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考试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水准点埋设深度不得小于( )米,且底部要埋设在水冻线以下( )米,才能防止水准点不受冻胀。
A.1 B.10 C.2 D.0.5答案:D2.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面水准尺时,可用变动仪器高法进行检核,变动仪高所测得的两次高差三差不得超过( )。
A. -5mm B.5mm C.1mm D.25mm答案:B3.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为每公里测量误差为( )mm 。
A.±10 B.±5 C.±20 D.±15答案:A4.根据“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在施工以前,必须首先建立测量控制网作为放样的基准,通常称这关控制网为( )。
A.平面控制网 B.高程控制网 C.施工控制网答案:C5.用DJ6型经纬仪测某竖直角,盘左读数76°45′12″,盘右读数283°14′36″,指标差应为(B)。
A.06″ B.-06″ C.12″ D.-12″6.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盘左、盘右观测同一方向的读数相差(B)。
A.90° B.180° C.270° D.360°7.使用三个脚螺旋来调平测量仪器时,气泡的移动方向与(A)移动方向一致。
A.左手大拇指 B.右手大拇指 C.两手大拇指 D.左手食指8.经纬仪各主要轴线之间必须满足规定的几何条件,下列叙述中(C)是错误的。
A.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 B.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C.视准轴平行于于横轴 D.横轴垂直于竖轴9.下列被称为误差中的(A)属于真误差。
A.三角形闭合差B.距离测量中的倾斜误差C.角度观测时的瞄准误差D.水准测量的估读误差10.如下表所示,直线A-B 的坐标象限角为( B )。
点名 X Y 备 注A 250.000 250.000 B200.000320.000A .N54°27′44″EB .S54°27′44″EC .N54°27′44″WD .S54°27′44″W11.基槽开挖完成后,应在槽底设置( A )。
A .垫层标高控制桩B .基础轴线桩C .槽底标高控制桩D .基础中心桩12.下图为某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符合图意的叙述是( A )。
A .这是一次支线水准测量B .TP1-TP2的高差是-0.185mC .TP2-B 的高差为负值D .TP1的高程是211.085m13.某碎部测量按视距测量法测量数据见下表,测站点标高A H =42.95m ,仪器高度A i =1.48m ,竖直角计算公式,盘左:90°-L ,盘右:R-270°。
高差h 应为( A )。
A .6.115mB .4.676mC .1.480mD .1.552m14.下列关于视距测量的叙述,( D )是正确的。
A .标尺竖立不直,对视距不会带来误差 B .不管使用多久,视距常数不需加以常数差改正 C .观测时,应尽量放低视线D .视距测量不能用于控制测量或定位放线测量15.测设已知高程是根据控制点高程,将( C )标定在固定的位置上。
A .待求高程 B .测量高程 C .设计高程 D .未知高程二、多项选择题16.正多边形建筑物样的关键点位和关键数据是其外接圆的( )。
A.圆心坐标 B.半径长度 C.边长答案:A B C17.国家高程控制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
下列叙述中的(ABCE)是正确的。
A.一等水准是国家高程控制的骨干 B.二等水准是全面基础C.国家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D.二等水准沿山地、陡峭的坡地布设E.三、四等水准是国家高程控制点的进一步加密18.【背景】测设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常用的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汇法和距离交汇法等。
下图是某建筑物定位测量示意图。
该拟建建筑物一角点P的设计坐标为:P (X=560.500m,Y=820.500m),控制点B坐标为B(X=520.480m,Y=760。
850m),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为αAB=126°45′30″。
现拟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
案例17图问题:(1)下列说法中的(ABDE)是正确的。
A.直角坐标法一般用于已建立相互垂直的主轴线或建筑方格网的场地B.极坐标法适用于控制点和测设点之间便于测量距离的情况C.角度交汇出现误差三角形时,此次测设失败D.采用距离交汇法,应有第三个已知点作为检核E.全站仪测设点位实际上是极坐标法的应用(2)有关本案例测设数据,(ADE)是错误的。
A.B-P的X坐标增量是:-40.020mB.B-P的X坐标增量是:59.650mC.水平距离D BP=71.830mD.αPP=56°08′30″E.R BP=N56°08′30″E19.【背景】测量水平角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之一。
下表所示的手薄记录了测量人员在某工地进行施工测量时,对水平角∠A0B测量的观测数据。
观测使用的是J6经纬仪,根据相关规定:半测回角度值之差不超过±40″,各测回值互差不超过±24″。
案例29表测站竖盘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各测回平均值°′″O 左A0 00 12B84 12 36右A180 00 18B264 12 54O 左A 90 00 06B174 12 36右A270 00 24B354 13 00问题:(1)常用的水平角测量方法有(CD)。
