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成功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提出的问题: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B.假说的核心: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C.根据假说设计了测交实验并推理出相应结果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说2.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茎秆紫色(Y)对茎秆绿色(y)为显性,以基因型为ddYY和Ddyy的玉米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

选取F2中的高秆绿茎植株种植,并让它们相互受粉,则后代中高秆绿茎与矮秆绿茎的比例为()A.5∶1 B.8∶1 C.3∶1 D.9∶73.某鲤鱼种群体色遗传有如下特征,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交配结果如表所示。

1A.1∶1∶1∶1 B.3∶1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4.(2013·南昌模拟)Le基因是豌豆株高性状的决定性基因,与赤霉素合成有关,其两个等位基因t比T少1个核苷酸。

隐性基因t产生的酶活性(反应效应)相当于正常酶的1/2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Le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控制赤霉素合成B.TT和tt杂交产生的一个F1植株中酶活性将是正常植株中酶活性的1/20C.用赤霉素处理tt植株,不能使它生长为高植株D.突变起因于基因Le的缺失5.香豌豆有许多不同花色的品种,决定其花色的基因控制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产物3显红色,产物1和产物2均显白色。

下列对香豌豆花色遗传的分析正确的是()A.纯合的白花香豌豆与纯合的白花香豌豆杂交,F1为白花B.如果红花香豌豆CcRr与白花香豌豆ccrr杂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3C.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或CcRR,且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9∶7,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Y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bX r的配子占1/4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8 D.白眼残翅雄果蝇不能形成bbX r X r类型的次级精母细胞7.对于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①、②、③、④,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表。

据此推断,一定属于伴性遗传的是(注:每类家庭人数200~300)()A.①③④B.①②③C8.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分析此图不能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B .4号与正常女性结婚,后代可能出现该病患者C .若3号与一男性患者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则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8D .要想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可再调查家族中的其他成员9.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 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ZW)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ZZ)交配多次,F 1中雄性均表现为芦花,雌性均表现为非芦花。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 染色体上B .自然界中芦花雄鸡的比例比芦花雌鸡的大C .F 1自由交配,F 2雌、雄鸡中芦花鸡比例不同D .F 2中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 3中芦花鸡占3/410.(1)葫芦科中一种被称为喷瓜的植物,又称“铁炮瓜”,其性别类型由a D 、a +、a d 三种基因决定,三种基因关系如图1所示,其性别类型与基因型关系如表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1①由图1可知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由表中信息可知,自然界中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后代中雄性植株∶两性植株=1∶1,则亲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④喷瓜果皮深色(B)对浅色(b)为显性,若将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和雌雄同株的纯合二倍体深色喷瓜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a .二倍体喷瓜和四倍体喷瓜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生殖隔离。

b .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四倍体植株上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________种类型。

c .这些植株发育成熟后,从其上结的果实的果皮颜色可以判断这些植株的类型。

(提示:果皮由母本的组织直接发育而来;对于自然不能结果的,可人为处理。

)如果所结喷瓜果皮为________色,则该植株为三倍体;如果所结喷瓜果皮为________色,则该植株为四倍体。

(2)图2为具有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

图2 ①若Ⅱ为纯合子,Ⅲ与Ⅲ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②若乙病患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1%,则Ⅱ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_。

1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 、a 和D 、d 控制。

某科研小组用一对(1)________染色体上。

(2)上表实验结果存在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3)若上述(2)题中的假设成立,则F 1成活的果蝇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在这个种群中,黑身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4)若上述(2)题中的假设成立,让F 1灰身截毛雄果蝇与黑身刚毛雌果蝇自由交配,则F 2雌果蝇共有_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身截毛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5)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 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

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 0);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

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 R X R )与白眼雄果蝇(X r Y)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

①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的主要思路:___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不可遗传变异;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

③按照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想,接下来研究人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甲中Ⅰ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非同源区域,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所特有的基因,在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分别含有图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和b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R和r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域,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域。

(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________(填序号)区域。

(3)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4)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和b 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结果: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

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

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Ⅱ5和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

③如果Ⅱ7和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1.【解析】选D。

在分离定律的研究过程中,孟德尔由F1多次自交,F2出现3∶1的分离比而提出问题;假说的核心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含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得到1∶1的性状分离比以验证假说。

2.【解析】选B。

由题意知,F1有两种基因型:ddYy、DdYy,且各占一半,F1自交,F2中高秆绿茎(1/3DDyy、1/2Ddyy)植株相互受粉(自由交配),子代中矮秆绿茎(ddyy)占2/3×2/3×1/4=1/9,其余均为高秆绿茎,B项符合。

3.【解析】选B。

根据F2中黑鲤∶红鲤接近15∶1,可知鲤鱼的体色由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只有双隐性个体才表现为红鲤,所以F1测交的后代中黑鲤和红鲤的数量比为3∶1。

4.【解析】选A。

由题意可知,Le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控制赤霉素合成;TT和tt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Tt,表现T基因的性状,因此F1植株具有正常植株中的酶活性;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用赤霉素处理tt植株能使它生长为高植株;由题干可知突变起因于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

5.【解析】选D。

分析图解可知,香豌豆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只有基因型为C_R_时才显红色,但白花香豌豆基因型有CCrr、C_rr和ccR_,如果纯合的白花香豌豆CCrr和ccRR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由于还没判定基因C、c 和基因R、r是否独立遗传,当红花香豌豆CcRr的花色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可为1∶1或全白花,不管基因C、c和基因R、r是否独立遗传,当红花香豌豆基因型为CCRr或CcRR时,自交后的F1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都为3∶1,不能判定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红花与白花之比为9∶7符合孟德尔9∶3∶3∶1的分离比,亲本基因型必然是CcRr,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