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电子商务大盘点江湖,就是一个失败后还能再成功、成功后还很可能再失败的战场。
在2006年的电子商务江湖中,几多生龙活虎,几多裹足不前,还有几多让人摸不到头脑。
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盘点,端倪才会逐渐显露……B2B垂直行业网站寻找蜕变时机对于大多数行业网站来说,2006年更像是一个“蜕变年”。
在这一年当中,有人忙着做新型B2B,有人忙着准备上市,有人忙着并购网站,有人忙着被网站并购。
在阿里巴巴紧锣密鼓地筹备阿里软件、慧聪与环球资源“闪电联姻”、中国制造网推出“认证供应商”全新服务的同时,还有一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垂直行业网站发展趋势正在悄然酝酿当中……联盟成为新潮流2006年在业内最吸引眼球的事件,莫过于行业网站联盟的兴起。
早在4月份,中国化工网就做起了自己领头的生意宝;然后是雅蜂网推出了以“群体选择理论”为基础的TQS全面质量采购体系。
在中国化工网CEO孙德良看来,生意宝是实现他理想的“网络采购阶段”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而作为该联盟的成员之一,中国化妆品网(原中国日化网)总经理边华称,这种联盟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增加交易额,而主要是给大家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
不过在很多行业网站的眼中,这种行业网站联盟的形式并不被看好。
中华机械网老总程素华就明确表示,这种联盟只不过是一种粗浅的表面合作,并没有什么实质含义,中国建材网CEO毛吉成对此看法也表示赞同。
“行业网站的经营没有暴利可图,在最初的几年,竞争对手不多时可能赚钱还比较容易,但现在同行多了,要想再提升一个档次是非常困难的,不是简单加入一个联盟就能实现的。
”我的钢铁网CEO朱军红这样说。
由于目前的行业网站联盟发展效果还并不明显,许多行业网站对此保持着观望态度:“现在与一些网站也在进行洽谈,不过是否合作还未决定,可能会先看一下情况,如果以后发展得不错的话我们会考虑加入的。
”因此,行业网站联盟能否成为B2B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还很难说,不过有部分行业网站负责人提出了交叉持股的联盟想法,虽然还只是个猜想,但对于目前盈利模式比较混乱的B2B领域来说,也许值得一试。
闯入者纷至沓来做新闻的中国网前不久宣布正式进军B2B领域,推出中国供应商平台;华联集团联合商务部共同推出华联采购超级B2B网上交易平台;中国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软件企业九城关贸推出沱沱网,欲以高品质定位颠覆现有的阿里模式……对于以往单调而沉闷的B2B领域而言,这些新血液的注入无疑带来新的生机。
毕竟,经过前几年的起步之后,2006年行业网站的总体运营情况并没有太大起伏。
就记者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大多数行业网站的营业额都维持在300~500万元左右,会员数量在10~20万之间不等,其中收费会员比例较小,大概占所有会员的5~10%,只有我的钢铁网、中国建材网等为数不多的几家的营业额达到了上千万,而公司员工大多还徘徊在100人上下。
业内人士坦言:“当初只有几家行业网站的时候还能把营业额做到超过100%的增长率,但现在竞争对手太多,要想再超过100%是非常难的。
”众多不同背景的企业涌入B2B,让人们感觉到一股新的势力正在中国B2B市场里崛起。
但B2B格局能否真正改变还很难说,新闯入者最好先别急着去改变格局,努力练好内功才是当务之急。
Web2.0在B2B中广泛应用2006年,很多行业网站都已经不满足于现状,开始寻求新的发展契机。
当Web2.0被无数个人网站玩出花样之后,国内的行业网站也对其产生了兴趣。
“我们明年的目标是从单纯的B2B平台向B2C 平台延伸,做一个真正的Web2.0互动平台。
