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态王_水箱水位控制

组态王_水箱水位控制

目录水箱水位控制 (1)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1)第三章系统控制方案 (1)第四章系统监控界面设计 (2)第五章数据字典设计 (4)第六章应用程序命令语言 (4)反应中心监控车间的设计 (6)第一章系统监控界面设计 (6)第二章应用程序命令语言 (8)心得体会 (9)水箱水位控制第一章绪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对储水罐液位的控制,系统是根据用户使用水的情况自动向储水罐中注水,确保储水罐也为保持在一定围。

在这里我们运用组态王对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在双容水箱中,我们需要实时检测和调节水箱水位,为为了最大程度上减轻了人们工作负担,需要设计一个组态王液位控制系统对水箱的水位进行实时检测。

双位水箱串级控制系统是被测对象由两个不同容积的水箱串联组成,故称其为双容水箱,控制原理是通过水泵将储水箱中的水送上水箱,通过阀门对其控制,使其可以合理的进行储水,当然,如果进水量大于出水量,则自动通过溢水口排入储水箱。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为了保证系统所需用水的供给,供水系统必须能够及时的对各种用水对象进行供水。

这就要求水塔和储水箱的水位不能低于一定的下限以免断水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水塔和储水箱的水位又不能高于一定的上限,从而使得水资源可以合理的分配利用。

如果使用组态王来实现软硬结合的控制,将会给系统的各性能带来良好的提升。

第三章系统控制方案整个供水系统可以抽象为主水箱和储水箱两个容器的液位控制。

主水箱的水来自地下,储水箱的液位由水泵和储水箱的出水阀门综合决定。

各种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可以用其对应的储水箱的出水管道代替。

这样系统就组态好了。

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环节组成:被控对象(水箱)、液位测量变送器、控制器(计算机)、执行机构(电动调节阀)、水泵、储水箱。

本文的设计原理:当主水箱进水阀打开时,水箱液位以较小的速度增长,增到90,水位达到高水位线,发出警报,水箱液位达到98时,主水箱进水阀自动关闭;此时,储水箱水泵打开,开始抽水,输送到储水箱中;当储水箱液位到达高水位时(90)报警,到达液位98时关闭水泵;储水箱出水阀打开;当储水箱出水阀打开,并且储水箱液位低于20时,报警,并关闭储水箱出水阀,同时打开水泵;当主水箱液位低于20时,关闭水泵,同时打开主水箱进水阀。

这样就实现水箱液位的自动控制。

第四章系统监控界面设计设计的界面有:水箱水位监控界面,实时曲线界面,历史报警记录界面、历史曲线界面。

水箱水位监控界面如图4.1所示,实时曲线界面如图4.2所示,报警记录界面如图4.3所示,历史曲线界面如图4.4所示。

图 4.1水箱水位监控界面图 4.2水箱水位实时曲线显示界面图4.3 系统报警数据显示界面图 4.4系统历史曲线显示界面第五章数据字典设计系统数据字典设计显示界面如图5.1所示。

