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设计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设计


(3)青年学生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①表现:好走极端,固执一面,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非此即彼, 顾此失彼 ②原因: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辩证法思维方法 ③方法:坚持唯物辩证法,同实践、同社会调查密切结合 课堂练习: 1.在1899年,美国专利局局长面对无数发明专利宣称:“所有人们 可以发明的东西,都已经发明了”。现代人把这句话作为笑柄,是因 为 A.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地看问题 B.他只知现在,不展望未来,静止地看问题 C.他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片面地看问题 D.他用唯心主义观点认识问题 2.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总把自己成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 师长和机遇等外部条件上。这种做法属于 A.形而上学,片面夸大外因的作用 B.辩证法,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 C.唯心主义,主观决定客观 D.唯物主义,从各个学校的实际出发 课后作业: 2006年11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 定。观察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和谐与不和谐的现象,运用唯物辩证 法观点进行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可写成小论文。 提示 (1)和谐的现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2)不和谐的现象→形而上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建议 (1)大背景,小切入 (2)从三个方面分析:联系、发展、矛盾 课堂结语: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拥有幸福。 和谐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幸福的人生必定是和谐的人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祝愿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够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
后》。在古希腊,把有关宇宙中各种具体自然现象的著作统称为《物理 学》,把论述宇宙普遍规律等抽象问题的放在《物理学之后》,是一般 哲学的别称。
《物理学之后》传入我国后,近代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根据此 书研究的内容,恰与我国古代《周易》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 谓之器”中的“形而上”意思相近,故译为《形而上学》,意为研究抽 象问题的学问。
其次,从发展与矛盾的内在关系看:矛盾提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 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 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 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因 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只好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
盾。” ④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 首先,从联系与矛盾的内在关系看:矛盾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
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辩证法承认矛 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பைடு நூலகம்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 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 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 题。 知识扩展:辩证法 “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 战的意思。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辩论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 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 哲学家柏拉图把辩证法引入哲学,把它作为研究概念思维艺术的专 门科学。 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形式把辩证法作为支配世界的普遍法则,把它 理解为绝对精神的运动,是世间一切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 马克思和恩格斯丰富了辩证法的科学内容,第一次给辩证法概念以 科学的规定,称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科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主张联系地、发展地、矛盾 地看问题。 知识扩展: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一词也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指一本书,即《物理学之
从黑格尔开始,就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从 此“形而上学”一词就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纯哲学,其二则指反辩证 法的思维方法。作为与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特征 为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不等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问题的不同 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于对世界状况怎么样问题的不同回 答。因此,辩证法不等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也不等于唯心主义。 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影响和制约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它们都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 方法论的学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各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和唯心也 各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别。 (4)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的统一 ①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客观物质世界,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不 同。唯物论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而辩证法进一步回 答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二者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它在解决物质 和意识的关系时贯穿着辩证法,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③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 法,而不是唯心的辩证法。它在解释世界状况“怎么样”时,是从唯物 论原则出发的,始终贯穿着唯物论。 ④结论: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项原 理之中。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2、方法论 (1)坚持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反对形而上学: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四课《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识记:①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②唯物辩 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理解: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 2.能力方面 ①逻辑思维能力。本框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 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 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概 括、综合、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觉悟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 活中的影响和表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 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 主体教学: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与对立 ①分歧之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荀况认为:“力不若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 群,彼不能群也。”即人和人是密切联系的。 西晋的郭象认为,人与人是彼此孤立的、毫不相干的。 ②分歧之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韩非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分歧之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是因为自身 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 杜林认为,“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