”边华表示,目前自己的网站还处于开拓阶段,向其他领域的扩展也许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而忙着上市的孙德良更是有着长远的计划:“B2B行业网站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信息服务阶段,而在近两年中我们将实现网络采购阶段,即实现线上竞价采购,买卖双方能实现互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益。
在未来,我们将进入远期标准合同阶段,即完全的线上交易过程,那将是B2B行业网站的理解发展阶段。
”还有一些网站完全将注意力放在了客户上。
全球五金网总经理李建洪就表示,要将自己的网站从原来的行业信息化转变成产业服务专家,更注重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力求为行业内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全方位服务。
这些构想都很有创意,不过能否顺利实现还要看众网站的行动。
实现了,那就是“蜕变”;实现不了,那可能就是“退变”。
毕竟,B2B市场是残酷的,在众多竞争对手的火拼下,能否维持住现在的经营状况都需要经受巨大的压力和考验。
搜索引擎陷入同质化困境2006年的搜索引擎市场,有实力的参战者越来越少,排后的几名出现了“出逃”心理。
尽管百度的股价曾经从2005年最高时的150多美元跌去了一半的市值,但百度疯狂的业绩使搜索引擎继续着去年的高潮,这也使它的股价又重回到100美元以上。
大家也相信往搜索引擎里灌注广告其实是一个挺有谱的事情。
马太效应在搜索引擎行业体现得无比充分。
2005年,因为谷歌的高股价刺激了国内搜索引擎热,不论有没有资源,有没有技术,大家都往搜索里钻,几大门户也纷纷往搜索引擎扔钱,结果却是炒热了整个市场,得益者仍然只是少数几个大户。
一家门户网站的员工更是说得坦白:“连我都不用我们自己做的搜索引擎。
”谷歌进入中国之后,诸事不顺。
虽然排名第二,但内忧外患不断,与第一名差距快速拉大。
李开复好不容易离开了诉讼旋涡,但谷歌在与百度的竞争中,却显得毫无还手之力。
无法挣扎出低迷的境地。
“再过4个月,谷歌任何本地化破绽都将被弥补。
”李开复在2006年10月说,4个月后,就已经是2007年了,这似乎为谷歌2006年在国内搜索市场份额的下降作了一个最好的开脱,按一般的业绩算法,要总结也得到明年此时了。
那就再过12个月,看谷歌是否还能重新恢复元气。
另外,搜索引擎同质化现象也日益严重。
雅虎几经变脸,向我们证实了企业完成收购后的整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临了,雅虎推出与百度的盲测,50%以上的用户无法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别——虽然二者的搜索结果重合率确实非常之低,但并无明显的搜索区别。
也这似乎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搜索引擎的大而全的时代正在过去,同样是大而全的产品,因为不具备特色而产生了同质化。
不论雅虎,或者百度,甚至谷歌,它们向我们展示了对一个关键词完全不同的搜索结果,但谁比谁好,却是一件很难说明白的事情,反正谁都是密密麻麻提供了一堆信息,需要我们从其中找到所需,反正在谁那里都能找着,只是找到的顺序稍有区别罢了。
现在形形色色的互联网企业,乍一看去又越来越像,业务重合越来越多。
一个稍大点的公司,几乎都是做IM、又做门户、还做支付,或者又上了B2C的,搜索引擎也不例外。
虽然百度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在模仿谷歌的业务模式,开发功能也经常照搬,但它仍然有自己的独创,这些模仿和独创让谷歌和百度这样的典型意义上的搜索引擎悄然发生着变化。
这也似乎正向我们表明,仅仅靠厂商投入的竞价排名之类的广告费用,这池水还是不够深,一定要盯着别人碗里的,那肉才足够香。
如果之前不断扩张产品线是为了聚集人气,凑够眼球数量,如今,搜索引擎们正在考虑把这些人气变为财富。
一年之前,百度不断引起纠纷的音乐、视频搜索等服务,如今都被圈进了百度币的空间中。
