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家常”课《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一堂好课并不在于他用了多么华丽的课件, 多么复杂的环节,有时朴实无华 的课,恰到好处的引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题记2008年9月,我有幸在区教研员调研听课活动中,执教了《倒数的认识》 一课,在本节课中我没有用什么课件,只是一块小黑板和几枝粉笔就完成了本节 课的教学活动,以下就是教学过程的回放:一、猜字游戏引入新知师:我们大家先来做一个游戏,倒字游戏(好!)大家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吞(吴),杏(呆),士( 土),甲(由)(学生参与兴趣浓厚)师:其实在我们数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我们也可以把一个数倒过来变成另一个 3 4 2 7数,比如4倒过来就变成了( 3),7倒过来就变成了(2)……师:你能根据他们的这一个特性给他们取一个名字吗?生1 :反数生2:倒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倒数。
(教师板书:倒数) 看着倒数这个课题,你想提一些什么问题?生1:什么是倒数呢?生2:倒数到底改怎么求?生3: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有选择性的在黑板上板书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探索倒数的意义几题吗?生很快地算出了得数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 87 15 4 5 生1:我发现了 8和3和万 5和4 和分母都互相交换了位置。
生2:我发现了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 1。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因此,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生读一读) 师:倒数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生1:乘积要是1。
师:出示8 x 87 15 15 X 7 1 1 2 X 2 9 X 9,你能迅速口算这1和2 9 和£他们的分子生2:只能是两个数生3:而且要是互为的?师:什么是互为呢?生1:互为就是互相的意思生2:互为就是相互之间都不能少的意思,必须要说明谁是谁的倒数。
生3:和我们学的因数,倍数一样的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互为就是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的,我们不能单3 3 8独的说石是倒数,必须要说云是孑的倒数。
8 8 3请同桌之间互相选择上面的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倒数?(同桌互动)二)加深倒数的理解出示判断题:1.7是倒数()4 5 5 42. X =1所以;是二的倒数。
()5 4 4 53. 三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这三个数互为倒数。
()4. 2 . 5X0 . 4 = 1,所以2 . 5是0 . 4的倒数,0 . 4是2 . 5的倒数(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判断)生:三个数的乘积是1,所以这三个数互为倒数是正确的。
师:为什么?生:因为他们的乘积是1。
生:我认为不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是互为倒数,现在是两个数,所以不是。
(我也同意……)生:2 . 5和0 . 4都是小数,小数是没有倒数的,所以不是。
5 2 生1:老师我不同意,因为2 . 5可以转化成分数5。
0 . 4可以转化成分数—,5 2 25 2 555是2的倒数,y是2的倒数,所以我认为是正确的。
生2:2 . 5和0 . 4的乘积是1,而且是两个数,所以是正确的。
师:所以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三)探索求倒数的方法「一“ - 2 1 2 8出示第一步:5,!,7,3,第二步:4,8,3,1,0第三步:0.1 1.3 0.8 7 5师:在自己的本子上找出这些数的倒数.学生实践,反馈交流生1:我认为1没有倒数(下面有部分同学表示赞同)生2:我认为1是有倒数的,因为1X1 = 1,所以我认为1的倒数是1. 师:说得真好! 生3:老师我认为0的倒数是0 有学生起来反驳:0X0 = 0他们的成绩不是1了。
生:那0的倒数是多少呢?学生陷入了短时的思考,忽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0是没有倒数的,因为0不 管和哪个数相乘,他们的积总是等于 0。
1生:我也认为0没有倒数,如果有的话应该是0,可是0是不能做分母的,所以 0是没有倒数的大家都说得很好,1的倒数还是1, 0是没有倒数的。
刚才大家找了很多数的倒数,那么谁能来说说你是怎么找的呢? 在找分数的倒数时我是直接将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我是用1去除以这个数,所得的商就是这个数的倒数。
师:比一比,谁能迅速而又准确地找到这些数的倒数。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2:分子是1的分数它们的倒数都比这个数大。
生3:而且都是整数。
师:谁可以将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概括为一句话呢?生:我发现了他们的倒数都比本身大。
生2:我发现了他们都是真分数,真分数的倒数都比自己的本身大生3;我们认为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师:说得真好,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 1。
再看看其他两组,你又有什么发现?谁 能概括得最好?生1: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假分数的倒数都比 1小。
师 师 生 生3:在找整数和小数的倒数时我们都可以将他们转化成整数,然后再交换分子 和分母的位置,就可以。
师生共同小结求倒数的方法: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然后将分子和分母交换位 置。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3出示①4, ③7,9, 2 45 , 7, 136 1 10 ②1 ④3, 9, 151 12 生1:我看到第一组的分数的倒数都比 1大。
生2:那第4组是整数啊?生1:整数也可以写成分子是1的假分数的形式。
生3:老师我有意见,那1也是整数,它的倒数却是1?生4:老师我来补充,假分数的倒数除1夕卜,都小于1。
生5:也可以说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
四:全课小结反思:《数学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发现与创新,享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同时步步深入,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
师生一起分享着体验和快乐,感受着数学的无穷魅力。
经过教学,我有如下的感受:一、创设学习情境,在情境中感知倒数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
情境对于数学教学,并非只是一种美丽的包装,而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手段。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创设了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倒字游戏中感受位置的交换,从而引入倒数,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倒数的初步感知,达成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出自己想了解想学习的知识。
二、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问题的动态发展,创设问题有目标、有层次、循序渐进,让每个学生有自由发现、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可大问题小问题一贯而下,累了教师僵了学生。
3 8 7 1545 1在本课教学中,我创设了3个问题:7 X X X X 21 83 15 7 5 4 29X9计算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判断是不是倒数必须具备的条件?0和1有没有倒数?学生通过在倒字中对规律的理解,很快的便同化对分数的倒数理解,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交流中释疑。
数学问题随教学的深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课堂上充满了生命力。
三、驾驭生成,关注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新课程非常强调数学知识的建构,数学知识不应是教师、教材直接给予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随着课堂活动的不断深入而动态生成的。
教师要凭借教学机智对生成性问题,对教材作出合适的调整,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创设足够的空间。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交流,不断产生新问题。
如: 真分数的倒数,假分数的倒数,整数的倒数等等。
通过学生仔细的观察,相互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的知识。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数学知识也随着生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功的驾驭生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有效的张扬。
四、有效的练习设计,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本节课的练习主要分为基础练习、发展练习和深化练习三类,设计的理念是根据有效的练习能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起着提高的作用,对课堂教学也有着反馈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思维存在差异,在课堂教学时要有针对性,设计层次不同的练习,满足层次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教学,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巩固已经形成的数学技能,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学生通过判断题的练习,加深了对倒数的认识,对倒数概念的理解更加的深入。
五、享受数学,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渗透教材的编写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数学知识,一条是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学生只能浅层感受解题成功的喜悦,无法享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数学思想方法是蕴含在知识的发展、拓展、应用过程中生成的。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求倒数,由一般到特殊,在观察、比较、猜想和归纳中,学生不断的概括出倒数的本质特性,找到倒数的方法,使学生从心底感受学习倒数的乐趣,从而享受数学的无穷快乐!所有这些,都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机会、善于引导,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充分展示自身的学习潜能,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这样,即使没有多么华丽的课件,多么复杂的环节,一节普普通通的“家常课”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