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模拟试卷科学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80分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时,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5.本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O:16 ,Na:23,Mg:24,Al:27,Fe:56)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改编】1.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B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C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D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常温下,同时分别向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2.【改编】非整数比化合物Fe0.95O,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似,但由于铁氧离子个数比小于1:1,故晶体存在缺陷。
Fe0.95O可表示为(▲)A.Fe+20.45Fe+30.50O B.Fe+20.85Fe+30.10O C.Fe+20.15Fe+30.80O D.Fe+22Fe+3 O3.【改编】为了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假如宇宙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我们可将火星土壤放入一个密闭的箱子里,然后向箱内通入混合气体(彻底除去微生物),并添加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气体的成分比例是否发生变化来得出判断。
这一实验是基于什么假设进行的?(▲)A.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B.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C.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植物D.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单细胞的生物4【原创】.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
2014年2月,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
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
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目前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寨卡病毒细胞结构很简单,没有细胞核B. 侵入人体的寨卡病毒属于抗体C. 寨卡疾病是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造成的疾病D. 用杀虫剂杀死携带病毒的蚊虫是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控制传染源的措施5.【改编】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
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 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b 为曲线最高点。
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小球( ▲ )A .受到的弹力始终不变B .运动过程动能一直增大C .运动过程机械能不变D .在b 点时重力等于弹力6.【改编】如图所示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
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
下列预测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处不变蓝,因为没有得到阳光B .乙处不变蓝,因为没有叶绿体C .丙处不变蓝,因为没有二氧化碳D .此实验的两组对照分别是甲丙和乙丙7.【改编】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B .物镜甲可观察到的实际面积较物镜乙大C .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长D .若想将图一中的X 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8.【改编】下列有关人体代谢的血液循环中“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脉血管中的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中的流动的不一定是静脉血,B .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不一定比静脉血中的高C .肾静脉中的尿素含量一定比肾动脉中的少,肝动脉中血糖不一定比肝静脉多D .心脏的左心房和左心室中流动的一定是静脉血,左心房和左心室不一定同时舒张9.【摘录】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如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运动示意图,与该图示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图示表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B .图中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C . 图中所示是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或海洋D .图中所示的板块碰撞,地表隆起,形成山脉10.【改编】“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对比”的是( ▲ )11.【原创】2016年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杭州有望迎来没有雾霾的“杭州蓝”,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 的颗粒,大气中PM2.5含量增高易导致雾霾天气.下列关于“雾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无风雾霾中的PM2.5(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运动是分子运动B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C. 倡导市民骑自行车上、下班,减少雾霾A .FeCl 3和CuSO 4对B .探究空气中C .探究微粒运动D .探究铁片 H 2O 2分解的催化效果 氧气含量 锈蚀条件 干燥剂 空气 铁片 蒸馏水 干燥 空气 白 磷 水 5滴 FeCl 3 溶液 5滴 CuSO 4 溶液 2mL5% H 2O 2 溶液酚酞 溶液 浓 氨 水D. 就地焚烧大量农作物秸秆会加重雾霾12.【改编】经过三年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B.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C.月球运行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可能会发生月食现象D.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13.【改编】将稀盐酸分别慢慢滴入装有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试管中,会发现:装有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很快产生气泡,而装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开始没有气泡产生,但随着滴入稀盐酸的量增加,才会产生气泡。
在Na2CO3溶液试管中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Na2CO3溶液开始与稀盐酸不反应B.与CaCO3和过量CO2水溶液反应类似,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先生成了NaHCO3 C.NaHCO3溶液碱性比Na2CO3溶液强,与盐酸反应快D.Na2CO3溶液呈酸性14.【原创】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15.【改编】如图是一种充电鞋的结构示意图.当人走动时,会驱动磁性转子旋转,使线圈中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进入鞋面上锂聚合物电池.这种充电鞋的工作原理是(▲)A.电磁感应现象B.电流的磁效应C.磁极间的相互作用D.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16.【摘录】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B. 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C. 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D. 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17.【改编】如图所示,弹簧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将弹簧由自由长的位置A,用力压缩至B,松手后,小车由位置B开始运动至位置C时,速度为零。
则小车在粗糙木板上运动速度最大的位置应在(▲)A. A点B. AB间的一点C. AC间的一点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8.【原创】某商场安装了“台阶式电动扶梯”。
一顾客手上提了一个箱子乘扶梯上楼,他随着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顾客所提的箱子受到3个力的作用B.在上升的过程中,顾客不受摩擦力C .扶梯对顾客的支持力与顾客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 .在此过程中,顾客对箱子不做功19.【摘录】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甲表示向一定量硫酸铜和硫酸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 .乙表示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 .丙表示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双氧水D .丁表示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20.【改编】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O ℃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B .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D .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4分)21.【改编】(6分)甘薯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作物之一,是许多地区生产燃料酒精的主要原料。
甘薯主要成分淀粉的品质决定着它工业应用价值的大小。
2009年10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淀粉品质改良的转基因甘薯,而且田间种植试验获得成功。
(1)甘薯的生殖方式一般为 ▲ ,植株淀粉含量丰富的器官是 ▲ 。
(2)在利用淀粉生产酒精的过程中,先后用到的两种微生物为 ▲ ;细菌与这两种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典型特点是 ▲ 。
(3)甘薯可食用,其主要成分在人体内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场所为 ▲ ;简述人体最主要吸收器官的结构特点 ▲ 。
22.【原创】(6分)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途径。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有的生物合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 ;(2)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减少的原因是 ▲ 。
(写出一点)(3)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 .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是生产者C .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中含有的有机物是促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动力 23.【原创】(4分)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 15H 22O 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