图 5.1 系统数据字典显示界面第六章应用程序命令语言监控画面命令:if(\\本站点\主水箱液位==2){\\本站点\主水箱进水阀=1;\\本站点\主水箱液位=\\本站点\主水箱液位+2;}if(\\本站点\主水箱液位==10){\\本站点\主水箱进水阀=0;\\本站点\水泵=1;\\本站点\储水箱进水阀=1;\\本站点\储水箱液位=\\本站点\储水箱液位+1;}if(\\本站点\储水箱液位==10){\\本站点\储水箱出水阀=1;\\本站点\水泵=0;\\本站点\储水箱进水阀=0;\\本站点\储水箱液位=\\本站点\储水箱液位-1;}if(\\本站点\储水箱液位==2){\\本站点\储水箱出水阀=0;\\本站点\水泵=1;\\本站点\储水箱进水阀=1;\\本站点\储水箱液位=\\本站点\储水箱液位+1; }启动时命令:if(\\本站点\主水箱进水阀==1){\\本站点\主水箱液位=\\本站点\主水箱液位+2; \\本站点\控制水流1=2;}else\\本站点\控制水流1=0;if(\\本站点\水泵==1 &&\\本站点\储水箱进水阀==1){\\本站点\主水箱液位=\\本站点\主水箱液位-1;\\本站点\储水箱液位=\\本站点\储水箱液位+1;\\本站点\控制水流2=1;}else\\本站点\控制水流2=0;if(\\本站点\储水箱进水阀==0){\\本站点\水泵=0;\\本站点\主水箱液位=\\本站点\主水箱液位-0;\\本站点\储水箱液位=\\本站点\储水箱液位+0;\\本站点\控制水流2=0;}if(\\本站点\储水箱出水阀==1){\\本站点\储水箱液位=\\本站点\储水箱液位-1;\\本站点\水泵=0;\\本站点\储水箱进水阀=0;\\本站点\控制水流3=1;}else\\本站点\控制水流3=0;反应中心监控车间的设计第一章系统监控界面设计第二章应用程序命令语言if(\\本站点\原料油液位==10){\\本站点\原料油进料阀=1;\\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0;}if(\\本站点\原料油液位==90){\\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1;\\本站点\原料油进料阀=0;}if(\\本站点\催化剂液位==10){\\本站点\催化剂进料阀=1;\\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0;}if(\\本站点\催化剂液位==90){\\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1;\\本站点\催化剂进料阀=0;}if(\\本站点\成品油液位==10){\\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1;\\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1;\\本站点\成品油流出阀=0;}if(\\本站点\成品油液位==190){\\本站点\成品油流出阀=1;\\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0;\\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0;}if((\\本站点\原料油进料阀==0)&&(\\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1)) \\本站点\原料油液位=\\本站点\原料油液位-1;if((\\本站点\原料油进料阀==1)&&(\\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0)) \\本站点\原料油液位=\\本站点\原料油液位+1;if((\\本站点\原料油进料阀==1)&&(\\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1))\\本站点\原料油液位=\\本站点\原料油液位+0;if((\\本站点\催化剂进料阀==0)&&(\\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1))\\本站点\催化剂液位=\\本站点\催化剂液位-1;if((\\本站点\催化剂进料阀==1)&&(\\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0))\\本站点\催化剂液位=\\本站点\催化剂液位+1;if((\\本站点\催化剂进料阀==1)&&(\\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1))\\本站点\催化剂液位=\\本站点\催化剂液位+0;if((\\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0)&&(\\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1)&&(\\\\本站点\成品油流出阀==0))\\本站点\成品油液位=\\本站点\成品油液位+1;if((\\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1)&&(\\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1)&&(\\本站点\成品油流出阀==0))\\本站点\成品油液位=\\本站点\成品油液位+2;if((\\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0)&&(\\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1)&&(\\本站点\成品油流出阀==1))\\本站点\成品油液位=\\本站点\成品油液位+0;if((\\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0)&&(\\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0)&&(\\本站点\成品油流出阀==1))\\本站点\成品油液位=\\本站点\成品油液位-1;if((\\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1)&&(\\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0)&&(\\本站点\成品油流出阀==1))\\本站点\成品油液位=\\本站点\成品油液位+0;if((\\本站点\原料油流出阀==1)&&(\\本站点\催化剂流出阀==1)&&(\\本站点\成品油流出阀==1))\\本站点\成品油液位=\\本站点\成品油液位+1;心得体会在这次的集散控制系统(组态王软件)的实训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摸索,感觉到收获很多。

此次实训,我们按照设计的要求首先对组态王的指导教材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和研究,力争每个步骤都不出现不应有的错误,然后才进行画图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设计都要经过一下几个步骤:认知被控对象、设计控制方案、选择控制规律、选择过程仪表、选择过程模块、设计系统流程图和组态图、设计组态画面、设计数据词典等,直到最后的动画成功,并达到控制要求。

两周的实训,我并没有觉得有多辛苦,但从整个设计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在本次实训中,我觉得最大的难点是系统自动控制控制的逻辑控制。

经过反反复复的推理和认真思考,最终得到了解答。

在对理论的运用中,提高了我们的工程素质,在没有做实践设计以前,我们对知道的撑握都是思想上的,对一些细节不加重视,当我们把自己想出来的程序与到组态王中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不是不能运行,就是运行的结果和要求的结果不相符合。

能够解决一个个在调试中出现的问题,看到了实践与理论的差距。

当遇到错误时,我们要仔细寻找错误的根源,从根本上明白自己犯错误的原因,从而真正的解决问题,真正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

对编程环节中出现的错误解决的同时,加深了我们对程序的深层理解,清楚程序中每一步的功能,在程序的运行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结构在运行中能够充分的发挥程序的功能。

通过此次实训,收获良多。

相关主题