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 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A: || B | A’ ||||a b || a’段尾 a b c ab a’尾声第一段a句的音响效果两音一组、一高一低,尖锐而突兀,有小鸡啄东西的感觉;b句则是由低到高音的连贯走向,有小鸡扭屁股的感觉。
第二段abc三句在速度与紧张度上明显具有一句比一句强烈的递进感,似乎是这样一个过程:小鸡先稍慢同时两班轮流的动翅膀;然后中速同时动两边翅膀,最后快速同时动两边翅膀。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
此曲的主题内容:小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 先用喙啄壳, 再用屁股顶壳, 然后用翅膀敲壳, 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 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 还得继续努力.动作说明:A段a的动作:双手握拳,伸出食指放在嘴前表示小鸡的喙,一拍一点头做啄壳动作。
A段b的动作:双手动作不变,二拍扭一次臀部,做拱壳动作。
A段a’的动作:与A段a的动作相同。
A段尾声:作垂头丧气状。
B段a的动作:轮流压左右手肘,二拍一次。
B段b的动作:同时压左右手肘,二拍一次。
B段c的动作:同时压左右手脟,一拍一次。
A’段的动作:重复A段动作。
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此曲为三段体,原曲结构为ABABA,为了符合幼儿注意时间不宜过长的特点,我们可把此曲简化为ABA’。
句式结构图:| A ‖︰ B ︰‖A’ | ▏a a’bc 过渡 a b cd a a’ b c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
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a’两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b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c句);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
动作说明:A段为男青年表演的动作。
A段a的动作:身体朝向左边,左右手一拍一次轮流作敲鼓状。
A段a’的动作:身体朝向右边,动作与a相同。
A段b的动作:一拍一次作敲鼓状。
A段c的动作:一拍一次作敲吊钗状。
B段为女青年表演的动作。
过渡名:身体左右摇晃各一次。
B段ab的动作:绸带抛向头顶,左右手轮流,四拍一次。
B段cd的动作:绸带与腰齐左右平抛,左右手轮流,四拍一次。
A’段为重复A段男青年表演的动作。
1.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
曲式结构:‖︰ A | B ︰‖C | D | B’| ▏a b c d a b c d a b a b a b c dA段表示鱼在水中游,鱼先是尾巴打圈然后轻盈地流出,这样的动作在A段中反复;B段表示水中的水草由高到低地漂浮:C段表示大波浪的翻腾:D段表示水中泡泡的出现与消失:E段或B’段再次表示水草。
动作说明:A段a的动作:左手手腕逆时针方向做圆圈动作,左手手臂伸向正前方,平举到头顶,最后向左外侧慢慢放下。
A段b的动作:右手重复左手的动作。
A段c的动作:双手同时做手腕圆周转动动作,双手从正前方移到头顶,从身体两侧转动着移到大腿两侧。
A段d的动作:双手同时做手腕圆周转动动作,双手从正前方移到头顶,不转动直接慢慢地放下。
B段a的动作:左手举过头顶,由高到低做手腕左右波动动作。
B段b的动作:右手举过头顶,由高到低做手腕左右波动动作。
B段cd的动作:重复B段ab的动作。
C段a的动作:双手臂由左到右画圈三圈。
C段b的动作:双手臂由右到左画圈三圈。
D段a的动作:左右手轮流向外做弹指动作,两个慢的、四个快的。
D段b的动作:与D段a的动作相同。
B’段a的动作:与B段a的动作相同。
B’段b的动作:与B段b的动作相同。
B’段c的动作:左右手同时举过头顶,由高到低做手腕左右波动动作。
B’段d的动作:双手转动,由低到高,到头顶后慢慢从两侧垂下。
2、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
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
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3、《大鸟笼》句式结构图:| A | B | A’||引子||: a :|| ||: b :|| a b c c’ a a’ b b’ cc’尾声A段通过快速与高音区旋律的“滑翔”,刻画小鸟飞翔又飞不远的形象;B段钢琴的音色,似乎刻画着小鸟的徘徊,但长笛的音色一出现小鸟又飞了起来;A’段与A段类似,但A’段前面两句的一拍似乎表示小鸟的主动停顿,把小鸟刻画得很有灵气。
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A段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方向走。
A段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方向走。
B段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
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
B段后半段:反向与B段前半段的动作相同。
