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观后感心得范文

关于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观后感心得范文

关于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观后感心得范文好记者讲好故事讲述他们在践行“四力”新闻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下面是 ___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观后感心得范文。

“我是你身边那不变的关怀和问候,我是你心中最灿烂的微笑。

热恋的故乡,留下我深情的祝福;深爱的土地,留下我生命的足迹。

我就是,郭明义。

”这是东北新闻网拍摄的微电影《我是郭明义》的主题歌,是我作词、作曲和演唱的。

这部微电影网上观看人次达到2.2亿。

为什么会这么火?我想是郭明义的精神感动了万千网民,首先他感动的是我。

故事要从我第一次到鞍钢采访郭明义说起。

接到任务时,我心里就嘀咕,传统媒体已经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老郭每天除了忙工作,还要参加公益活动,替向他求助的人奔波,我实在不理解他为啥给自己找这么多事。

看着他鬓角的白发和一身的疲惫,我忍不住劝他:“郭师傅,你都已经是模范啦,差不多就行了呗!得想想自己。

”本以为和老郭很熟了,说这样的话不过分,但郭明义的脸色马上变了,他忽地站起来,砰地把门关上,大声质问我:“说出这种话,你还是个共产党员吗?”我被吓蒙了,说实话,当时我真的还不是党员。

过了好一会儿,他盯着我的眼睛说:“我是一个党员,只要党的宗旨没变,我就要这样干!”那天晚上,老郭和我聊了很多,他的家人、工作、爱心事业。

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全都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

老郭的话始终在我脑中萦绕。

我在思考,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我是不是习惯了所谓的眼球效益,变得庸俗了呢?我该怎么办? ___把老郭的精神告诉更多的人?看到微博,我心中一动,在微博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怎么就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

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

我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

三年来,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郭明义微博之中。

我要让老郭的微博成为指尖上的正能量,让老郭成为网上的红色大V。

老郭在微博上晒矿山、晒工友、晒诗歌……晒的最多的是社会上发生的好人好事,老郭还让微博成为拯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xx年2月10日下午1点多,老郭接到一位孕妇家属的求助电话,他马上发出一条求助微博,随即被700多名网友转发。

一个小时后,献血的志愿者挤满了医院采血大厅。

晚上6点多,老郭的微博上跳出4个字:“母子平安!”我的阵地就是网络。

让信念和情怀、善良和感动、奉献与执着闪动在微信上,烙印在微电影中,定格在网上展馆里。

这是我乃至每一个网络新闻人不变的使命。

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党员,面对党旗宣誓的时候,又想起老郭的话:你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吗?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网络新闻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网络上彰显鲜明的红色,让我们的价值观在网络上无处不在。

这是一个承诺,更是一种责任!这个季节不会春暖花开,但我却想面向大海,因为记者梦我做得太长久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已给了我力量。

曾经我是一名教师,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为友,但夜深之时,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变、去尝试。

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在繁重的教学之后,每晚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

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__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

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

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

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等着我,只有 ___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

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 ___者。

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 ___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

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 ___,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

所以,我从__早报来到了__晚报。

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

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

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

这个季节不会春暖花开,但我却想面向大海,因为记者梦我做得太长久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已给了我力量。

曾经我是一名教师,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为友,但夜深之时,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变、去尝试。

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在繁重的教学之后,每晚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

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__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

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

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

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等着我,只有 ___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

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 ___者。

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 ___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

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 ___,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

所以,我从__早报来到了__晚报。

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

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

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

坚守战地1200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领悟。

驻外第七个月,我冲进北约轰炸下的利比亚。

恐惧笼罩着的黎波里,空气中仿佛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为了躲避空袭,卡扎菲把国家电台等敏感机构都安置在外国记者下榻的酒店楼下,如此一来,我们就都成了他的人体盾牌。

爆炸总把黑夜变成白昼,玻璃被震得嗡嗡作响,几乎碎裂。

每次惊醒,我都要使劲儿掐一下自己的脸——真疼,我还活着!在兹利坦,我们陷入围困,炮弹、子弹从四面八方袭来。

等待着不知是否会到来的救援,我的脑海中尽是外国记者被虐待、被斩首的画面。

我想起xx年光明日报一位驻外记者的来信。

与其说是来信,不如说是一份遗嘱。

他在信中说: ___堡天天爆炸,天天死人,我相信生死有命,就不撤了,如有意外,我的财产都归我父亲所有…… ___历史上那么多记者都经受住了生死考验,我又岂能做第一个胆小鬼?!振奋起来,我把握住空隙间歇那转瞬即逝的机会,成功突围!日复一日闻听轰炸枪击,我的右耳被震坏了,因为没能第一时间回国治疗,医生说我可能永远都会失去四成听力。

但我还是选择了坚守,选择在战地采访中让我的青春绽放!驻外第500天,我请缨赶赴新的战场,在叙利亚一驻就是两年。

大马士革,千年古城,万劫不复。

仅仅40平方公里的城区里,一天会落下70多枚迫击炮弹。

汽车爆炸发生后,我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却撞见了躺在路边还没炸开的“ ___”。

为了躲避反对派武装随时可能射来的冷枪,我不得不把汽车开到时速220公里。

一场持续10天的激战,让15岁的女孩莱拉失去了父母和弟弟。

“带我去中国吧!带我走吧!”我无言以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身上所有的钱留给她,转身离去。

那一刻,我领悟到作为一名中国记者的责任,我要把中东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忽视自由与平等,忽视经济与民生,轻信西方的承诺,盲从舶来的民主,就是葬送自己的美好家园。

1200天的坚守,凝聚在我100万字的文稿、6万张图片和大量视频报道中。

洞悉乱象,把脉大局,我感悟到中国力量。

“不能任由外部干涉实现政权更迭”,这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捍卫,是大国的正义担当。

如今,我的同事们依然奋战在全球动荡之地,奋战在埃博拉疫区,给世界注入中国的观察视角,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正义声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