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范
文
看了一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的,听了这个名字,我很奇怪,少年派,是什么意思?之后我从教师的口中还有这部电影中明白了原先是有一个少年,名字叫做派。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1
一只老虎、一个少年、一片大海、一条救生艇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的导演是李安。
他是唯一一位获得过奥斯卡电影最佳导演奖的华人。
他就用这部电影,讲了这么一个古怪的故事。
故事讲了印度少年派和他的爸爸、妈妈、哥哥要坐船到其他国家去定居。
在途中,发生了海难。
仅有一只老虎、一只梅花鹿、一条猎狗、一个猩猩和少年派逃到了小救生艇上。
开始,老虎没露面,它一向藏着。
在猎狗咬死了梅花鹿和猩猩后,老虎跳出来咬死了猎狗。
少年派为了让老虎不吃自我,每一天都要想方设法
给老虎吃东西。
之后,派和老虎来到了一个小岛上。
小岛上有很多水池,水池的水白天是淡水,黑夜是海水,人掉进去会莫名其妙地死去。
派就和老虎离开了小岛,漂流了227天之后,他们到了岸上,老虎头也不回地跑进了森林,派也得救了。
这个故事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还没有呢!在船难保险员的追问下,派又说出了另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很残酷:逃到救生艇上的没有动物,是4个人。
这四个人是水手、厨师、派的妈妈和派。
厨师杀了水手和派的妈妈,派又杀了厨师。
派一个人漂流了227天到了岸上。
究竟哪个故事是真的呢我觉得第一个故事是真的。
因为整部电影大部分讲的都是第一个故事。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的第一个故事有很多关于冒险的细节,十分精彩。
老虎和派相处让我感到惊奇。
我一向在想:“要是我和一只老虎在一齐的话,会怎样样呢”真叫人毛骨悚然。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2
最近有部电影上映——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讲述的是一艘孤单小船,一个落难少年,一只孟加拉虎,在南太平洋上进行的最艰难的生存考验这样一个故事。
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叫好,所以引起了我对该部影片的浓厚兴趣。
这部影片是由加拿大作者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少
年pi的奇幻漂流》改编而来。
在观影过后,我翻开了这本小说并一口气读完了。
也说不清是这是一篇影评还是书评,总归是对这个故事的一些感悟。
Pi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所以派从小就了解动物的习性……之后迫于生计Pi举家迁往加拿大,与他们同船的还有动物园的动物,Pi的父亲想把它们带到异国他乡卖个好价钱。
可是动物园园长一家经历了一次类似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事件,除了Pi,家人全部遇难。
Pi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随后剧情正式进入到“奇幻漂流”。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
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
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Pi最终选择与它一齐应对漂流生活。
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我活下来。
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
经历了无数饥馑和风雨,在海上漂流了227天之后,仅有少年和老虎存活了下来。
可是如果故事情节发展到此为止,确实只是乏善可陈的一篇漂流记。
可是直到少年派应对调查人员的时候,讲出最
终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其实,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而是搭载了四个人——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亲。
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Pi的母亲,于是Pi忍无可忍同样杀害并吃掉了水手。
最终的结局是,仅有Pi存活了下来。
这时,往复的镜头便一幕一幕在我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的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只剩下一个残酷无情、血淋淋的故事摆在我们眼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精彩之处在于,每个人看完都会感觉很复杂,心里有许多感想可是纷至沓来,不明白从何说起。
根据我的记忆,大概能够分为几层。
第一层是事实,什么是事实?海难是不是事实?孟加拉虎是不是事实?由于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亲自见证事实,所以事实不得不依靠于他人的转述。
可也正因为这样,当一个人开始叙述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捏造了。
也许,捏造这个词太重了一些,那么他就已经在创造了。
而当个人的创造开始,就距离真相远了,因为真相本身不是人类创造出来。
你能够归结为上天,也能够归结为上帝,或者说是命运,但都不应当是人类本身。
第二层是自我。
真相不可得,那么反求诸己,是否能够认识真我呢?少年Pi讲述了一个227天的海上漂流故事,里面的主人公自然是他自我。
可是当我们听到第二种可能性的时候,整个
漂流故事瞬间就崩塌了,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神经病的胡言乱语。
可是细细分析起来,每一处细节又都十分贴合逻辑。
唯一的破绽是这个故事里的少年勇敢坚强聪慧,显得太过完美。
所以,那里少年Pi叙述的自我,究竟是他自我呢,还是他想象中的自我?小说在那里还有一个巧妙的扣子:强大的孟加拉虎和少年Pi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如果一切故事从头到尾都建筑想象之上,大概孟加拉虎才是少年Pi自我内心的投射,一个勇敢、强大、无敌的存在。
最终一层是宗教。
读者到了最终,面临的困境和调查官员是完全一样的。
故事有两个版本,你选择哪一个?前一个是孤独的少年和三只动物漂流227天,目睹无数的海上奇景,一人一虎彼此对望,相互提防也相互依存,最终大家上岸一拍两散。
后一个是四个人无水无粮,如何捱过227天,以至于最终仅存一人。
可能的真相让人颤栗不安,于是前者这种明显的现实扭曲显得更让人容易理解。
为什么不呢?反正结局都是少年一无所有,孑然一身活在世上。
现实太过残酷也太过狰狞,那么想象力让人超拔其上,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慈悲么?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天堂也好,极乐世界也罢,何以会让人深信不疑,也就找到了答案。
这也许就是是这个关于冒险、期望、生存的故事要传递给我们的讯息——历磨难而成长,因信念而不凡。
书中如真似幻的海上历险与天真、残酷并存的人性矛盾,巧妙契合,更激荡出高潮不断的阅读惊喜。
无论是开放式的结局还是小说对于信仰、生存,乃至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展现,都会成为每一个读者深思的问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3
我看过许多的电影,可是让我最有感触的还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
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叫做“派”的男孩和一些动物们,在海上顽强生存的事。
一开始,派生活在印度,由于在印度经济很吃紧,所以一家人计划移民去澳大利亚生活。
在旅行中途,海上出现了大风暴,派所乘的船上,除了他,无一幸免。
之后,他坐在救生艇上,与一只老虎共同生存了半年时间,最终成功获救。
我一向在想,这个孩子是用什么活到了此刻?是运气吗?过了几天,我又在网上浏览了一下这个影片,我明白了,是他乐观向上的精神与顽强生存的耐力。
平时,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真正的乐观应对困难?又有多少人经历过生与死的折磨?我虽然没有遇到过像派一样的困难,但我经历过一些困难。
当时,我去杭州旅游,正在西湖旁玩时,别人都走了,仅有我和我妈妈的同事与他的小孩在那里。
正玩的尽兴时,忽然发现:妈妈不见了!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他们已经回去了。
当我的知这个“噩耗”后,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哭闹了起来。
这时,我妈妈的同事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