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 平行志愿:分数优先,依次录取考生志愿
考后知分+平行志愿的
改革 2008年各省填报志愿和录取机制选择
考前
考后估分
考后知分
梯度志愿 北京 平行志愿 上海
天津、山西、黑 龙江、新疆、陕 西、河南
辽宁
福建、江西、内蒙古、 宁夏、广东、广西、西 藏、海南、河北、云南 、青海、重庆、山东、 湖北、四川、吉林、甘 肃
• 1987年, “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 民族考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分数,择 优录取。对散居于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 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于2004年9月20日废止。
• 1994年, (1)民族类专业免交学杂费。(2)边远少数民族地 区可招定向生,降分幅度在20分以内。
• 文化差异
有无异化?
各地加分政策
• 所有少数民族考生统一加分 北京、上海、天津、安徽、河南、湖北、山西、浙江
• 某些特殊指定(地区&民族)的少数民族考生统一加分 重庆、内蒙古自治区、江西、陕西、福建
• 所有少数民族考生多元加分(地区&民族&考试语种&报 考院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 区、西藏自治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河北、 湖南、青海、贵州
• 在北京籍的学生中, 汉族学生就读985、211高校的比例为14.1 %,少数民族学生中该比例为19.1%。
家庭背景(城市、农村)
高校 类型
北京生源 农村 城市
“985”高校 6.9% 93.1%
“211”高校 7.9% 92.1%
一般本科
7.5% 92.5%
高职高专 31.7% 68.3%
独立学院
题),湖北民工当年考了 515落榜了,设计师在北 京当年考了497上了建筑 工程大学。N年后,命运 竟是如此差异!!
各地区央属高校的招生“属地化” 问题
2005年平均属地招生比例
中国人民大学:14.40% 复旦大学:53.98% 南京大学:52.53% 浙江大学:62.36%
厦门大学:44.91% 武汉大学:53.24% 中山大学:62.36% 南开大学:26.04%
0.0% 100%
民办高校
7.3% 92.7%
少数民族总计 11.3% 88.7%
汉族学生总计 15.3% 84.7%
农村 24.1% 20.5% 14.3% 33.3% 3.4% 19.3% 20.6%
21.3%
镇 10.3% 6.8% 8.2% 0.0% 3.4% 7.0% 8.3%
28.8%
京外生源
2011年各省理科分数线排序
北大 复旦 上交 浙大 人大
10
15
17
11
1
7
13
1
1
1
18
3
4
8
3
10
2
2012年山东省理科分数线排序
北大 复旦 上交 浙大 人大 698 688 685 682 672 725 696 696 694 697
中科大 南大
4
11
9
6
1
19
中科大 南大 681 680 693 695
• 地方高考加分政策
– 截至 2011 年,各地自行制定的各种高考加分 规则已超过 200 个。
• 如河南省2010年给水库移民考生加5分、山东省 2010年给省级劳模加20分、广东省2010年给世界航 海模型锦标赛前6名的考生加20分。2011年,在江 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A成绩的高二学
• 体育类加分政策
– 二级运动员加分 – 广受诟病
• 2010年广东高招体育加分共有34个项目,轮滑球加分 考生独占当年该省高考体育加分总人数的 15%。
• 少数民族类加分政策
“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 ——《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沿革
• 1950年,兄弟民族学生“考试成绩虽稍差, 得从宽录取”
• 第二、政策多年不变,几乎没有考虑少数民族学生与汉 族学生在高考成绩上的差异,及差异随时间的变化
• 与国际研究一致 :“以种族为基础的招生不会给大多数的 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机会,只会使有限数量具备进 入精英学校资格的少数民族学生受益” (刘英宰,2009, 155)
政策改进设计
“平稳推进”模式→“动态递减”模式
本讲三个内容
• 一、高校招生名额的区域分配 • 二、高校招生名额的阶层分配——高考加
分政策 • 三、招生名额与考生的匹配:录取机制
高考≠高校招生
一、高校招生名额的区域分配
异地高考说起
• 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其子女在 流入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 国务院要求各地政府2012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 政策
高考成绩
• 北京考生平均高考成绩
汉族
少数民族
文科
458.4
468.2
理科
482.4
493.4
• 差距约为10分,正好是少数民族的加分分
当前加分模式的主要问 题
• 第一、受惠者往往是该地区家庭背景较好的少数民族学 生。该政策主要惠及高分段考生,对低分短 考生意义并 不明显,而边远、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恰恰很可能 集中在低分段
