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鲁山昭平湖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的是昭平湖风景名胜区。
昭平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城西部10公里处,是依托原昭平台水库开发建成的年轻的风景名胜区。
昭平台水库1959年建成,控制流域1430平方公里,蓄水量7.27亿立方米,是集防洪、灌溉、发电、养鱼、旅游为一体的一座大型人工湖。
景区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8平方公里,这里自然景观秀美,人文内涵丰富,1995年8月,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凡到过这里的人都说:“庐山奇,峨嵋秀,昭平湖美景看不够”。
的确如此,昭平湖不但有雄浑苍郁之气概,而且兼南国水乡柔美之韵味,是不可多得的绝佳去处。
随着水陆两条路线,我们可以逐一领略昭平湖每一个景点。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叫杨家岭。
据记载,公元918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屡犯中原,威胁北宋政权,为抵御外侮,北宋杨家的孟良、焦赞二位将领曾在此安营扎寨,操练人马,后人就把此山命名为杨家岭。
山上现有的电视转播塔高130米,信号覆盖周围200多平方公里。
右面这座大大的圆柱形建筑物是昭平湖水电厂的调压塔,两旁亭亭玉立的翠柏掩映着道路向前延伸,颇有曲径通幽之感。
王新宇同志纪念碑就坐落在此。
当年修建水库时,王新宇同志任水文地质组组长。
那年6月20日,沙河上游突降暴雨,洪水凶猛,王新宇同志为抢救国家财产不幸光荣牺牲,时年3l岁。
中共河南省委根据其生前愿望,追认王新宇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特立此碑以示对烈士的纪念。
每年清明时节,当地群众和青少年学生都前来扫墓、敬拜。
拦河大坝被誉为昭平湖的“佳境门”。
大视的主坝、副坝总长7000余米,像一条巨龙横跨两山之间,大有“长龙卧波,未云何龙”的气韵。
登监大坝,极目湖面,烟波浩渺,一碧万顷,视野尽头,山峦茸翠,苍郁窈冥。
置身其中,恍若仙境。
灵魂为之升华,五内为之一净,世俗的一切烦恼、焦虑会荡然无存。
坝北端那座山是招兵台山。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曾隐蔽此山,招兵买马。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也曾在此招兵买马,“招兵台”便由此得名,后改名为“昭平台”,意为平安祥和之意。
山坡平台上至今还遗留有当年招兵插旗的座孔。
现在我们看到的有2500平方米的阶梯、平台,是我们近年来开发建成的综合性娱乐广场。
它依山傍水,采用本地优质石材构成主框架,顺地势自然伸至水面。
广场周围是精品游乐项目:飞渡、垂钓园、人工浴场、碰乐车、儿童嬉水等,适应各个年龄层次游客娱乐,使您既能领略大自然古朴的风韵,又能享受现代文明热烈的情趣。
朋友们,前方那座好似漂浮在水面的小岛叫邱公城岛,它随着湖水的涨落时隐时现,是景区的海市届楼。
它是鲁阳城遗址,叠压有仰韶、龙山两层文化遗物,是省级文保单位。
讲到这里,我想问一下,在我们团队中有没有刘姓人士?如果有,我非常荣幸地告诉您,刘姓发源地就在此岛。
别看现在此岛这么小,却是华夏刘姓始祖刘累的故邑。
据史料记载:刘累是尧帝的裔孙,原为“祁”姓,出生时手纹有“刘累”字样,因此得名。
小时曾从“豢龙氏”学习养龙,后来夏后孔甲得两条龙,便请刘累前来饲养,刘累养得很好,所以被封为“御龙氏”。
后来有一条雌龙病死,刘累伯孔甲降罪逃到鲁山一带邱公城这个地方,隐姓改名。
因此前在“邱”姓住地养龙,故改姓“邱”,后人称其为“邱公”。
称刘累隐居的城池为“邱公城”,邱公即刘累。
其子孙以“刘”为姓,是华夏最早的。
邱公城岛曾有刘累墓、刘累亭。
刘累仙逝迄今已4000年之久了。
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兹全等都为此挥笔题词。
自建库以来,此岛时常随水位涨落时隐时现,给游客观光及刘姓人土拜祖带来很大不便和遗憾。
在刘姓人士的迫切要求和协助下,于2000年2月将刘累墓迁至招兵台山,现名“刘累祠”。
“刘累祠”已初具规模,欢迎刘姓人士--刘累后裔到此寻根祭祖。
现在我们泛舟湖面。
这里水域广大,水色湛蓝。
放眼湖面,白露横江,水色接天。
泛舟潮面,惟见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加之画舫如织,桨声蔼乃,于是便构成了一曲情味别致的音乐和一副风格独特的画卷。
