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幼儿园大班绘本教育教学随笔

最新幼儿园大班绘本教育教学随笔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育教学随笔导语:绘本这样的欣赏素材本身就是多元信息输入的典型。

通过一个个画面的欣赏和观察,孩子积累了一系列有相同主题的视觉表象经验。

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绘本教育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育教学随笔【第一篇】:大班绘本《生气汤》教学反思《生气汤》是一本优秀的世界级绘本,它不仅是孩子的读物,也是成人的读物。

生气,每个人都经历过,孩子们也一样,妈妈不守信用或者与孩子抢夺一样玩具,都会生气。

因此我以《生气汤》绘本为载体,向幼儿讲述关于一件霍斯与妈妈之间发生的趣事,从而让幼儿了解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经常生气会影响身体健康,让幼儿学会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

因此我将目标定位于:1.能够仔细倾听,理解绘本中主人公心情转变的原因,学会合理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2.知道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了解经常生气会影响人的健康。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保持自己快乐的心情。

首先从准备上看:幼儿都有过生气的经验,因而对故事主人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我在准备的时候,对绘本进行了分析,选取了绘本中最主要的一些亮点做成PPT,也便于幼儿的理解。

但在对幼儿回答的预设上还是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将有利的信息直接反馈给幼儿,让其获取直接有效的经验。

再者从过程中看: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绘本故事中主人公由生气引发的一连串事件为主线的,我借由故事,从中挖掘有价值的点,反馈给幼儿。

第一部分是了解生气的危害,从观察图片,倾听故事,再引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上,让幼儿从故事然后回归到自身,用已有的经验来进行交流,我再进行小结,让幼儿知道生气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让身边的人不开心,更会让自己失去朋友。

虽然幼儿愿意说,但是我觉得大多孩子还是比较拘谨的,不能够很好地畅所欲言。

还有一些问题过得比较快,就像霍斯为什么生气,也只是让孩子听了一下,然后再说说,孩子们似乎还不是特别了解;另外对于幼儿的回答我也没有接应得很好,比如在问到“生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时”,在孩子回答“想打人”时我就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这是不好的行为等等,我觉得在这一部分也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是勾起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切身感受到生气的情绪,但在这里我匆匆地过了,没有与幼儿进行很好的互动。

第二部分是观察霍斯生气后的表现,以及妈妈的做法。

这一部分重在感受,幼儿基本上都知道霍斯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不能理解妈妈的这种做法是为什么,这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去想的,但我们也可以从一些提问中让幼儿知道怎样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也就是第三部分的重点。

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说说自己生气时是怎么发泄的,但在这个部分很多孩子的回答都是依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孩子的已有经验,但有几个孩子说的还是蛮好的,我也借由他们的说法给与小结,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么做等等。

在这里,我想是否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幼儿来判断是对是错,作为经验的提升,这样可能对他们的理解和情感上的升华会更到位。

最后的一个游戏环节,我本来是想让幼儿能够大胆表达的,但孩子们还是比较拘谨,重在了游戏却忽略了游戏的实质,这也是这个活动遗憾的地方。

一个活动的设计和活动真正的操作结果之间有着很多的变异和未知数,这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对活动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幼儿的了解上。

我觉得师幼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要仔细地观察到每一个幼儿,抓住其中的亮点,将其放大,再反馈给幼儿,获得经验的提升,这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育教学随笔【第二篇】:绘本,连接阅读和幼儿从之前设计的各个艺术活动来反思绘本集体教学活动,我一直在思考怎样的绘本能够用作艺术欣赏活动素材,绘本,它区别于故事,绘本的精美图画应该也是可以作为教学重点来挖掘艺术价值的。

从幼儿自主表演的角度来看,虽然小班孩子的动作还比较稚嫩,但积累了一个半学期的动作技能之后,我们的艺术活动目标还应着力于鼓励幼儿表演表达出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引导他们自主表演,而不仅总是模仿老师的表演范例动作,并尝试让孩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选素材《好饿的毛毛虫》是美国童书作家艾瑞克。

卡尔的作品,我选这本书的理由为:本书的绘画风格完全是儿童涂鸦期的手法孩子们一看就像自己的涂鸦一样,第一眼就因亲切感而拉近了距离,儿童对自己的涂鸦总是很珍惜,看涂鸦一样的画感觉像进入了自己的世界。

用”像不像”作为审美标准的成人也许有点排斥这本书,但这是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单纯的构图幼儿在观赏一幅画时,首先吸引他们目光的是画面中心位置的内容,当下一幅画面同样在中心位置来表达,这种重复正符合孩子单纯到极致的视觉感受。

儿童的这种视觉特点也表现在儿童的绘画中,孩子们常常将最希望表达的内容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由此可见,卡尔的这种构图就是专门为孩子的视觉感受设计的。

色彩的视觉与味觉卡尔知道儿童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是极为惊人的,丰满亮丽的画面,迎合了儿童的视觉感受。

最为好玩的是,这本书通篇都在说”吃”,每一种水果的颜色都如它的味道一样浓郁,这条毛毛虫真像小朋友一样,看到什么都想吃!怎么组织活动从第一课时把目标定位在科学领域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自然过程和故事内容,到第二课时把目标定位在美术欣赏和表达,这需要教师进行有重点地引导。

通过教师有目的地挖掘来为本次目标定位,我运用了以下策略:欣赏节奏一个星期之后毛毛虫越吃越多,星期六高潮迭起--一次出现了那么多食物!到虫茧的那一页,就像音乐戛然而止,安静了两页。

