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某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1. 总则 (1)1.1项目由来 (1)1.2编制依据 (1)1.3评价标准 (2)1.4评价目的与评价重点 (5)1.5评价范围及保护目标 (5)1.6评价工作等级 (6)1.7评价因子 (6)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特征 (1)2.1自然环境特征 (1)2.2社会环境特征 (2)3.项目工程分析 (1)3.1项目概况 (1)3.2接纳污水水量、水质调查及分析 (1)3.3处理工艺比较分析 (6)3.4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15)3.5厂区总平布置原则 (16)3.6污染因素分析 (17)4. 水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1)4.1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5. 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1)5.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1)5.2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2)5.3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分析 (9)6. 环境噪声影响分析 (20)6.1环境噪声现状调查 (20)6.2噪声影响分析 (21)6.3预测结果及影响分析 (22)7. 固废环境影响及处置分析 (23)7.1固废种类及产生量 (23)7.2固废的处置方式 (23)7.3污泥堆放与处置的环境影响分析 (24)8.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26)8.1生态影响分析 (26)8.2施工扬尘的环境影响分析 (26)8.3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分析 (27)8.4施工排水、及建筑垃圾的环境影响分析 (29)9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厂址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30)9.1项目建设必要性 (30)9.2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31)9.3项目可达标性分析 (31)10.环境风险简析 (32)10.1污水处理厂事故风险识别 (32)10.2事故风险防范对策 (33)10.3污水管网的风险事故及防治 (33)11.环境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34)11.1建设期污染防治对策 (34)11.2营运期环保措施 (34)11.3事故排放污染防治对策 (36)11.4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37)11.5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38)12.环境经济损益简析 (40)12.1项目的社会效益 (40)12.2项目的环境效益 (40)12.3项目的经济效益 (41)13.评价结论和建议 (42)13.1主要评价结论 (42)13.2环保措施建议 (44)1. 总则1.1 项目由来*****地处***市南端,距***市区约18公里,属薄水地带。

辖区面积149.98平方千米,辖6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工业小区,辖区总人口约5万人,其中镇区范围常住人口约1万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至吴溪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区域的吴溪已无环境容量。

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对照创建国家卫生模范城的具体要求,营造更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及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发展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改变传统生产消费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政府和华川集团决定共同出资将华川集团生产生活废水、*****园区工业废水以及*****镇区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总体规划4万吨,一期工程建2万吨,二期2万吨。

建成后在今后5—10年内将能基本满足全镇污水处理的要求。

处理后的污水根据生产需要回用,余量经规范排污口排放。

从而做到水资源综合利用,*****西部达到彻底改善区域水环境较差的目的,为***市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环保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为此,*****镇政府特委托****8**评价研究室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市环保管理部门的要求,我们在现场踏勘、调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开发区社会经济调查、污染源调查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等工作,并进行了项目工程分析及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按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范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2)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3)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4)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国家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发[2001]17号文“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2001年2月;(7)“关于颁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的通知》”,浙环开[1986]62号文件;(8)《***市*****20000吨/天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9)浙江大学与*****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评委托书及技术合同。

1.3 评价标准1.3.1环境质量标准1.3.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建设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其主要指标见表1-1。

表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N3、H2S等特征污染物因无环境标准,故在此仍参考原《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民区大气有害物标准限值。

详见表1-2。

表1-2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限值标准1.3.1.2水环境质量标准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吴溪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水标准。

具体标准值见表1-3。

表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GB3838-2002):除pH外,均为mg/L根据《***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项目所在海域主导使用功能为港口、工业发展等,海水水质功能为四类功能区,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具体标准见表1-3。

1.3.1.3声学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为工业区,因此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区(工业区)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4。

表1-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3.2 污染物标准标准1.3.2.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工程纳污口附近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地表水,本工程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排放标准的B标准。

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见表1-5所示。

表1-5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单位:除pH外,mg/L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1.3.2.2 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废气特征污染物为NH3和H2S等具恶臭的有害物,以无组织释放为主,故对此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二级标准值,详见表1-6。

表1-6 污水厂废气污染物厂界标准限值单位:mg/m31.3.2.3 污泥控制标准本项目污拟采取好氧消化浓缩后脱水处理,稳定处理后应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有关污泥的控制标准。

详见表1-7。

表1-7 污泥稳定化控制标准1.3.2.4 噪声控制标准根据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本项目场界噪声控制标准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相应的Ⅲ、Ⅳ类标准。

各标准限值详见表1-8。

表1-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单位:dBA施工期噪声控制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声限值》(GB12523-90),见表1-9。

表1-9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1.4 评价目的与评价重点1.4.1 评价目的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精神和要求,在对项目建设区域社会经济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及类比分析,识别、确定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及其强度;并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促进的原则出发,对项目工艺、布局及污染防治对策等进行环境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和优化方案,为建设单位和环保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统一协调的发展。

1.4.2 评价重点本评评根据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结构调查情况,重点进行下述评价工作:1)对污水厂收纳污水进行水质、水量的论证分析;2)对各类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环境经济技术的比选分析,提出倾向性工艺方案;3)对处理排放废水对就近溪水水质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4)对污水厂恶臭、噪声及固废等污染因子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控制恶臭和噪声的环保对策和措施;5)对项目建设期扬尘、噪声、废水及固废等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和生态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期环保对策和措施。

1.5 评价范围及保护目标1.5.1 评价范围(1)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本评价范围确定为纳污水体吴溪*****区域。

(2)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本评价范围确定以拟建污水处理厂为中心,南北长3km、东西宽约2km的矩形区域。

(3)噪声为污水处理厂厂界10m内,视周围敏感点情况适当延伸。

1.5.2 环境保护目标由于项目所在区域为工业区,周边均为工业用地,故确定本项目环境保护对象为:水环境为项目纳污水体(吴溪),大气及项目拟建地北侧约250米的巽村。

1.6 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内容和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和(HJ/T2.4-95),确定工作级别和评价范围。

1、水环境:根据建设项目的用水、排水情况,结合废水特征以及纳污水体的环境要求,根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依据确定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2、大气环境: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是以无组织面源形式排放的NH3和H2S等恶臭污染物,根据导则,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3、噪声:污水处理厂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厂内的一些机械设备在正常工作时发出的噪声,噪声源强较为简单,故评价等级为三级。

1.7 评价因子1.7.1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据类比资料,拟建项目可能影响的环境要素主要为纳污水体吴溪、大气和声环境,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污水处理尾水的排放、有害废气、污泥及机械噪声等的影响。

项目的特征污染因子是处理尾水中的CODCr 、BOD5、NH3-N、TP等,污水处理过程中散发的恶臭物H2S、NH3以及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等。

1.7.2 主要评价因子(1)水环境现状评价:pH、COD、BOD5、无机氮、非离子氨、活性磷酸盐、石油类、苯胺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