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池塘净化工程方案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池塘净化工程方案

广西南宁经开区吴圩镇新桥村新桥坡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2016年11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01.1项目背景 01.2项目概况 01.3村庄建设条件 01.4项目建设必要性 (1)第二章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 (1)2.1设计依据 (1)2.2设计范围 (2)2.3设计原则 (3)第三章项目设计水质、水量 (3)3.1项目设计水质 (3)3.2项目设计水量 (4)3.3出水执行的排放标准 (4)3.4污水处理程度 (5)第四章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论证 (6)4.1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 (6)4.2污水处理各种工艺的介绍 (7)第五章污水处理工艺说明 (9)5.1污水处理工艺特点 (9)5.2工艺流程示意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工艺流程说明 (10)5.4工艺特点 (11)5.4工艺组成 (11)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 (13)6.1项目建设内容 (13)6.2项目选点及管网规划 (13)第七章工程投资概算 (13)7.1工程建设概算 (13)7.2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概算 (13)7.3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费用概算 (17)第八章效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社会效益 (18)8.2环境效益 (18)8.3经济效益 (19)第九章工程进度及质保 (19)9.1工程进度 (19)9.2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 (20)第十章典型案例及监测报告 (22)10.1案例一 (22)10.2案例二 (23)第一章前言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广西南宁经开区吴圩镇新桥村新桥坡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1.2项目地址南宁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圩镇新桥村新桥坡1.2项目概况吴圩镇新桥村新桥坡位于南宁市南部,距吴圩镇约12公里。

新桥村位于大王滩水库西北角,属于影响大王滩水库的生活污染源。

为改善和保护大王滩水库的水资源环境以及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经开区政府决定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对该坡的居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

该村坡现有人口200人左右,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村屯公用水塘,经自然渗透进入农田,对村屯环境造成污染,对王滩水库的水资源安全产生威胁。

1.3村庄建设条件村庄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混排,排水设施尚不完善。

居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随意排放,雨水自然排放。

村屯路面硬化覆盖率达到80%,施工难度大,污水处理站用地紧张,目前计划利用公共水塘内的地块填塘建设污水处理站。

污水处理站拟选场地照片1.4项目建设必要性该项目的实施,将使吴圩镇新桥村新桥坡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解决当地污水乱排、乱放的问题,符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主旨内容,对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改善当地的环境现状,保障大王滩水库水源安全。

同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在解决当地水污染问题的同时,本项目设计采用生态景观处理设施,美化村容村貌。

第二章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2.1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383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城镇生活用水定额》(DB45/T967-2010)《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2011年版)(HJ2005-20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06年版)(GB50014-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2006年版)(GB50013-2006)《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2.2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范围为新桥村新桥坡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2.3设计原则贯彻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相关的法规、规范和标准。

根据进水水质、水量的特点,采用先进、可靠、并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污水处理工艺,达到节省建设资金的目的。

采用布置紧凑的污水处理新工艺,以节省建设用地,同时后期运行管理简便。

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和环境状况,统一规划污水处理设施,控制污水处理工程的用地,并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的原则。

农村污水的收集及处理设施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材料和施工方法,降低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尽量做到管理方便,操作简单,能耗小等,减轻污水处理对村民带来的经济压力。

第三章项目设计水质、水量3.1项目设计水质根据设计手册推荐及查阅相关资料,广西地区典型的生活污水水质如表3-1表 3-1 广西地区典型的生活污水水质表根据当地污水的实际排放情况,设计水质如表4-2:表3-2设计污水进水水质表单位:除pH外均为mg/L3.2项目设计水量根据当地生活污水的水质情况和现场考察,本方案中的污水主要来源于的村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

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城镇生活用水定额》(DB45/T 679-2010)确定新桥坡生活污水排放标准为人均污水产生量取110L/人·d,考虑管道损失及其它因素,污水收集率取0.80,当地受益人口:200人。