突然从低八度跨越到高八度,似乎所有的乐器轰然奏起,一只绚丽的蝴蝶突现整个画面,为孩子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

至此,故事结束了,在整个故事中,像感受到一场”图画的演奏”。

因此,引导幼儿欣赏的时候也应该有起有伏,有节奏感。

在有转折意义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从孩子的作品来看,孩子更愿意选择有转折的画面进行表达绘画。

结合文图相配合的游戏乍一看,这本书似乎很简单,从头至尾是一只毛毛虫吃了不同的东西,有些话重复了又重复!结合点数的种种色彩抢眼的水果食物给了孩子强烈的视觉冲击,点数的时候孩子的手指就自然变身为了毛毛虫!书中的小洞就是孩子最爱这本书的原因。

而吃一口食物便出现了一个洞,这也是孩子在表达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的元素。

引导联想因为绘本里有好多环节都需要联想,所以开展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创作的时候也十分快乐。

在想一想、猜一猜之后再来画一画或用动作表现出来,孩子们在快乐地创作和表演。

体验表达引导策略运用因为这节课的目标比较开放,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进行自主表达的一个活动,因此我尤其注重引导幼儿体验、表达策略的运用多元信息输入绘本这样的欣赏素材本身就是多元信息输入的典型。

通过一个个画面的欣赏和观察,孩子积累了一系列有相同主题的视觉表象经验。

教师有重点的指导观察,帮助幼儿将视觉经验转换为体验经验,如问题”如果你是那只毛毛虫,你会有怎样的表演来引发幼儿讨论并总结。

深入挖掘课例中蕴含的可以让幼儿主动体验、表现和感受的画面。

这个活动的自主表达空间就在于教师在为幼儿的充分感知、体验、想象创设条件之后,孩子表达的内容能够让幼儿自主选择。

但同时幼儿的自主表达的限制也在于当他选择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之后,他的动作表达会比较多地依赖书中的某一个画面,会转”临摹老师的动作”到”临摹书中的动作画面。

当然这样的模仿是有价值的,在于这样的模仿是主动学习的表现。

以充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体验、想象为导向的导入与示范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故事和图画,来熟悉要用肢体动作表达的内容,为自主创编动作做铺垫;通过玩一玩、摸一摸书页,进一步熟悉画面造型,思考线条和色彩的表达;最后通过说一说再表演来细化细节,丰富体验表达的内容。

支持幼儿主动表演的指导评价策略为了支持幼儿的主动表演和表现的热情,我运用了房子等道具来吸引幼儿参与表演活动,分组让孩子们上来轮流表演、体验。

并鼓励他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表演区继续进行创编毛毛虫变蝴蝶过程的表演。

在评价环节,让幼儿说说别人的表演的出彩地方,将艺术表达再回归到阅读想象中去。

并模仿同伴的表演动作,丰富表演内容。

从孩子的表演可以看出,他们有兴趣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只要我们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育教学随笔【第三篇】:幼儿园绘本阅读《好吃的水果》教学随笔绘本《好吃的水果》是“幸福的种子”系列绘本中的一本。

绘本介绍了好多好多水果,草莓、苹果、西瓜、猕猴桃、香蕉、葡萄、橙、木瓜、水蜜桃、菠萝、杨桃、柿子、樱桃。

从水果的剖面、果肉、种子以及生长的地方等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了各种各样好吃的水果。

我们结合闻书香活动,围绕绘本《好吃的水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第一课时的绘本阅读活动,利用绘本大书以及ppt,尝试用简单词汇说出常见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等。

在绘本阅读中感受自主阅读的快乐。

活动第二课时,在进一步熟悉绘本的基础上,了解水果的种子和生长地,对水果有更多的认识。

开展了延伸活动,水果涂色。

活动进行到第三课时,主要还是进一步熟悉绘本,巩固对某些水果特征的感知,加入了猜谜的形式,初步感受猜谜的快乐。

活动以谜语的形式开展活动,孩子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谜语,但是孩子们还是很乐意参与到活动中,积极性很高。

当孩子们猜对一个谜语,揭晓答案的时候孩子们显得异常兴奋,得到小贴纸的孩子也很开心。

在绘本中找一找谜语中的水果对已经对绘本很熟悉的孩子们来说显得较为简单。

但孩子们依然兴趣盎然,在寻找到答案的那一瞬间,充满了喜悦之情。

绘本《好吃的水果》的活动还远不止这些,还有无限次的课时,可以与我们的主题系列活动《好吃的水果》相结合。

制作水果沙拉,体验更多参与动手的快乐;亲子制作水果娃娃,感受浓浓的亲子之情;游戏水果拼图、水果印泥,锻炼小手的本领……一本好的绘本,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故事,它能渗透于任何一个方面,带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而是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育教学随笔【第四篇】:我眼中的绘本阅读教学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难看出,在语言领域,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但是,在幼儿园的绘本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教师的选择替代幼儿的选择、教师的感受替代幼儿的感受、教师的表达替代幼儿的表达等突出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笔者尝试从幼儿的视角出发,从绘本的选择、绘本的共读、绘本的阅读环境三个方面阐释点滴经验。

一、“赋予生命”的绘本最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好的绘本,是宽容开放的,能让每一个幼儿都拥有想象和自我建构的空间。

有教师困惑,中大班幼儿的绘本选择面很广,3岁左右的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怎样选择呢?我们可以选择绘图简单的绘本,其内容最好是体现这个阶段幼儿的所见、所闻、所发生、所关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