遇上秋高气爽的傍晚,夕阳在天边燃起万道霞光,湖上金光灿灿,闪烁迷离,似看到一只晚归的鸟,迎着霞光匆匆飞来,此时,展现在您面前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景致。
遇到开库捕鱼季节的晚上,湖面的景致,更是妙趣横生。
整个昭平湖,清风微拂,水波不兴,灯光明灭,渔歌互答。
若身处其境,把酒临风,您会宠辱皆忘,仙邪?人邪?您自己也恍然不能自辨。
现在我们登上的岛就是昭平湖湖心岛金山环岛,此岛海拔190.3米,面积7700平方米,由观光区和服务区组成。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名列世界前10位的伟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尚贤”,他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古代的墨子。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著经阁就是墨子著书立说的地方。
据说墨子晚年,意欲著书立说,但却找不到一处清雅之地,后鲁阳公得知此事便在金山环岛上为墨子建造了著经阁。
这里四季分明,环境清幽,绿水青山,互相映辉。
墨子十分满意。
就在这里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墨子》一书。
世道沧桑,他著书的楼阁虽早已消融于历史的尘烟之中,但他“兼爱”、“非攻”、“节用”、“尚贤”的思想却留传于世。
为纪念这位伟人,当地群众于1994年集资重建了“墨子著经阁”。
若墨公泉下有知,一定会欣慰的。
朋友们往西看,西南侧形如扁担的山就是条山。
这里有一个动人的帮事。
相传禹王时,洪水成灾,大禹治水到这里,发现大山拦住洪水的去路。
为疏导洪水,普救民生,大禹决定搬走这座土山。
可当地群众不答应,怕坏了风水。
大禹承诺“搬走一座土山,还你一座金山”,村民这才同意。
洪水退后,挑山神果真挑来了一座金山,就是现在的金山环岛,挑山的扁担化作一条山岭,就是这座条山岭。
当地百姓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纷纷传诵大禹一诺千金,真是个好帝王。
眼前这座巧夺天工富有神韵的奇石叫姑嫂石,游客到此,莫不惊叹大自然独具匠心。
姑嫂石与现在的婆婆村等构成了一串传奇故事。
景观、地名是与一家孝媳妇、恶婆婆、贤小姑的传说相连的。
相传:此地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和一儿、一女。
儿媳妇刚过门,婆婆待儿媳十分刻薄,专门做一对尖底桶让儿媳担水,水缸不满还要挨打。
路远,桶底又尖,无法歇息。
为不让丈夫替她,婆婆就让儿子出外经商。
善良的小姑,疼惜嫂嫂,偷偷在路上挖些坑,让嫂嫂放桶歇歇肩膀。
此事被婆婆察觉后,把嫂嫂毒打一顿,吓得小姑再也不敢帮嫂嫂了,日复一日儿媳含着眼泪,忍气吞声,从很远的地方往家担水。
一天,她担水走到半路,遇见一位骑马的白胡子老人。
老人说:“我的马渴了,给点水喝
吧!”媳妇二话没说停住脚让马喝了。
水喝完了,她就又回去挑。
老翁先后三次向她讨水,她都毫不吝惜地给了他。
老翁非常感动,便把马鞭送给她说:“你把鞭子放在水缸边上,没水时轻轻一动就行了,以后再也不用来挑水了。
”媳妇照着去做,果真如此。
婆婆发现儿媳妇没去挑水,水缸却总是满满的,百思不得其解。
为弄清真相,她对儿媳假颜欢笑,说:“你过门也不少日子,回去看看你的爹娘吧。
”儿媳一走,婆婆就去查看究竟,发现缸内有一条脏分号的马鞭,婆婆信手抽出,不料缸内的水汹涌喷出。
小姑见势不妙,赶快去找嫂嫂,等二人赶回来,村庄早已被洪水淹没,成了一片汪洋。
姑嫂二人用镇水石制服洪水后,便四处寻找公婆,发现公公被水冲到金山环挂在树上,所以金山环又叫挂爷山。
姑嫂埋葬公公后继续寻找婆婆。
恶婆婆被水冲至沙河南岸,狗吞其尸,吞尸处长出一棵小树,树枝像恶婆娑披头散发的样子,随风摇摆、婆娑不停,后人建村于此,取名婆娑村。
姑嫂二人屹立于镇水石上,翘首期盼亲人早日归来,天长地久遂化为石,故名姑嫂石。
后人感姑嫂美德,在两石相接处建一小庙,塑有姑嫂像。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举行庙会,朝拜者络绎不绝。
多少年来,这里社火如潮,煞是热闹。
此石从东侧看,似姑嫂二人并肩而立;从西侧看大有遥遥欲坠之势。
当年冯玉祥将军带兵路过此地,怕其坠落伤人,曾铁索捆石,用三十匹大马用力拉,结果铁索断而石却纹丝未动。
如果大家有兴趣,晚上可以品尝一下昭平湖鲤鱼,体味一番浪漫的篝火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