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西江月
路 转 溪 头 忽 见 旧 表现了词人被美 两 七 听 稻 妙的夜色所陶醉以及 时 三 八 取 花 茅 点 个 蛙 香 对丰收前景的喜悦之 店 雨 星 声 里 情。 社 山 天 一 说 林 前 外 片 丰 边 年 清 风 半 夜 鸣 蝉
西 江 月
明 月 别 枝 惊 鹊
中心
词人描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情 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野成趣的 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写作特点:
1、从多个角度写景
2、动静相映
“惊” 、“鸣” 衬夜的幽静
3、细节描写, 以蛙声烘托丰 收的喜悦 侧面烘托
达标检测
2、《西江月》描写了江南 夏末秋初月夜的景色,抒发了词 人 愉快 的感情。其中最能表现 词人这一心情的句子是“ ”, 采用了 侧面 烘托的写法。词中描 写的天气由 月明天晴 发生了变化, 云起雨将至 变成 的天气。
返回
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二、品味诗歌含蓄美。
三、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
返回
边读边做:
1、请给这首词划分节奏:
注意:不能划破句。 2、划出词的韵脚。
3、找出词中的对偶句。
西江月
明 清 稻 听 七 两 旧 路 月/ 别 枝/ 惊 鹊 风/半 夜 /鸣 蝉 花 香 里/说 丰 年 取/ 蛙 声 /一 片 八 个 星 /天 外 三 点 雨 / 山 前 时/ 茅店 / 社 林 边 转 /溪 头 /忽 见
诗词欣赏
八声甘州
词牌名
生查子
虞美人
菩萨蛮 鹧鸪天 蝶恋花
雨霖 弃 疾
动脑筋:
你最喜欢词中的哪几个句子? 为什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
明亮的月光 盘旋飞绕中的鹊儿 横斜突兀的树枝 鸣叫的蝉 徐徐的清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 漫村遍野的香气 一片蛙声欢唱丰收前景 喜悦之情萦绕心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头忽见。” 寥落的星 轻微的阵雨 遥远的“天外”、“山前” 熟悉的乡村茅店
练习
1、本节课所学的词的 作者是 ( 辛弃疾)他 是( 南宋 )爱国词人。 2、这首词中的对偶句有(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学习诗词 要注意把握诗词的(音韵) 美、( 意境 )美 和( 含蓄 )美。 4、词表达了词人( 被美妙的夜色和丰收的 前景所陶醉 )的感情。
稻花香
嗅觉、听觉
蛙 声
1、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月明天晴
1、天气有何变化?
云起雨将至
2、词人避雨赶路的行踪如何?心 情怎样?
忽见
惊喜、高兴
整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上 清新、欢跃的乡村夜景
阕 稻花飘香,丰收在望 下
愉 快 喜 悦
阕
雨将来时急忙赶路
思考: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诗词欣赏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返回
作者及背景
l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现在山东济南)人。南宋 著名的爱国词人。风格多样,以豪放为 . 主,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 短句》。著名作品有《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辛弃疾,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 他的词 以沉雄激越著称。但也有清新 自然的词作。 宋孝宗淳熙八年,词人被奸佞中 伤、弹劾以致罢官后闲居上饶,有机 会充分领略黄沙道上的风景。写了一 组清新俊逸、绰约自然的词。 《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
诗歌欣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读诗歌不能不十分注意其音韵之美。诗词 本可配乐而歌。声韵应美。读诗歌要抑扬顿挫、 声情并发,方可品其真味。 诗歌具有含蓄性和朦胧性。诗贵含蓄。诗 人把自己的情感浓缩在简洁的诗句里,把意思 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中。 要体味诗歌的意境美。欣赏时要善于借助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
题目解说
选自《稼轩长短句》。“西江月”是词 牌名,分上下两阕,50个字。题目是 “夜行黄沙道中”。——小令。 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 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上 稻花香里说丰年, 阕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下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阕 路转溪头忽见。
这首小令
2、诗词中常常从视觉、听觉 、
嗅觉、味觉、触觉、想象 等角度描 写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这种手法被称为借景抒情。
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时间 是什么时候?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夏末秋初
半夜
2、怎样理解“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惊
视觉、听觉、触觉 动静结合
鸣
3、没有到秋收的季节,为什么 作者说是“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