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与好习惯同行争做实小美少年——“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

基于此,我校确立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在重中之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着手,用爱心和细心塑造每一位学生,用多彩的活动吸引每一个孩子,现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营造育人环境,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好的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熏陶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

我们首先从营造氛围入手,合理规划,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件都闪现出成功教育的光泽。

例如,在甬路上精心绘制了娇艳的小花,让花儿陪伴孩子们文明走路;用“修德、育智、求美”校训命名的每幢教学楼,以及气势恢弘的“杏坛讲学”“东方少年墙”及奥运标志墙,时刻引导孩子们“修身正行,健体求美;在教学楼内设立科技、童话、德育、艺术、读书主题长廊,引领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求美楼的“实小小名士”和“校级读书小博士”两块光荣榜,激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而班级门上赫然悬挂的特色标牌、班主任寄语、班级宣言等,时刻提醒学生不忘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教学楼内随处可见的温馨小提示,既美化了学习环境,更时时提醒孩子们“安全第一,文明相伴”……一草一木皆能说话,一楼一室皆能育人。

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无形中提醒孩子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环境育人的同时,我们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橱窗、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向全体同学发出“良好习惯伴我行”倡议,号召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如通过讲述“福特应聘”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育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校园随处可见“环保小卫士”的身影,课间、中午、课外活动,他们三五成群,手提塑料袋在校园里捡拾杂物。

为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制定了《“美在课堂”——实验小学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学会倾听、书写规范等方面教育,注重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每学期我校都多次举行硬笔书法比赛、读写姿势比赛,促使学生养成了正确的读写习惯。

为使队员明确校内外的行为准则,我校制定了《言行美从我做起——实验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规定了学生一天从早晨、课堂、课间、午间到放学都应该怎样做,使学生心中有规范,行为要规范。

同时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小干部们身披绶带,宛如坚守岗位的值勤战士,成为全体队员“文明伴我行”的一道重要防线。

二、改革评价方式,采用激励手段,督促学生不断发展爱美是孩子的天性,举止文明、行为规范的心灵之美,活泼欢快、充满朝气的健康之美,经典诵读、丰富积累的读书之美,参与体验、精益求精的特长之美等都是学生之美的具体体现。

为此我校全面开展了“我是实小美少年”主题教育活动。

分类制订《“我是实小美少年”班级和校级评价标准》,内容涵盖文明、清洁、学习、读书、健身、特长、社区实践七个方面。

并将评价标准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做有方向,行有目标。

其次,每位同学都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并自行设计各具特色的“每日留言册”、“周记录卡”,学校统一发放“月评价卡”,实行每日一留言、每周一记录、每月一总结。

通过自评、小组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每月各班级都要评选出当月的“班级美少年” ,期末学校以“推荐+考查”的方法评选出各种“校级美少年”。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活动口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仅上学期学校就隆重表彰了校级单项美少年800多名,校级综合美少年80多名!除此之外,我校还积极实行“星级班级评比活动”,在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改进《和谐班级评比细则》、《星级班级评比细则》等,着重从路队、仪表、卫生、普通话、课间秩序等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学生日常行为检查结果实行当日公布、一周小结、每月汇总制,并依此评选出“星级中队”“和谐班级”。

本学期我校又以年级为单位,增设了“卫生”“文明守纪”流动红旗争夺赛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校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三、组织多彩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途径。

为此,我们注重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

1、读书富脑修身心,尽享诗书香浸润。

我们结合市教育局“读书富脑”指示精神,持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读书进千家”、“走进读书月,享受读书乐”活动,读书月期间,相继开展了“读百本好书,做有志少年”、“好书大家换,真情无极限”、“亲子同读共写”、“我为实小传书韵”读书汇报演出及“我为实小添书香”童书募捐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各中队每周固定开设两节阅读课,启用《三字经》、《笠翁对韵》、《木兰辞》、《少年中国说》等内容,让学生在中外经典中感受读书的魅力;学校还成立了“小太阳读书俱乐部”,向午间在校的学生开放阅览室,力求让学生与书为友,与读相伴。