C段:里圈拍腿两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
站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直列舞“杨基。
都德尔”动作说明:两列队形中幼儿与舞伴面对面站立,各自向前平伸手臂,以便保留两只手臂的空间。
A段:第一句:面对面向前四步,退回四步。
第二句:向前右肩对右肩,右转身走到舞伴位置。
B段:第一句:与A段第一句的动作相同。
第二句:向前右肩对右肩,右转身回到自己位置。
邀请舞“甜橘子”的动作说明:A段前半段:(1)左右手轮流拍腿,_XX_ _XX_ X -(2)拍手,X X X ---(3)同(1)(4)与舞伴对拍手,节奏型同(2)从头重复一次。
A段后半段:与舞伴挽臂做转圈动作,反方向一次。
B段动作与A段动作相同。
邀请舞“儿童波尔卡”动作说明:A段:由a 和a’小句组成,a句:舞步与动作自选表演。
a ‘句:舞步与动作自选表演,但转一个方向。
B段:由a和b两个小句组成。
a句:拍腿二拍,拍手二拍,对拍手四拍,然后重复。
b句:先一只手做再见动作,然后另一只手做再见动作,最后在原位自转圈,弯腰告别。
问候舞动作制作方式建议:(1)第一小节等待不动。
(2)第2至9小节,小跑着去自由寻找朋友,并与朋友面对面。
(3)第10至第11小节,有X X |X 0|节奏型与朋友对拍双手。
(4)第12-第13小节,与朋友拥抱,用X X | X 0 | 节奏型互拍双方的背。
(5)第14小节,两个人握手,延长音5握一次,以延长音结束为准;3握一次;这一小节音乐重复,握手动作重复。
《瑞典狂想曲》的曲式结构图:||: A | B | A’:||||: a :|| ||: b :|| a ||: a :|| ||: a :|| ||: b :||动作说明:A段为农民表演的动作。
A段a的动作:扛着劳动工具朝田头走去。
A段b的动作:前半段双手侧高举做浇水的动作;后半段做铲土、盖土的动作。
B段为禾苗表演的动作。
B段a的动作:前半段为禾苗破土成长,然后伸伸腰呼吸空气的动作:后半段两个伙伴挽手臂转圈玩耍。
B段b的动作:两个伙伴继续做套圈等自由动作。
《献给爱丽丝》曲式结构图;| A | B | A | C | A ||||: a :|| b a b a a b a b a a b a b a动作说明:A大段的a小段的动作:双手交替地拍大腿,然后两手掌相对,一只手掌与另一只手掌摩擦伸向斜上方,换方向摩擦手掌,另一只手掌伸向斜上方,这一动作重复出现。
A大段的b小段的动作:双手做四遍划水动作,动作的空间位置一个比一个高。
B大段的a小段的动作:双掌相合,掌心相对,在身体正前方画横放的阿拉伯数字:“8”。
B大段的b小段的动作:双手置头顶,从头顶到腹部做弹琴动作,做两次。
然后举起一只手放下,再举起另一只手放下。
C在段的a小段的动作:双手做推车动作,一个动作比一个动作幅度大,做四次。
然后双手交替做娃娃的动作,做四次。
从推车的动作到抱娃娃的动作重复一交。
C大段的b小段的动作:从小腹到头顶,再从头顶到小腹做双手转动的动作。
《天鹅》曲式结构图:| A | B | A’||引子a a’ b a a’ a b’尾声动作说明:引子的动作:慢慢抬起一只手,横在胸前。
A大段的a小段的动作:横在胸前的手做手腕压手腕的动作,起落七次,最后在身体侧面举起放下;另一只手重复这些动作。
A大段的b小段的动作:一只手臂从胸前横过向上由侧面向下画一个大圈,掌心向下;另一只手跟上,并置于第一只手的手背上;向上摆动双臂并打开,然后交叉在胸前;向上向外打开双臂,放下。
B大段的a小段的动作;将一只手臂在前方打开,躺侧面放下;另一只手臂重复这个动作;一只手臂向上打开,同时原地转一圈。
B大段的a’小段的动作:换一只手臂重复B大段的a 小段的动作。
尾声的动作:做拍翅膀的动作,身体下蹲,慢慢将双手靠近地面。
然后跪下低头,手臂伸向头顶前方,一只手置于另一只手的手背上。
《陀螺舞》的动作说明:基本队列:双人圆圈,逆时针方向。
[1] [2]:左右左踏步,身体同时往左转;右左右踏步,身体同时往右转。
[3][4]:左脚起,朝左踏步自转360度。
[5][6]:右左右踏步,身体同时往右转;左右左踏步,身体同时往左转。
[7][8]:右脚起,朝右踏步自转360度。
[9][10]:舞伴两人手拉手转圈。
[11][12]:反方向,动作与[9][10]相同。
[13][14]:动作与[9][10]相同。
[15][16]:里圈舞伴把外圈舞伴推向前列,完成舞伴的交换。
《邀请舞》动作说明:基本队列:单圈,圈内几个幼儿做邀请者,圈中几个幼儿做被邀请者。
1-4小节,只是邀请者的动作,后面是邀请者与被邀请者对跳,没被邀请到的幼儿拍手。
[1][2][3][4]:邀请者双手叉腰,跳四个踵趾步找到舞伴。
[5][6]:邀请者与被邀请者互做邀请动作两次。
[7][8]:拥抱互拍后背。
[9][10]:邀请者与被邀请者互做邀请动作两次。
[11][12]:拉手换位,挥手再见。
“哑剧”选自《喜剧演员》曲式结构图。
||: A | B | C | D :|| B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身体动作设计: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
(1)A段:费力地举起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举起另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一只脚然后放下,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然后放下。
(2)B段: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两只脚然后放下;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臀部然后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