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通信路由与交换技术 (1)

数据通信路由与交换技术 (1)



封装(encapsulation)是指网络节点( node)将要传送的数据用特定的协议头打 包来传送数据,有时候,我们也可能在数 据尾部加上报文,这些就是封装过程。封 装就是以保证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到达目 的地,被对端设备理解、执行。 • 例题 用OSI七层模型的概念,概述数据从 主机到服务器的传送过程。(参考P4)
• (4)传输层。它的主要设置目的就是在源 主机和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可靠的端到 端通信。主要功能为:连接管理;负责传 输连接的建立、维护与释放,传输连接的 建立过程称为“握手”;流量控制;传输 层在发送本层数据分组时,还要确保数据 的完整性;差错检测与恢复;提供用户要 求的服务质量和端到端的可靠通信。 • 协议:TCP、UDP、SPX等。

(1)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最靠近用 户的一层,它为用户的应用进程访问OSI环 境提供服务。应用层识别并验证目的通信 方的可用性,使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 同步。 • 协议:Telnet、FTP、HTTP、SNMP等 。
• (2)表示层。它提供数据格式转换服务, 数据加密、数据表示标准服务等。该服务 层处理的是通信双方之间的数据表示问题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为:语法转换、传送 语法的选择、常规功能等。 • 协议有:数据结构标准的EBCDIC、ASCII ;图像标准的JPEG、TIFF、GIF;视频标 准的MIDI、MPEG、QuickTime等。
1.1 OSI参考模型与数据通信 ISO负责制定大型网络的标准,包括 与Internet相关的标准,它提出的OSI 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描述了 网络的工作机理,为数据通信网络构建 了一个易于理解的模型。在数据通信中 常用的TCP/IP协议栈与OSI七层参考模 型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图1.1 OSI七层参考模型及功能
• (7)物理层。第一层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它涉及在通信信道(channel)上 传输的原始比特流,实现传输数据所需要 的机械、电气、功能特性及过程等手段。 物理层涉及电压、电缆线、数据传输速率 、接口等的定义。 • 典型规范:EIA/TIA RS-232、EIA/TIA RS499、V.35、RJ-45等。

对等层传输的信息就称为数据协议数据 单元(PDU)。相应地,应用层数据称为 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APDU),表示层数 据称为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会 话层数据称为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SPDU )。
• 而习惯上又将传输层数据称为段(segment ),网络层数据称为数据包(packet),数 据链路层数据称为帧(frame),物理层数 据称为比特流(bit stream)。 • 如:两个终端设备的对等传输层利用数据 段进行通信,传输层的段成为网络层数据 包的一部分,网络层数据包又成为数据链 路层帧的一部分,最后转换成比特流传送 到对端物理层,又依次到达对端数据链路 层、网络层、传输层,实现了对等层之间 的通信。

我们可以将终端或网络设备之间平行相 对应的层称为对等层或对应层。将终端或 网络设备中上、下相接的层称为相邻层对 等层之间联系通过相同的协议,相邻层之 间联系通过原语。关于上、下层的相邻层 关系,我们还可以将它理解为用户和服务 的关系,即上层是下层的用户,下层是为 上层提供服务。每一层利用下一层提供的 服务,用自己的协议与对等层通信。
第一章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栈
由于多种协议的并存,使得网络兼容已成为主 要问题。因此,使得ISO早在1984年就提出的OSI RM成为数据通信的基础模型。本章将在对OSI RM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TCP/IP协议栈以及数 据通信对应于各层的有关协议。
1.1 OSI参考模型与数据通信 OSI-RM七层及功能;各层的关系及数据 通信过程;网络互连及设备 1.2 网络层 网络层协议概述; IP;其他网络层协议 1.3 传输层 传输层协议功能与端口;TCP ;UDP与 SCTP 1.4 其他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应用层
• (3)会话层。它通过执行多种机制在应用 程序间建立、维持和终止会话。会话层机 制包括计费、话路控制、会话参数协商等 。会话层提供远程会话地址、会话建立后 的管理,提供报文分组重新组的功能。 • 协议: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网络文 件系统(NFS)、远程过程调用(RPC) 、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NetBIOS)、 Windows系统等。
• 面向连接服务(Connect-oriented Service )。面向连接服务含义指在使用该服务之 前用户首先要建立连接,而在使用完服务 之后,用户应该释放连接,当被叫用户拒 绝连接时,连接宣告失败。它适用于延迟 敏感性应用。在建立连接阶段,在有关的 服务原语以及协议数据单元中,必须给出 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地址,建立虚电路连 接;在数据传输阶段,可以使用一个连接 标识符来表示上述这种连接关系。
• 虚电路服务:在虚电路服务方式中,为了 进行数据的传输,网络的源主机和目的主 机之间先要建立一条逻辑通道。虚电路服 务方式是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一种使所 有分组能按顺序到达目的主机的可靠的数 据传送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在进行数据交 换的两端主机之间存在着一条为它们提供 服务的虚电路。
• 数据报服务:数据报服务类似于邮政系统 的信件投递。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源、 目的节点的地址信息,独立地进行传输, 每当经过一个中间节点时,都要根据目标 地址和网络当前的状态,按一定的路由选 择算法选择一条最佳的输出线,直至传输 到目的节点。
• (5)网络层。可以通过路由选择协议来确 定数据包从源端到目的端路由。网络层的 主要功能是建立、维护和拆除网络连接, 组包/拆包,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等。 • 网络层有代表性的协议有:IP、IPX、 ICMP、IGMP、ARP和RARP等。
• (6)数据链路层。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数 据链路信息从源点传输到目的点的数据传 输与控制,保证将源端主机网络层的数据 包准确无误地传送到目的主机的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数据链 路层与物理地址、网络拓扑、线缆规划、 错误校验和流量控制等有关。 • 协议:SDLC、HDLC、PPP、STP、帧中 继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