北京生源 京外生源
总体
民族
汉族 少数民族
汉族 少数民族
汉族 少数民族
初中及 高中及中专 大专及以
以下 、技校
上பைடு நூலகம்
27.6% 34.3%
38.2%
23.5% 32.2%
44.3%
27.8% 28.8%
39.4%
26.5% 24.8%
48.7%
27.7% 32.1%
41.2%
25.6% 26.9%
47.5%
浙江、安徽、湖南、江 苏
2012年,北京仍为考前填报+梯度志愿; 上海为考前填 报+平行志愿;黑龙江、山西、辽宁、新疆为考后估分+
平行志愿;其余均为考后知分+平行志愿。
• 理由:“保护考生利益,促进教育公平” • 原有制度存在问题
考前报:心理压力 估分报:误判问题 梯度志愿:高分落榜;操纵志愿
问题的两面性: 为什么北大、清华、人大总是在京大幅扩招?
• 效果:未能改善各地的入学机会差异
高校省外招生名额分配
模式
• “引力规律”与自发秩序
• 研究发现:历史模式高度一致。分配比例
与人均GDP、各地考生数、距离有显著相
关关系
2000属地
2010属
比例
地比例
57.89%
30.78%
2000外地 招生1524

2010外 地招生 2688人
上海交大2000与2010年对外省名额分配占比图
• 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 • 认证腐败、身份造假、权力寻租等问题时
有出现
• 研究焦点,敏感问题
• 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政策
– “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 取”3种加分形式。截至 2011 年,教育部高考 加分项目 14 种:
– 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获奖者/明天小小科学家获奖者/中小学电脑制作获奖/科技创新大赛获奖/ 重大体育赛事获奖/台湾省籍考生/归侨 / 华侨子女……
相关系数:0.939
未来的改革路径
• 《教育规划纲要》:
• 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 办法;
• 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
• 教育部改革
• 要求部属院校属地招生比例不高于30% • 要求省属高校本地招生比例不高于70% • 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
• 个人看法
分省配额制的方案选择及模拟
• 某些特殊指定的少数民族考生多元加分(地区&民族&考 试语种&报考院校) 云南、甘肃、广东、海南、四川
政策效果
• 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权利受到了切实保护
– 根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36502名首都高校本 专科学生进行的“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 况”的调查结果,少数民族学生在高等学校中 的比例为9.6%,与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的比 例接近(9.44%)
• 安徽每7826名考生 中才有一人能上北 大;北京每190名考 生中,就有一个可 以上北大。北京学 生考上北大的几率 是安徽考生的41倍 ,是广东考生的 37.5倍,是贵州考 生的35.4倍,是河 南考生的28倍……
高校分配招生名额的价值
取向
统一标准,择优选拔 适当倾斜,扶助弱势
保护特权,降低标准
高校为取得生源竞争优势而采取的 行动
• 自主招生的扩大
• 中学推荐形式的采用
• 北京:700万流动人口;利益纷争明显 “异闹”
• 北、上、粤方案出台: 设定高门槛
– 北京
• 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 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 年,本市学籍,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3 年,可以在北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 考试录取。
– 上海
• 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参加过上海中 考,在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 可在当地报考。
知分填报+平行志愿的负 面后果
• 对地方升学总量的影响 • 对考生心态的影响 • 对高校招生行为的影响 • 对社会的影响
高校分层;专业扎堆;分数扁平;竞争 加剧
高校不得不被卷进分数竞争的漩涡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第七名 第八名
清华 18 7
清华 投档线 695 最高分 728
• 1962年,“同等成绩、优先录取” • 1978年,“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最
低录取分数线及录取分数段,可适当放宽” • 1980年,“适当降低分数,招收边疆、山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