A.光学经纬仪法 B.全站仪法C.测回法 D.方向观测法E.直角坐标法(2)下面是本案例水平角观测的计算数据,(ABDE)是正确的。
A.第一测回盘左的半测回角值是84°12′24″B.第二测回上半测回的半测回角值是84°12′30″C.第一测回倒镜的半测回角值是84°12′30″D.第二测回的一测回角值是84°12′33″E.两个测回的平均角值是84°12′32″20.钢尺量距时,减少量距误差的措施包括:新购钢尺必须进行检定,以求得尺长改正值;必须进行温度改正;(ACD)。
A.使用水准仪测定两端点高差以便进行高差改正B.增加测量人员的数量C.丈量距离时,使用弹簧称衡量拉力D.为减少直线定线误差,采用经纬仪定线E.选择天气好的日子进行钢尺量距21.影响钢尺量距精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来源有(ABD)、尺长误差、温度误差。
A.拉力误差 B.定线误差C.技术误差 D.钢尺倾斜误差和垂曲误差 E.竖直角观测误差22.使用钢尺精密量距,必须对测量结果进行(ABD)等三项改正。
A.尺长改正 B.温度改正 C.误差改正 D.倾斜改正 E.水平改正23.水准测量的观测误差来源有(ABCD)。
A.整平误差 B.读数误差 C.视差影响 D.水准尺倾斜误差 E.仪器误差24.水准尺的种类很多,按照注记方式划分有(CD)。
A.铝合金尺 B.钢尺 C.单面尺 D.双面尺 E.玻璃钢尺25.经纬仪的使用包括下列步骤:(ABDE)A.对中 B.整平 C.精确整平 D.瞄准 E.读数26.使用水准仪测量确定待求点高程的方法有(AC)。
A.高差法 B.视距高程法 C.视线高法 D.三角高程法 E.气压高程法27.根据仪器设备、控制点分布及场地地形条件等要求,地面点位的测设通常采用(ABCD)、十字方向法、全站仪坐标测设法。
A.直角坐标法 B.极坐标法 C.角度交汇法 D.距离交汇法 E.水准仪法三、填空题28.在地形测量中,视距测量得到广泛应用,缺点是( ),误差约为( )。
答案:精度太低 1/200~1/30029.等高距的大小是根据( ),在一幅图上等高距是( )。
答案:测图比例尺和地面坡高的陡,缓决定的相同的30.经纬仪各轴线间满足的几何条件为照准部水准管轴必须垂直于( )、十字丝的竖丝垂直于( )、望远镜的视准轴垂直于( )、横轴垂直于( ),另外,竖盘指标是否处于正确位置,先学对点器的准轴是否与仪器竖轴重合,均应满足要求。
答案:仪器竖轴横轴横轴仪器的竖轴31.罗盘仪主要由( )、( )、( )在部分组成。
答案:望远镜刻度盘磁针32.绘制纵断面图时,以(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
答案:里程高程33.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 )简称( )。
测定( )位置的工作,称为( )。
答案:图根控制点图根点图根点图根控制测量34.地形图上表示的最小地物为0.2m,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测图比就应不小于( )。
答案:1/200035.经纬仪各轴线间应满足下列几何关系LL⊥VV、CC⊥HH、HH⊥VV、十字丝竖丝垂直于HH、光学对中器的光轴与仪器竖轴重合。
36.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水平距离37.在同一幅图力,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坡度均匀。
38.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高差。
39.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5°23′,又测得左夹角为89°34′,则C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124°57′。
40.圆曲线的主点有圆曲线起点、中点、终点。
41.竖直角有正、负之分,仰角为正,俯角为负。
42.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一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m=±√([△△]/n)。
43.在方向观测法中,2C互差是同一测回各方向之间是2C误差之差值。
四、判断题44.三角高程测量中,仪器高和标志高应用钢尺各量两次(读至5mm),其较差不应大于20mm,合格后取其平均值,记至cm。
( )答案:×45.测回法是测量水平角的基本方法。
( )答案:√46.建立小地区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是三角高程测量和一、二等水准测量。
( )答案:×47.反曲线由两个半径相同(或不同),而方向相反的圆曲线连接而成。
( )答案:√48.路基边坡的放样在分路施工中常采用两种方法是:绳索竹杆法边坡样板法。
( )答案:√49.路基边桩的放样方法有图解法,方格法两种。
( )答案:×50.经纬仪采用光学对中,其误差一般应小于3mm。
(×)51.常用的测角仪器是水准仪,它既可以测量水平角,也可以测量竖直角。
(×)52.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一般应在50m范围内。
(×)53.测量工作的误差大则精度低,误差小则精度高。
(√)54.完全可以用水平面替代水准面。
(×)55.全站仪不能直接测设已知距离。
(×)56.布设变形测量点时,每个工程至少应设立三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57.由平行于坐标纵轴的正北方向,顺时针量至某直线的水平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象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