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
作者:张怡
来源:《商情》2016年第22期
【摘要】地震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惨痛的教训,在地震预报不准确的情况下,震灾预防是减少灾难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的重要途径。
文章浅谈了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特征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破裂所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它像海啸、龙卷风和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1 震后灾害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频度较高等特点,并产生严重的次生危害,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1.1 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
地震对自然界的破坏是多方面的,直接灾害主要有:①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②地面破坏;③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④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1.2 地震引发的间接灾害(次生灾害)。
地震间接会引发火灾、水灾、毒气泄漏和疫病蔓延等,称为地震的次生灾害。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次生灾害。
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要大。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①火灾;②水灾;③毒气泄漏;④瘟疫。
1.3 地震引起的人为危害。
由于破坏性地震的突发性和巨大的摧毁力,造成人们对地震产生恐惧。
有些地震本身并没有造成直接破坏,但由于人们的恐慌,再加上各种“地震消息”广为流传,导致社会动荡,从而造成损失。
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预防措施
2.1调查监测泥石流和滑坡。
调查监测泥石流和滑坡,对危险区进行圈定,制定相关的防治规划。
在灾区对次生地质灾害进行普遍调查,进一步确认可能发生次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地区,预测灾害规模和类型,动态监测重点的泥石流和滑坡,规划和制定具体的应急救灾和防治措施。
2.2规避居民点和工程建设。
次生地质灾害地区应当规避居民点和工程建设,对震区开展工程建设,如城镇、桥梁、铁路和工厂等的修建,应尽量避免在滑坡体上进行施工和建造,选择开阔、平坦的平原和盆地。
车站、公路、铁路和桥梁的建造应尽力避开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的易发的危险地带,尽量避免对边坡的开挖;应该科学合理地对矿山进行开采,且在开采过程中应设有相应的排水措施;而对废土和矿渣堆放地区的选择应当为开阔、低洼和少水的地区,避免废矿渣的乱堆、乱采,以维持山体的稳定,防止山体遭到破坏。
2.3坚持恢复和保护植被。
应当坚持恢复和保护植被,对草本植物、乔木以及灌木进行联合种植的原则,在对植被进行恢复的同时对幸存植被进行保护,因地制宜地做好森林防火、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的工作。
恢复和保护植被的根本是控制各类泥石流、崩塌体和滑坡体源头。
2.4工程治理。
滑坡治理工程分为两大类:抗滑工程和减滑工程。
抗滑工程主要是运用抗滑相关的工程建筑对其部分或者全部滑坡进行抵挡,以期免于或者减轻滑坡所造成的灾害;而减滑工程主要是通过对地下水、地形和土质等状态进行改变,进而缓和或停止滑坡运动。
其具体措施如下:
2.4.1对滑坡体上的地表水进行排除和防渗处理。
通过沟排水工程的建设迅速汇集滑坡内的雨水并将其排除至滑坡外。
水沟分排水沟和集水沟,排水沟主要是排除汇集的水;集水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横贯斜坡的沟渠,主要用于对地表水和雨水的汇集。
两者同时处理防渗工作。
2.4.2地下水的排除过程主要如下:地表以下3m的地下水可利用明沟和暗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排水,其中暗沟又分为排水暗沟和分集水暗沟,通常情况下,每间隔20~30m处修建一个检查井或集水池;地表深度超过3m的地下水运用钻孔的方法进行排水,其中地表深度在3~5m的地下水运用钻孔的方法进行排水,地表深度在5m以下的地下水运用斜孔进行排水,其孔径约为60ram,并设置2~3层钻孔,这样既可以做到深层水的排除,同时也可以对浅层水进行排除。
当其他区域的地下水顺着其他通道或含水层大量涌入滑坡区时,需要在区外建造地下水截水墙,截断滑坡区流入的地下水,诱导其排出地表。
2.4.3削方减重适用于小型滑坡,其主要做法是在准确把握滑坡面的分布情况、滑坡滑动趋向和滑坡规模后,将滑坡后部土体削去,填土镇压前沿,以此达到增强滑坡稳定性的目的。
2.4.4修建抗滑桩的具体措施:用35~40cm孔径的钻头于滑坡前沿处垂直穿过滑面,然后插入工字钢或钢管,在滑面下1/3处打入桩基;钻孔也可用1.5~2.0m直径的竖井进行替代,钢筋混凝土为其井内主要充填物。
抗滑桩不仅有增加预应力的效果,还有抗滑阻挡的作用。
2.4.5修建档墙的具体措施:首先挖开滑坡前沿,然后通过网架搭建钢筋混凝土墙。
档墙作为抵挡工程,主要适用于对滑坡前沿进行填土反压,这样不仅可以稳定上部斜坡处的滑动,也可以稳定单个坡体滑动。
2.4.6因河岸常年遭受河床下切和河流侵蚀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使其在地震时常常发生滑坡现象。
为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应做好加固河床、导流工程和防护堤护岸等工作,以防止河岸遭受侵蚀,从而维持岸坡的稳定。
2.5避免修建居民建筑和工程设施
2.5.1关于引水工程和修建蓄水的治理。
于水体补给区处修建截流水沟、调洪水库和引水渠等,用于对泥石流上游的水源进行集中切断或截留。
2.5.2拦挡工程的修建主要包含有护坡、拦沙坝、挡土墙和谷坊等,在泥石流的流通区进行层层拦截。
2.5.3排导工程的修建应选在堆积区或流通区,其主要工程包括顺水坝、排导沟渡槽、导流堤和急流槽等,其目的主要在于将地下水和地表水排除出泥石流区域。
2.5.4停淤工程的修建应选在下游平坦开阔的河床段或低洼平坦的堆积扇上,其主要工程有拦淤库和停淤场。
2.5.5固结泥石流物源。
通过浅井和浅钻用水泥浆对松散物质运用电渗和加压灌注等方法进行固结,矿渣主要使用化学凝固剂进行胶结,用来避免堆积的松散体液造成泥石流。
3结语
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除了沉痛和哀思,我们更应该从此次灾难中获取教训和经验,积累丰富的相关知识。
作为一名工程地质工作者,此次地震是一部血泪的教科书,它发人深省,让人探究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