污水产生量为: 200人×110L/人·d×0.80=17.6m3/d因此,本方案考虑到丰水期水量增加及人口流动情况,因此,按20m3/d,污水量进行设计。

3.3出水执行的排放标准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自治区环保厅《关于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污水处理站(设施)出水排放验收标准的复函》(桂环函〔2010〕1215号)的要求,该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

出水水质如下表4-3:表 3-3 设计污水出水水质表单位:除pH外均为mg/L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3.4污水处理程度污水厂的进、出水水质及相应处理程度如下表:表3-4进、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表第四章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论证4.1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处理程度要求、用地面积和工程规模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各种工艺都有其适用条件,应视工程的具体条件和要求而定。

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不仅可以确保出水水质,降低工程投资,且有利于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本工程要求的污水处理程度较高,对 CODCr、BOD5、SS、NH3-N、TP 和 TN 的去除率要求都很高。

因此,对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慎重。

主要的选择原则是:(1) 在常年运转中保证出水所要求的处理程度,处理效果稳定,技术成熟;(2) 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低;(3) 运行管理方便,运转灵活,最大限度的发挥处理装置和构筑物的处理能力;(4) 系统抗冲击能力强;(5) 服从地方总体规划,达到地方环境要求。

4.2污水处理各种工艺的介绍污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使污水得到净化,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COD Cr、BOD5、SS、N和P等。

而污水处理工艺的选用是与要求达到的处理效率密切相关的。

而在农村经济实力比较薄弱,还需重点考虑污水站建成后是否能够长期正常运行。

因此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至关重要。

根据《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现行的生活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工艺有生物处理技术、生物稳定塘处理技术、废水土地处理技术与人工湿地技术四大块。

各大块又细分各种工艺或者组合工艺,以下为常用的几种污水处理工艺,各工艺都有优缺点。

我们就仅本项目,对各种工艺做出如下对比。

各种污水处理工艺比较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程造价低、处理效果有保证、运行费用低、用地面积少、工艺简单实用、操作维护简便是首要的原则。

经过各工艺对比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实施工程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由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生态系统。

在人工湿地内种芦苇等水生特定的植物,当生活污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植物根系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

该污水处理技术可处理氨氮、磷含量较高的污水,还可作为三级深度处理工艺。

该工艺主要采用自流形式,运行成本极低,对悬浮物、有机物、氨氮、总磷去除率较高。

同时,该工艺除了考虑处理效果、运行成本外,还将环境美化纳入设计范围,确保处理系统美观。

综上所述我们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亦称:微动力A/O法)。

第五章污水处理工艺说明5.1污水处理工艺特点经上文论证决定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亦称:微动力A/O法)。

考虑到处理站用地紧张,且农村污水项目对后续运营成本的承受能力较弱。

本方案集成以下几项技术,以提高对上述难点的适应性。

①使用集成一体化技术,将污水处理设施主体集成为玻璃钢结构罐体,替代替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最大限度降低占地面积。

②采用太阳能辅助供电节约运营电费。

③使用供氧效率更高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作为供氧设备大大降低功耗,提高太阳能供电的覆盖率,进一步节约电费。

同时由于纳米气泡上升速度很慢,停留时间长,使得后续的人工湿地单元可以获得部分供氧,大大提高了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

根据现场情况,本项目包含管网较少,而项目选点位于村屯中心的水塘边。

村民对项目点的景观要求较高,本方案拟将人工湿地沿水塘东岸建设成湿地与塘岸一体,将人工湿地融入环境实现处理与景观功能一体,同时解决水塘东岸的硬化问题。

人工湿地与塘岸一体景观效果微纳米气泡的说明我们通常把存在于水里的大小在10~200微米的气泡叫做微米(um)气泡,而把存在于水里的大小在数百纳米(nm)以下的气泡叫做纳米气泡。

把存在于双方中间的气泡混合状态叫做微纳米气泡。

纳米气泡发生器简介该设备将吸入的空气切割成微小的纳米气泡,利用纳米气泡的高溶解性大大提高供养效率,较传统曝气头形式提高了近4倍,有效降低供氧能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