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生物氧化
一、单项选择题
1.NAD+()。
A.是NADPH的氧化态
B.是NADPH的还原态
C.是NADH的还原态
D.是NADH的氧化态
【答案】D
【解析】辅酶ⅠNAD+是NADH的氧化态;NADPH为辅酶Ⅱ,多一个磷酸基团。
因此答案选D。
2.线粒体内产生的NADH经下列哪条途径氧化?()
A.复合物Ⅰ→CoQ→复合物Ⅲ→Cytc→复合物Ⅳ→O2
B.复合物Ⅱ→CoQ→复合物Ⅲ→Cytc→复合物Ⅳ→O2
C.复合物Ⅰ→复合物Ⅱ→复合物Ⅲ→复合物Ⅳ→O2
D.复合物Ⅰ→复合物Ⅱ→CoQ→复合物Ⅲ→Cytc→复合物Ⅳ→O2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内产生的NADH是经过复合物Ⅰ→CoQ→复合物Ⅲ→Cytc→复合物Ⅳ→O2的途径进行氧化;线粒体中的FADH2是经过复合物Ⅱ→CoQ→复合物Ⅲ→Cytc→复合物Ⅳ→O2的途径进行氧化。
因此答案选A。
3.下述不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A.3-磷酸甘油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三磷酸腺苷
D.乙酰CoA
【答案】A
【解析】A项,3-磷酸甘油不含高能磷酸键;BCD三项,均含有高能磷酸键。
因此答案选A。
4.线粒体()。
A.电子传递链含有3个质子泵
B.电子传递链最终电子受体是Cytc
C.电子传递链中的Cytc和末端氧化酶形成稳定复合体
D.电子传递链组分CoQ是膜蛋白复合体的一部分
【答案】A
【解析】A项,在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复合物Ⅰ、Ⅲ、IV为质子泵;B项,电子传递链的最终电子受体是O2;C项,Cytc游离存在于内膜外表面;D项,CoQ单独存在,易运动,不构成蛋白质复合体。
因此答案选A。
5.能使线粒体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试剂是()。
A.2,4-二硝基苯酚
B.寡霉素
C.一氧化碳
D.氰化物
【答案】A
【解析】A项,2,4-二硝基苯酚为弱酸性疏水性分子,既可以在膜中自由运动,还可以解离质子,能破坏线粒体内膜跨膜质子梯度,使氧化磷酸化不能进行,但线粒体电子传递可照常进行,即解耦联;B项,寡霉素是氧化磷酸化抑制剂;CD两项,一氧化碳和氰化物可以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同时导致氧化磷酸化无法进行。
因此答案选A。
6.关于电子传递链的下列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线粒体内有NADH+H+呼吸链和FADH呼吸链
B.电子从NADH传递到氧的过程中有2.5个ATP生成
C.呼吸链上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完全按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
D.线粒体呼吸链是生物体唯一的电子传递体系
【答案】D
【解析】线粒体呼吸链有许多种,并不是生物体唯一的电子传递体系。
因此答案选D。
7.关于ATP的阐述错误的是()。
A.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
B.ATP的活化形式是MgATP2-
C.ATP含有3个高能键
D.ATP在酶促磷酸基团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ATP即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分子简式A-P~P~P。
仅含有2个高能键。
因此答案选C。
8.细胞色素c()。
A.是一种小的有机色素分子
B.是一种无机色素分子
C.是一种结合蛋白质
D.是一种简单蛋白质
【答案】C
【解析】细胞色素c(Cytc)是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组分,是一种结合蛋白质,含有铁卟啉,在可见光下显色,故称色素分子。
因此答案选C。
9.按照化学渗透学说,驱动F0F1-ATP合酶合成ATP的驱动力是()。
A.跨线粒体内膜的膜电势能
B.跨线粒体内膜的化学势能
C.跨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势能
D.F0F1-ATP合酶“转子”的转动力
【答案】C
【解析】驱动力源于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而质子梯度除了能形成跨膜pH差这种化学梯度外,还产生外正内负的电势差。
故驱动力为跨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势能。
因此答案选C。
10.在含完整线粒体且有氧供应的反应系统中,加入()能提高氧消耗量。
A.NAD+
B.FAD
C.NADH
D.FMN
【答案】C
【解析】内膜上有呼吸链成分,可以将高还原力物质的电子和氢传递给氧。
选项中只有NADH是具有高还原力的物质。
因此答案选C。
11.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有质子的流动,这将()。
A.使pH在基质和膜间隙间保持相同水平
B.降低基质pH
C.降低基质和膜间隙pH
