置植物位置,讲远处的风景融入道路景观。

③郊区村落预留视廊、路景交融结合村庄点栽乔灌木,田园出打开视线,让行人感受乡村气息。

④陡壁沟壑(一侧陡壁)土坡覆绿,开合有致陡壁一侧下层种植乔木与花灌木,上方垂挂连翘等植物对陡壁进行遮挡,陡壁喷播植物对裸露黄土进行覆绿。

陡壁上方结合远处景观种植山花林。

沟壑一侧沿道路两侧成组的点栽乔灌木,疏密有致,相对于陡壁一侧形成开敞的景观。

⑤沟堑视线引导,预留视廊没有沟堑的段植物密植,将行车视线引入沟堑一侧。

沟堑一侧植物结合周边环境点栽,预留视廊,使行人感受不一样的地形风貌景观。

⑥景观节点植物丰富,渲染气氛植物结合景观小品布置,采用精致组团的手法形成焦点景观。

(3)种植设计的生态要求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8.3.4对栽植土壤的规定园林栽植土必须具有满足园林栽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严禁建筑垃圾和有害物质混入。

盐碱土必须进行改良,达到脱盐土标准。

粘土、砂土等应根据栽植土质量要求进行改良后方可栽植。

栽植喜酸性植物的土壤,pH值必须控制在5.0~6.5,无石灰反应。

8.3.5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的配置要求通过乔木、灌木、草本等不同高度的植物间的重复、对比、韵律变化营造舒适的行车空间,满足游客行车的视觉需求,充分运用当地特色植物,通过道路景观展现彭阳的自然风景、风土人情。

种植方式以片植为主,部分节点采用精致组团,营造自然、大气的道路景观。

乔木与灌木配置比例为2:3,地被植物与草坪的配置比例为7:3。

8.3.6设计图纸(1)保留植物①保留现状苗圃xx公路部分路段现状有苗圃地,原则上在不影响整体的空间布局情况下,保留原有苗圃不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