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植物学第一章总结
概念:由单层膜围成充满复杂水溶液的细胞器 形态: 幼嫩细胞中,液泡数量多而体积小;成熟细 胞中,液泡常合并为几个大 液泡,甚至形成一个 中央大液泡,形成大液泡是植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 一
液 泡
结构:由单层液泡膜围成
功能:具有维持细胞形态、贮藏、消化和调节渗透 的作用。 细胞液:液泡膜内含的水溶液称为细胞液,除含大 量的水外,尚有多种有机酸、生物碱、无机盐、花 青素等物质。
结构:由单层膜折叠围成的管状或片状结构,在细胞基质中成立体 的网状结构,有多种形态。
内质网
类型:糙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1起支持细胞的作用,同时分隔细胞质使之区域化。 2可合成、包装、运输某些代谢产物。 功能 3可分泌出内质网小泡进而发育成其它种类的细胞器,如高尔 基体、圆球体、液泡等。 4是细胞器膜的来源。
形态结构: 由微管蛋白(α和β球状蛋白)组成的中空长管,外表无膜, 直径20~25nm。 特征:①可有规则的分解和重组。②微管具有极性,有正端和副端。 微 管 功 能
①细胞有丝分裂时,由微管构成纺锤丝;
②影响细胞壁的生长和分化; ③起支持细胞的作用。 ④与细胞形状、运动有关
细 胞 骨 架
微 丝
形态组成:比微管更细的纤维状蛋白丝,由类似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的蛋白质构成,
功能
② 控制构成细胞壁的微纤丝的合成和装配 ③ 翻译、控制和转导与细胞生长和分化有关的激素和环境信号。
• • 细胞质
(1) 胞基质
无色半透明的胶体物质,能为细胞器提供所
需的离子环境,并进行某些生化反应。胞基质在细胞内经常流
动,这种现象称为胞质运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表现。
(2) 细胞器 构。 核膜:双层膜,膜上有核孔,孔间充满无定形物质 结构 核仁:折光性很强,是细胞内合成和贮藏DNA的场所 核质:包括极易被碱性颜料着色的染色质和不易被染 色或染色很浅的核液 功能:控制细胞的遗传和调节细胞内的代谢途径 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
有色体
功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还具有合成脂类等 功能。 结构:超微结构外为双层膜,内膜内折形成嵴, 线粒体
嵴之间充满液态基质。内膜、嵴及基质中均含有
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类,也可合成脂类物质。
特点:半自主细胞器,含有自己的DNA。 起源上也是由内共生方式产生。
核糖体
结构:外表无膜的微小细胞器,由两个亚单位组成, 成分:含有60%核糖核酸和40%蛋白质。 功能: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常几个到几十个与信使RNA分子结合成 多聚核糖体。
核酸:DNA,RNA 原生质的化学成分 蛋白质:基本单位:氨基酸 脂质:油,脂肪,磷脂 糖类:单糖,双糖,多糖
位置:原生质体外,细胞质——细胞壁之间。 化学组成:基本化学组成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
质 膜
基本结构:单位膜 单位膜:电子显微镜下形态:暗-亮-暗三层。 化学构成:中间的亮层为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尾部,两侧暗层为蛋白质分子层和 磷脂双分子层的亲水头部。 ① 控制原生质体内外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
特点:不含色素。 形态:呈无色颗粒状 功能:储藏各类物质。 白色体 类型: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形成造粉体、 造蛋白体和造油体 特点: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叶绿素。 叶绿体 结构:外部为双层单位膜,内部为基质和基粒,及基质片层
功能:光合作用场所(碳水化合物和能量)。
形态: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形状大小比较近似,呈卵形而略扁。 质体 特点:含有特殊色素的质体 结构:双层膜围成。 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由于两者比例不同,可分别 呈黄色、橙色或橙红色。 存在部位:有色体存在于植物花瓣、果实和根中,例如 黄色的花瓣、番茄和辣椒等红色果实、胡萝卜的根中。 主要功能:有色体能积累淀粉和脂类,在花和果实中具 有吸引昆虫和其他动物传粉及传播种子的作用。减少紫 外光伤害。
功能:有收缩功能,故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原生质流动有关
中间 纤维
形态: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的蛋白质丝,中空的管状。
功能 :与上述两种细胞器共同组成细胞骨架
胞间层:又称中层或中胶层,是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形成的,为相邻 细胞共有的一薄层,主要成分是果胶质。
细 胞 壁
初生壁: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由原生质体形成的位于胞间层内方的壁 层。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糖蛋白、酶等。 初生壁一般较薄,质地柔软,有较大的可塑性。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形成的壁层。主要成分 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较厚,较坚硬。 次生壁一般分为外、中、内三层 构架物质:纤维素
植 物 的 繁 殖
分 裂 后:着丝点分开,染色单体分离成为子染色体并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末: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并解旋,回复到间期状态,子细胞核形成和胞质分 裂的时期。 胞质分裂:通过形成成膜体 →细胞板 → 新细胞壁过程而完成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细胞生长 指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加。是植物生长和分化的基础。 细胞分化指细胞形态和功能特化,变成彼此互异的过程 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高尔 基体
结构:多个(高等植物通常由4-8个)由单层膜 围成的扁平小囊(潴泡)和周围的小泡、网堆 叠形成的细胞器。 功能:高尔基体可合成半纤维素、果胶质等多 糖物质,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并具有分泌作用, 可分泌粘液、树脂等。
溶酶体 由单层膜围成的小泡状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以酸性磷酸酶 为特有酶。溶酶体具有消化作用,可分解生物大分子。 圆球体 由单层膜围成的球状小体,内含脂肪酶,可积累脂肪(在一定条 件下也可分解脂肪)。 微体 是由单层膜围成的细胞器,其功能与其所含酶类有关,包括两类微 体:
大学植物学
• 第一章 植物细胞 • 第一节 细胞是植物体构造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 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个体发育 的基础 •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原生质体 植物细胞
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核
• 原生质体是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所有原生质分化形成 的各种结构的总称
构成原生质体的主要物质是原生质
物质 结构
衬质:非纤维素多糖,蛋白质,水 附加结构:纹孔:单纹孔,具缘纹孔 胞间连丝
特化:角质,木质,栓质,矿质
淀粉呈颗粒状,在水合状态下会出现脐和轮纹。 类型:单粒、复粒和半复粒。 不同植物的淀粉粒有不同的形态,可作为商品检验、生药鉴定的依据。
后 含 物
贮藏蛋白质常以糊粉粒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遇碘呈黄色反应。
但特异反应为考马斯亮蓝染成蓝色。 油和脂肪常大量存在于种子和果实的细胞中,常呈小油滴或固体状。 在常温下呈液体的称为油,呈固体的称为脂肪。 遇苏丹 -III或苏丹-Ⅳ呈橙红色反应
真核细胞
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分化的细胞
分裂间期: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的一段时间,可分为三 个时期 前:染色质细丝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以 有 着丝点相连系 丝 中:染色体排列在细胞赤道面,纺锤体完全形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