D.降低膜间隙pH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学渗透理论,伴随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质子从线粒体基质泵到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这将降低膜间隙的pH。
因此答案选D。
12.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A.c1→b→+c→aa3→O2
B.c→c1→b→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答案】D
【解析】呼吸链中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根据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的。
因此答案选D。
13.下面是关于呼吸链的叙述,除何者外都是正确的?()
A.呼吸链各组分在膜结构上都具有特定的定位
B.NADH脱氢酶是一种铁硫蛋白
C.来自各被氧化的底物上是电子都必须经辅酶A传递至氧
D.氰化物不能阻止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到氧
【答案】D
【解析】氰化物与血红素a3的高铁形式作用,阻断电子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传递。
因此答案选D。
14.下述哪些酶不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A.磷酸甘油酸激酶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琥珀酸硫激酶
【答案】B
【解析】B项,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果糖-6-磷酸变成果糖-1,6-二磷酸的过程是消耗一分
子ATP的过程,没有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的反应。
因此答案选B。
15.下列属于解偶联剂的是()。
A.鱼藤酮
B.寡霉素
C.2,4-二硝基苯酚
D.ADP
【答案】C
【解析】A项,鱼藤酮属于电子呼吸链的抑制剂,同时抑制电子的传递和ATP的生成;B项,寡霉素可结合到ATP酶的F0亚基上,抑制H+通过F0,抑制ATP的合成;C项,2,4-二硝基苯酚能抑制ATP的形成过程,但是不抑制电子的传递过程,属于解偶联剂;D项,ADP是ATP合成的激活剂。
因此答案选C。
16.胞浆中形成的NADH+H+经苹果酸穿梭后,每摩尔产生ATP的物质的量()。
A.1
B.2
C.2.5
D.4
【答案】C
【解析】胞液中的NADH经苹果酸穿梭到达线粒体内又生成NADH,因此,1molNADH 再经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生成2.5molATP。
因此答案选C。
17.氰化物中毒时呼吸链中受抑制的部位存在于()。
A.NADH→FMN
B.FMN→CoQ
C.CoQ→CytC
D.Cytaa3→O2
【答案】D
【解析】氰化物可以阻断电子在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传递。
即Cytaa3→O2的传递。
因此答案选D。
18.在正常呼吸的线粒体中,还原程度最高的细胞色素是()。
A.细胞色素a
B.细胞色素b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c1
【答案】B
【解析】处于呼吸链前面的物质的还原程度比处于呼吸链后面的物质的还原程度高。
B 项,相比于其他选项,细胞色素b位于呼吸链最前面,因此还原程度最高。
因此答案选B。
19.以下正确的叙述是()。
A.人线粒体内膜对H+离子没有通透性
B.线粒体内膜能通透H+,离子由内向外
C.线粒体内膜能通透H+,离子由外向内
D.线粒体内膜能自由通透H+离子
【答案】A
【解析】质子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需要质子泵的作用将质子由线粒体内膜内侧泵到内膜外侧。
因此答案选A。
20.辅酶Q作为中间体的作用是()。
A.传递电子
B.传递氧
C.传递H
D.传递CO2
【答案】C
【解析】辅酶Q是一种脂溶性辅酶,在电子传递链中起着传递电子和氢的作用。
因此答案选C。
21.关于有氧条件下,NADH从胞液进入线粒体氧化的机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NADH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而进入线粒体
B.磷酸二羟丙酮被NADH还原成3-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在内膜上又被氧化成磷酸二羟丙酮,同时生成NADH
C.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停留于线粒体内D.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然后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天冬氨酸,最后转移到线粒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