百度同MTV的合作,使得用户可以用百度币付费下载音频或视频,这可是百度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向个人收费,虽然这有可能丢失它之前积累起来的占了自己20%流量的MP3搜索。
同样,百度还打算让用户拿着百度币去买杀毒软件,这明摆着是搞电子支付了。
此外,百度还推出了博客等服务,而它的地图也正做得火热。
看来看去,百度就差再推出一个“bmail”了。
对于百度一直走在谷歌身后的说法,李彦宏显然不同意,他刚向听众们宣布百度有3~5年的技术领先优势,百度的技术灵魂刘建国就要离开了,但对于团队作战而言,刘的离开更多意义上只是一个象征。
面对互联网上越来越庞杂的信息,网民们对搜索引擎的使用体验也越来越糟,搜索引擎肯定是信息过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为此,精确搜索被提上日程。
微软曾经在一部美国科幻片中向我们展示了它未来的搜索服务概念:你只需要提出你想问的问题,剩下的交给MSN,并且MSN能够准确地给出你最想要的答案。
只是到今天它依然没有实现。
但是,缩小搜索范围却是可以做到的,于是垂直搜索开始大行其道,把要搜的内容分成不同的类别,这样至少在一定意义上屏蔽了大量无用信息。
不管是专业搜索引擎还是后来出现的新式搜索,大家都在炒作垂直搜索,甚至有网站开始了Web2.0式的运作,让网民们主动往网站的数据库里添加搜索信息,这更像是一个电子商务的大杂烩,一切利益者都挤在里面。
互动就互动了,互动的精神本就像是街边的杂货摊,越是摆得杂乱无章,妇人们就越是愿意去翻来找去。
所以它和精确搜索沾不着边。
而且令人担忧的是,假如哪一天谷歌或微软真的推出了精确搜索,到那时,不知道垂直搜索如何找到生存空间。
还有,精确搜索究竟哪天才能来到我们面前?B2C:消耗战中出现转机2006年的中国B2C市场看似平淡,不仅没有B2B领域里环球资源与慧聪网联姻这样的大事,也没有C2C市场上“蚂蚁搬家”那样的风波,但是平淡不代表没有变化。
上半年,eBay易趣和淘宝网相继以网上商城的形式杀入B2C市场,接着搜狐商城、263商城分别易手卓越和E国,10月,当当、卓越两大巨头几乎同时改版,全面PK……产品线越来越丰富,价格战越来越激烈的B2C市场上,新营销模式成为值得关注的热点。
B2B2C浮出水面作为国内综合B2C两巨头之一的卓越网,今年一个重要的举措是斥巨资在苏州拿下了1.1万平米的土地,建立一个规模巨大而且未来还将继续扩张的运营中心,类似规模的运营中心在北京和广州还有两家。
另一巨头当当网也同样有三个面积上万平米的仓库。
即使按照北京南六环的大兴区仓每平米0.5元的库租赁价格计算,一年的仓储费用接近600万,这对于正在抢夺市场份额而频频进行“价格战”的双方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包袱。
今年才引入B2C业务的eBay易趣和淘宝网显然不愿趟这摊“浑水”,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通过在自己的平台上引入企业商户进行销售,库存和物流全部由商家承担。
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平台既通过审查工商营业执照和收取抵押金保证商户诚信度,又不用自己涉足经营。
缺点在于新引入的企业商户和平台上已有的小商户之间会出现摩擦,后者没有规范的进销存流程,定价、促销策略自由,有可能会损害同类企业商户的经营渠道。
另外,网上渠道和传统渠道的冲突也日益显现。
今年夏天,淘宝商城上七匹狼服装卖家时代奥神以经销商名义进行七匹狼男装库存品销售,严重影响了七匹狼男装的渠道和价格体系的事件已经让这种模式的缺陷显现出来了。
所以寻找高流量和规范经营之间的平衡,是想做好商城业务的C2C网站急需考虑的问题。
C2B“激发”B2C高额消费市场近来在美国处于探索阶段的一种新型在线交易模式,即所谓消费者对企业(C2B)模式在2006年获得了中国市场的广泛关注,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聚合为数庞大的用户形成一个强大的采购集团,以此来改变B2C模式中用户一对一出价的弱势地位,今年曾出不穷的国内家居建材、家电类网站正是这种形式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