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
费米面附近电子态能级分布的传统理论不 同。
单个原子具有离散的能级,由数个原子构成半导体团 簇的能级也是离散的,类似于分子的能级性质。
随着团簇内原子数的增加,成键轨道(HOMO)和反 键 轨 道 ( LUMO ) 能 级 不 断 增多 , 表 现为 HOMO 和 LUMO带的不断展宽,从而导致如图所示的HOMO和 LUMO带间隔的不断缩小,即禁带宽度的减小。
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
2.1 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
•量子尺寸效应 •小尺寸效应 •表面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效应 •介电限域效应 •量子限域效应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
2
2.1.1 量子尺寸效应
纳米微粒基本性质
颗粒尺寸
纳米级
原大块金属的准连续能级产生离散现象.
对它们的理论处理与通常处理大块材料
Pn() 1 ( )n exp( )
n!
式中⊿为二能态之间间隔,Pn(⊿)为对应⊿的概率密度,n为这二 能态间的能级数.
如果⊿为相邻能级间隔,则n=0. 在⊿比较小的情况下,Pn(⊿)随⊿减小而减小. 久保的模型优越于等能级间隔模型,比较好地解释了低温下超微粒子 的物理性能。
(2)超微粒子电中性假设
EF
2 2m
(3
2
.n1
2
)
3
n1为电子密度,m为电子质量. 当粒子为球形时,即随粒径的减小,能级间隔增大
(2)超微粒子电中性假设
久保理论提出后,长达约20年之久一直存在争论,原因在于 理论与某些研究者的实验结果存在不一致之处.
例如,实验曾发现,从一个超微金属粒子取走或放人一个电 子克服库仑力做功(W)的绝对值从0到e2/d有一个均匀的分 布,而不是久保理论指出的为一常数(e2/d).
对于宏观物体 导电电子数N→∞
4 EF
δ→0
3N
对纳米微粒,包含原子数有限,N值很小,
δ有一定的值,即能级间距发生分裂。
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电子能级一般是连续的,这一点
只有在高温或宏观尺寸情况下才成立.对于只有有限 个导电电子的超微粒子来说,低温下能级是离散的。
对于Ag微粒,电子数为n1=m/ρx NA=6x1022/cm-3, 电子质量 m = 9.10938x10-31,普朗克常数h=6.62607x10-34,
对小颗粒的集合体的电子能态的两点主要假设: (1)简并费米液体假设 (2)超微粒子电中性假设
(1)简并费米液体假设
把超微粒子靠近费米面附近的电子状态看作是受尺寸限制的简并 电子气,并进一步假设它们的能级为准粒子态的不连续能级,而 准粒子之间交互作用可忽略不计。
当kBT<< δ时,δ为相邻能级间的平均能级间隔 体系靠近费米面的电子能级分布服从泊松 (Poisson)分布:
(2)超微粒子电中性假设
低温下电子能级的离散性对材料热力学性质起很大作用, 超微粒的比热、磁化率明显区别于大块材料。 久保及其合作者提出相邻电子能级间距和颗粒直径的关系提
出著名的公式:
4 EF ∝ V-1
3N
式米中能N级为,一它个可超以微用粒下的式总表导示电:电子数,V超微粒体积,EF为费
久保认为对于一个超微粒子取走或放入一个电子都是十分困 难的.他提出了如下一个著名公式:
kBT<< W ≈ e2/d
W为从一个超微粒子取出或放人一个电子克服库仑力所做的功, d为超微粒直径, e为电子电荷.
随d值下降,W增加,所以低温下热涨落很难改变超微粒子 电中性.
有人估计,在足够低的温度下,当颗粒尺寸为1nm时,W比δ 小 下两 量个 子数尺量寸级效,应那很么明, 显k。BT<<δ,可见1 nm的小颗粒在低温
波尔兹曼常数,KB=1.38060x10-23.
在临界状态时, kBT=δ
4 EF
3N
KB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EF NK B
4(3 2n1)2/3
6me (d 3n1)
/ KB
(1.181024 ) / d 3
KB
EF
2 2m
(3
.n1
)
2
3
求得 T=1K 时, d0=10nm, 只当有粒径δ>dk0B<T1时0n才m,会A产g生纳能米级微分粒裂变,为从非而金出属现绝缘量体子,尺寸效应,
当原子数增加到非常多时,离散的能级变成实际上连 续的能带,称为宏观的块体材料,此时两能带间的距 离即块体材料的禁带宽度。
LUMO
HOMO
久保理论
是关于金属粒子电子性质的理论,是针对金属超微颗粒费米 面附近电子能级状态分布而提出来的.
1986年Halperin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较全面归纳,并用这一理 论对金属超微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如果温度高于1K,则要求d0<<10nm才有可能变 为绝缘体.
这里应当指出,实际情况下金属变为绝缘体除了 满足δ>KBT外,还需满足电子寿命τ> /δ的条件。
实验表明,纳米Ag的确具有很高的电阻,类似于 绝缘体,这就是说,纳米Ag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电子能态密度与尺度的关系 随着尺度的降低,准连续能带消失,在量子 点出现完全分离的能级。
大块材料
3-D
量子阱 2-D
量子线 1-D
量子点
0-D
Different samples of CdSe nanocrystals in toluene solution
2.3.2 小尺寸效应
小尺寸效应(体积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 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 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 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 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
1986年,Halperin经过深入的研究指出,W的变化是由于在 实验过程中电子由金属粒子向氧化物或其他支撑试样的基体 传输量的变化所引起的,
实验结果与久保理论的不一致性不能归结为久保理论的不正 确性,而在于实验本身。
2.1.1 量子尺寸效应
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磁能、静电能、光 子能量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必须要考虑量子尺寸效 应,这会导致纳米微粒磁、光、声、热、电以及超导 电性与宏观特性有着显著的不同。
例如 ➢ 纳米微粒的比热、磁化率与所含的电子奇偶性有关。 ➢ 光谱线的频移。光谱吸收峰的蓝移。 ➢ 催化性质与粒子所含电子数的奇偶有关。 ➢ 导体变绝缘体等。
量子效应定义: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 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 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 能带间隙变宽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