学生们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阅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08年4月我校隆重举行了“实验小学书香家庭表彰暨家庭教育报告会”,陶继新老师为家长们做了《好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专题报告;随着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及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学士的评选与隆重表彰,更加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乐读、勤读、好读的习惯已在学生中悄然养成,手不释卷、津津乐“读”已成为实小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体现我校师生读书成果的《让读书成为时尚》已正式出版。

因我校读书活动开展深入扎实,08年11月,山东省重点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现场会在我校隆重召开。

我校师生向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台集文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大型汇报演出,集中体现了“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宋鹏燕老师执教的《语文经典读本》汇报交流课,展示了孩子们在经典阅读中的收获与发展;另外,学校还进行了全面开放,代表们对班级现场展示、代书卡、电子阅览室、书香廊、主题文化墙、校史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实小美少年的评定、书香家庭的评选等措施赞赏连连。

2、向雷锋叔叔学习,做文明美少年。

三月份是“学雷锋月”,我们以此为源,辐射全年。

相继开展了“我是小小美容师”社会公益活动、“学雷锋,与爱同行”尊老、敬老活动、“追寻雷锋足迹,做文明美少年”主题讲座、“雷锋精神伴我成长”手抄报比赛、“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美少年”演讲比赛及观看电影《雷锋》等多种活动。

同学们以雷锋为榜样,走到哪里就把爱传递到哪儿。

在家里,关爱父母,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校园,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在社区,爱护环境,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们在奉献爱心、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快乐。

3、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

为缅怀革命先烈,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讲英雄故事”“颂英雄美德”追寻先烈足迹。

在烈士墓前、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学生们了解了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在日记本上,在读后感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并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在活动中,我们又引导学生“比一比,找差距”,使每个学生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寻找不足,使民族精神与日常行为习惯紧密联系。

4、心系灾区,传递真爱。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四川地震发生时,同学们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自发捐款,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葛译蕾同学把自己多年积攒的一千五百元压岁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了灾区的小伙伴。

来威海就诊的灾区伤员牵动着每一位同学的心,我们组织开展了亲子同写慰问信、自制祝福卡的活动,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鼓励他们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5、小手拉大手,安全伴我行。

学生是含苞欲放的花蕾,我们把平安的种子播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将每年的3月、9月定为安全教育月,开展“安全伴我快乐成长”主题教育活动。

相继开展了“安全知识记心中”班队会、观看安全教育片、法制教育知识讲座、紧急疏散演练、“小手拉大手健康全家人”实践活动、“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学做小交警韵律操、路队比赛等活动。

一系列活动,使孩子们良好习惯日趋成行。

现在,在楼梯上,他们会自觉排成一队,慢步轻声靠右行;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他们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遵守路队纪律……由于此活动的扎实有效,08年6月,我校为全省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会议提供了现场,9月又成功承办全国交通安全现场会,接待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参观团几百余人。

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令人兴奋,而学生们行为的渐渐规范则更令人欣喜。

6、我在爱中成长,爱在心中传递。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

为此,我们抓住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体味关爱、感恩他人。

“我为父母献孝心”,孩子们通过一句话、一封信、一个动作、一个礼物等方式,传递着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难忘师恩”主题活动中,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分别开展了“我把祝福送老师”的贺卡制作活动、“老师,我想对您说”书信传递活动。

孩子们回味着周围人的关爱,并把这份爱向周围的人传递,一个微笑、一个敬礼、一声问好……无不鞭策着他们努力去做到更好。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同学们走进苗圃园,学习苗木的栽培技术;走进天润曲轴厂,了解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带来的巨大效益;走进艺达集团,了解百年企业的发展史……校外实践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

自开展这些活动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为习惯日趋规范:见人问好,张嘴就说普通话,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慢步轻声靠右行……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正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见证。

四、家校紧密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此,我校每学期都通过短信、网络、家校联系卡、家校连心会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关爱学生。

08年我校请优秀教师代表针对孩子的习惯养成问题为家长作了家庭教育报告,使家长初步掌握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针对学生视力下降的普遍现象,我校邀请北京嘉铖视欣近视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生荣教授为家长们做了有关爱眼卫生的报告,倡导家长们注意预防孩子近视。

今年家校连心会上,全体家长观看了教研中心吕红芹老师的家庭教育讲座,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共同探讨如何管理和教育好孩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