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流体动压润滑.
Reynolds方程
方程的推导
▲ 忽略体积力如重力或磁力等的作用; 润滑剂是牛顿流体,这对于一般工况下使用的矿物油而言是合理的; ▲ ▲ 流体在界面上无滑动,既贴于表面的液体流速与表面速度相同; 流体为层流,油膜中不存在涡流和湍流,对于高速大型轴承, 可能处于湍流润滑; ▲ 在沿润滑膜厚度方向不计压力的变化,由于膜厚仅百分之几毫米或更小,
p dx ) dydz x
u
dz
dx
dxdy dy
微元体受力
从润滑膜中取出一微元体,它在X方向的受力如图所示,只受流体压 力p和粘性力 的作用(假设(1)、(7))。设u、v、w分别为流体沿坐标X、Y、 Z方向的流速,流速u为主要速度分量,其次是v,而z为沿膜厚方向的尺寸 v ,其数值比x 或y 都小得多。因此,与速度梯度 u 和 相比较,其它速度 z z 梯度数值甚小,均可忽略不计。这样,在X方向的受力中, dx dz 表面无 粘性剪力作用。
其主要步骤是:
(1) 由微元体受力平衡条件,求出流体沿膜厚方向的流速分布;
(2) 将流速沿润滑膜厚度方向积分,求得流量;
(3) 应用流量连续条件,最后推导出Reynolds方程的普遍形式。
Reynolds方程---方程推导
1. 微元体的平衡
Z Y
w
(
dz ) dxdy z
v
X
(p
pdydz
F
e
潘存云教授研制
e ----偏心距
∑ Fy =F ∑ Fx = 0
∑ Fy =F ∑ Fx ≠ 0
第六章
1 2
流体动压润滑
概述 Reynolds方程
Reynolds方程 方程的推导
推导Reynolds方程时作如下假设:
▲ 忽略体积力如重力或磁力等的作用; ▲ 流体在界面上无滑动,即贴于表面的液体流速与表面速度相同; ▲ 在沿润滑膜厚度方向上不计压力的变化。由于膜厚仅百分之几毫米或更小, 压力不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 ▲ 与油膜厚度相比较,轴承表面的曲率半径很大,因而忽略油膜曲率的 影响,并用平移代替转动速度; ▲ 润滑剂是牛顿流体。这对于一般工况下使用的矿物油而言是合理的; ▲ 流体为层流,油膜中不存在涡流和湍流。对于高速大型轴承,可能处于 湍流润滑; ▲ 与粘性力比较,可忽略惯性力的影响,包括流体加速的力和油膜弯曲的 离心力。然而对于高速大型轴承需要考虑惯性力的影响; ▲ 沿润滑膜厚度方向粘度数值不变。这个假设没有实际根据,只是为了 数学运算方便所作的简化。
以上假设中的前四个对于一般流体润滑问 题,基本上是正确的。 后四个假设是为简化而引入的,只能有条 件地使用,在某些工况下必须加以修正。
Reynolds方程 方程的推导
运用上述假设,由 Navier-Stokes 方程和连续方程可以直 接推导出 Reynolds 方程。但是,为了了解流体润滑中的物理 现象,以及考虑到零件润滑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流体力学 中微元体分析方法推导Reynolds方程。
概 述
润滑的原理是给滑动的负荷提供一个减摩的油膜
概 述
按 润 形滑 态剂 分的 物 质 液体润滑 脂润滑 固体润滑 气体润滑 流体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静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按 滑摩 形擦 态面 分间 的 润
边界润滑
固体润滑
概 述
流体润滑定义:
在适当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表面由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
第六章
1 2 3
流体动压润滑
概述 Reynolds方程 径向轴承
第六章
1
流体动压润滑
概 述
减少两个摩擦副的摩擦和磨损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摩 擦副表面之间引入润滑剂形成润滑膜。 该润滑膜把两个接触表面全部或局部隔开,由润滑膜 承受部分或全部载荷。由于摩擦产生在润滑膜或部分接触 微凸体之间,润滑膜的剪切强度较低,因而摩擦、磨损较 小,并使摩擦副运转平稳,从而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寿命。
h→0
h=R
h≥R
h—间隙,F—压力; R—表面粗糙度
概 述
两个表面是否完全被油膜隔开或有部分微凸体接触,与油膜 厚度h及两个表面的综合粗糙度R 有关。一般用膜厚比λ来判断润 滑状态,其表达式为:
hR
根据几何形状、材料、运转条件及油膜厚 度可区分出三种主要的润滑状态: 1.流体动压润滑 这种润滑包括流体动压润滑及弹性流体 动压润滑,相当于曲线右侧一段。在这种 润滑状态下,膜厚比约为3~5,摩擦表面 完全被润滑膜隔开,一般不会发生磨损, 但有可能产生表面疲劳磨损或气蚀磨损。
概 述
依靠摩擦副两个表面的形状,在相对运动时产生收敛油楔。收敛油 楔与速度和粘度相结合就产生压力油膜,将两表面分隔开,这种润滑状态 称为流体动压润滑。 形成机理: 如图,两平行板之间不能形成动压膜,压力膜因运动而产生。
v
F F F F F
v c
h2
v
b h0 b
F
v
a h1
c
a
压力膜的形成
概 述
粘性流体完全分开,由流体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流体层中的 分子大部分不受金属表面离子、电子场的作用而可以自由地移
动。这种状态称为流体润滑。
流体润滑的摩擦性质完全取决于流体的粘性,而与两个摩 擦表面的材料无关。
概 述
德国学者斯特里贝 克( Stribeck)提出摩 擦系数随参数(η,v,1 /N)而变化的曲线。 Stribeck曲线代表以润 滑剂粘度η、速度v和 法向载荷N为函数的有 润滑运动表面的通用 特性曲线。
压力不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 ▲ 与粘性力比较,可忽略惯性力的影响,包括流体加速的力和油膜弯曲的 离心力,然而对于高速大型轴承需要考虑惯性力的影响; ▲ 与油膜厚度相比较,轴承表面的曲率半径很大,因而忽略油膜曲率的 影响,并用平移代替转动速度; ▲ 沿润滑膜厚度方向粘度数值不变,这个假设没有实际根据,只是为了 数学运算方便所作的简化;
形成动压油膜的必要条件: 1. 两工件之间的间隙必须有楔形间隙; 2. 两工件表面之间必须连续充满润滑油或其它液体; 3. 两工件表面必须有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 须保证润滑油从大截 面流进,从小截面出来。
应用实例--向心滑动轴承动压油膜的形成过程:
静止 → 爬升 → 将轴起抬 转速继续升高 →质
2.混合润滑 它包括部分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相 当于曲线中间一段。在这种状态下膜厚 比λ约等于3,这时一部分摩擦表面为润 滑油膜分隔开,同时也发生分别由油膜 及微凸体共同承担,并产生磨损。 3.边界润滑 曲线左侧一段,膜厚比小于1 ,流 体动压润滑作用很小,载荷几乎全部由 微凸体以及边界润滑油膜承受,摩擦及 磨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